捷克首富意外离世 他竟是中国最大消金公司幕后掌舵

据路透社3月29日报道,捷克首富、投资集团PPF创始人彼德•凯尔纳(Petr Kellner)在美国阿拉斯加旅行时,遭遇直升机坠机事故,不幸身亡。


(图源:PPF官网)

PPF官方也证实了这一消息。PPF官网称,“3月27日,公司创始人、大股东凯尔纳先生在阿拉斯加山区的一次直升机事故中不幸去世。该事件造成5人死亡,事故原因目前还在调查中。”

凯尔纳享年56岁,生前非常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PPF称,“他的职业生涯以其惊人的职业道德和创造力而闻名,但他的私人生活属于他的家庭。”他的葬礼也将仅限于家人参加。凯尔纳的妻子雷纳塔还在世,他还有4个孩子。

这位捷克首富的离世不仅留下了他深爱的家人,还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凯尔纳从籍籍无名的办公用品销售员到PPF金融帝国背后掌舵人,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迄今为止他亲手打造的PPF集团业务已遍及欧洲、北美和整个亚洲地区,在中国成立的捷信集团也一度被视为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

PPF在中国

捷信集团是PPF集团金融领域最为有名的子公司之一,成立于1997年,主要向无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少的人群提供可靠贷款,为无法享受银行服务的人群提供借贷服务。

捷信集团于2007年进入中国,2010年底,旗下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消金)正式在中国成立,成为中国第一批获得全牌照的外国消费贷款机构,利用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抵押贷款到手机、汽车或家用电脑等便捷的零售贷款。

凯尔纳在中国的业务也得到了捷克领导人的支持。

捷信消金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7月,该公司已覆盖中国312个城市,有逾26万个贷款服务点,主要为与数码产品等实体店合作推荐贷款为主。

根据捷克在线新闻网站Aktualne.cz 2019年的报道,自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捷信集团已经在中国发放了约3000亿捷克克朗(约合130亿美元)贷款。

不过,2020年,受疫情影响,捷信集团在中国的推进遇到了重大挫折。捷信集团还曾计划在香港上市,但这一计划也已经被搁置。

捷信集团2020年运营陷入低谷,去年发放贷款额106亿欧元(约合124.5亿美元),较上一年缩水一半;员工人数也从2019年的118699名减少至68157名。

在PPF集团最近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凯尔纳对自己的公司所遇的挫折,以及前一年捷克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遭受疫情的打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图源:PPF集团官网)

凯尔纳表示,“我们知道,每一次危机也是一次机遇,问题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的。所谓生活就是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我们的工作给别人带来了什么。我们身后能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成果,说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PPF的灵魂人物,凯尔纳的意外离世令人感到震惊之余,也不免让人担忧他一手打造的金融帝国未来将走向何方?

凯尔纳之死震动捷克

虽然凯尔纳的家人希望低调处理后事,但作为捷克的大名人,他的死在捷克引起了强烈关注,3月29日一整天,各种新闻媒体头条都是凯尔纳的消息,在整个中欧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

捷克最著名的政治人物,包括总统米洛什·泽曼和总理安德烈·巴比斯,都公开表达了对凯尔纳的哀悼。

与此同时,许多投资者和分析人士也在关注凯尔纳的去世对PPF集团的未来意味着什么。他持有PPF集团98.93%的股份。

关于这一点,PPF表示,已指定公司股东拉吉萨夫·巴勒东尼切克代表凯尔纳管理公司所有事务。巴勒东尼切克出生于1964年,毕业于捷克技术大学电气工程系,1991年加入PPF任执行董事,并在公司工作至今。他拥有PPF集团约0.535%股份。

PPF称,创始人的离世对PPF集团的日常运作没有影响。PPF集团将继续推进凯尔纳与其同事团队制定的投资计划和愿景。

职业经理人团队管理着PPF集团的各个公司。并且,作为一个整体,PPF集团有一套详细的系统来管理其投资项目。

PPF的第三位股东让·帕·迪威萨也拥有该公司0.535%股份,他表示公司将继续前进并坚持凯尔纳的愿景。不过,分析人士称,迪威萨有可能成为PPF领导权的竞争者。

迪威萨在电话采访中对外媒表示,凯尔纳是一个在精力、创造力和创造新事物的动力方面确实非同一般的人。

凯尔纳的财富之路

如迪威萨所说,凯尔纳有着许多非同一般的特质,这也帮助他在短短几十年间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据《福布斯》统计,凯尔纳身家达175亿美元,在福布斯2020年的榜单上,他是世界富豪榜单排名第68位,与传媒巨头默多克及其家族并列。让人不禁好奇凯尔纳是如何走上自己的财富之路的。

凯尔纳生于1964年,1986年毕业于布拉格经济大学工业经济系。1989年,凯尔纳开始在捷克的Impromat公司工作,这是一家进口和销售理光复印机的公司。根据官方传记,几年来,他一直从事复印机等办公用品销售工作。

当时捷克的社会气氛由沉闷转向活跃,各种机会也多了起来,凯尔纳也牢牢抓住了时代给予的致富机会。

凯尔纳在那时积累了充足的金融资本和商业关系,在1991年成立了投资基金企业PPF,在本地经济体私营化进展中,投资于通过 "凭证换股 "计划私有化的国有资产。

PPF成为他的主要投资工具,购买了200多家企业的股票和股份,后来又收购了该国最大的保险公司Ceska Pojistovna 20%的股份。

凯尔纳当时还资助了捷克前领导人瓦茨拉夫·克劳斯设立的智囊团,克劳斯是上世纪90年代捷克私有化改革的设计师。正是他的改革让凯尔纳的企业有机会能崛起。

克劳斯曾表示,凯尔纳的人生故事是经济转型为年轻人提供机会的好例子。

PPF不仅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而且在其他中东欧国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资产购买狂潮,其持有的资产扩张到包括生物技术、媒体广播、房地产、银行和消费金融等行业。该集团是俄罗斯房屋贷款行业的主要参与者,还投资于俄罗斯蓬勃发展的农业和养殖业。

PPF在2007年与意大利保险公司忠利集团(Generali)签署了协议,组建了合资企业——PPF Generali控股公司,开拓中欧、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市场,这使得PPF成为全球性企业。

在坚持其全球发展策略的过程中,PPF也同时进入亚洲市场,主要是中国和越南,并还在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进行投资,主要业务为开发消费金融。

截至2020年6月30日,PPF拥有的资产总额达到440亿欧元(约合518亿美元)。


坠机的捷克首富,和“消失”的中国能源大佬

1、坠机的捷克首富

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

2021年3月27日,美国发生了一起坠机事故。一架空中客车AS350 B3观光直升机坠毁在阿拉斯加的冰川之中,机上5名乘客死亡,一人重伤,遇难者中就有捷克首富彼得.凯尔纳(Petr Kellner)。

彼得.凯尔纳,1964年出生于捷克利贝雷茨地区的一个小镇,1986年毕业于布拉格工业经济学院,1989年东欧剧变之后,他与人合伙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在国有资产自由化的过程中赚取了大量利润,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后来他的事业发展为集保险、银行、房地产、电信、媒体和生物技术等多领域的集团公司,成为捷克首富。

在他遇难的时候,他名下有175亿美元的资产。

凯尔纳除了在捷克和欧洲拓展商业帝国,他还与中国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集团旗下的捷信金融,是目前唯一一家在中国的外资独资金融公司,还曾一度是国内“消费金融”行业的利润老大,2019年时更是拥有4万名中国员工,令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可叹的是,凯尔纳这么大的家业,如今撒手人寰,对他来说也是一场空。

和凯尔纳相似命运的,还有他在中国最亲密的伙伴,华信集团的叶简明。

2、

“叶简明猜想”

在中国商界,有一个“猜想”,叫做“叶简明猜想”。

这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疑团:一位来自福建南平的20多岁年轻人,用了十几年时间,在垄断性质的石油行业异军突起,成为“三桶油”之外另一大能源巨头,入围《财富》全球500强榜单,是中国成长速度最快的民营企业,而且主要业务在国外,也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民营企业之一。

他究竟有什么特殊的能力,他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支援?

尽管在百度百科上,对叶简明的介绍长达5700多个字,但不过是华信集团的公关稿,除了对这位能源大亨白手起家、商业天才的赞美之外,没有一点干货。

我们还是对他的财富充满了疑惑。更对他在国际事务上的能量,充满了疑惑。

就在凯尔纳的捷信金融在中国拿到“消费金融”牌照的时候,叶简明也在捷克开始了大规模的投资。

叶简明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成为捷克投资额最高的中国企业,同时也成为了捷克第二大的财团。投资领域涵盖能源、金融、旅游、媒体、文化、重工等领域,还包括一家120多年历史的足球俱乐部。

在收购这家足球俱乐部中还有一个故事。本来叶简明是没有这个计划的,但是在捷克考察的时候,听到有人说这家捷克历史最悠久的足球队,现在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叶简明只考虑了两天就将俱乐部收购了。

尽管公司内部很多人反对,但叶简明有他的道理——“帮助捷克人民喜爱的足球事业,符合华信在捷克投资的战略”。

看看,还是咱中国的资本家有国际主义情怀。

这样具有国际主义情怀的资本家,不远万里帮助捷克人民喜爱的事业,自然也受到了捷克总统的重视和礼遇。

在叶简明众多的头衔里,有“捷克总统经济顾问”这样的名号,那可是货真价实的。2015年9月3号,捷克总统泽曼参加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七十周年庆典,2天后,他特意访问了华信集团的上海总部,见证华信与捷克的多个合作项目签约。

叶简明与捷克总统泽曼

除了在捷克大展拳脚,在其他国家,叶简明的能量也不可小觑。

从2015年开始,叶简明至少以17亿美元收购了罗马尼亚、阿联酋、乍得这些国家与能源有关的业务。2017年9月,更是以91亿美元收购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14.16%的股权,成为仅次于俄罗斯政府(通过控股公司Rosneftegaz持股50%)和 BP(持股19.75%)的俄油第三大股东,获得总量为26.7亿吨油气储量的石油权益。

这种实力,估计当今的中国也没有哪个民营企业家可以出其右吧?

可就在叶简明处于人生巅峰的时候,他却突然“消失”了。

3、

“消失”的叶简明

2018年3月,捷克总统泽曼的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统的两名下属本周已经前往中国,寻求深陷舆论漩涡的中国华信能源董事长叶简明的消息。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叶简明就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叶简明被“带走调查”,随之而来的是“华信国际”的股价大跌,“华信国际”也在几小时后迅速发布澄清公告称:叶简明与公司无直接关系,并非公司实际控制人。

这个时候,有“明白人”开始出来放“马后炮”,指出叶简明这些年海外投资的内幕——“他打的是替换牌,拿国内的资源去撬动海外,又拿海外的故事在国内说话。”

这个时候,有人爆出香港名流何志平在美国行贿被抓事件,其实是在为叶简明做事。2017年,何志平被指在任中华能源基金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期间,涉贿赂非洲国家乍得及乌干达政府的高层官员,换取石油开发权等商业利益。被美国当局控告违反《海外反腐败法》和清洗黑钱的罪名被抓,最后被判3年监禁和罚款40万美金。


何志平

这个时候,有人还翻出了2017年在收购俄罗斯国家石油之后,叶简明的内部讲话——《“盛夏”与“严冬”仅一步之遥》。

这个讲话里多次提到了“胡雪岩”、“李自成”,将这两人作为反面例子,告诫下属千万不要“像胡雪岩一样重蹈覆辙”,更不能“像李自成一样骄傲自满”。

“所以我们绝不能贪天之功,绝不能因此自高自大,要继续摆正华信与国家、华信与商业伙伴、华信与国外朋友的关系,绝不能重蹈胡雪岩的覆辙!”

从这个讲话里可以看出,叶简明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自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处境看得非常清楚,在别人看到的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热闹景象时,他却“高处不胜寒”,很冷静的知道最危险的时刻或许将要到来。

可这样的道理,难道胡雪岩会不知道吗?当时代洪流将一个人推到了这个位置,他早就已是身不由己了。

就像叶简明的合作伙伴,那位意外坠机的捷克首富,一个拥有175亿美元的人,摔在阿拉斯加冰川白茫茫大地上,面对命运,再有钱也无能为力。

意外和明天,到底哪个会先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