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血馒头”直播带货 该有个管理规范(组图)

如果凭空问你,该不该允许社会热点事件当事人“吃人血馒头”直播带货,我想所有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

不行!

但是,当这个问题落到某一个具体的社会热点事件上,答案可能就会开始分化了……

比如,轰动多年的“留学生江歌日本遇害案”,被害人江歌的母亲通过互联网募捐和直播带货,就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议。

有观点认为,江歌母亲作为受害者家属,为持续追求正义耗资巨大,募捐和直播带货都情有可原,应该支持。

也有观点认为,江歌母亲募捐和带货挣的钱早就远远超出了诉讼维权的支出,一直消费死者的流量来挣钱并不可取,应该禁止。

就在大家为江妈带货争论不休之际,案件的另一方当事人刘暖曦(原名刘鑫)也在多个平台尝试直播带货了。

不出所料,多个平台都对刘暖曦直播间作出封禁处理。毕竟,公众情感上很难接受这样一名“污点人物”通过直播带货发财翻身。

在这个案例中,虽然公众对江母直播带货的合理性有不同意见,但对刘鑫带货基本都是唾弃的。

公众的朴素道德观念认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作为受害者的一方借助事件影响力来直播带货尚有讨论的空间,作为加害者一方也来蹭热点带货那就肯定不能原谅纵容了。

那么,把这个“好人可以带货,坏人不能带货”的原则推而广之,用来约束所有热点事件的当事人,合适吗?现实可能没那么简单……

重庆姐弟坠亡案中,被亲爸和后妈联手杀害的两个孩子牵动了亿万网友的心,连带着,两个孩子的亲生母亲也获得了海量的关注与同情。

案件宣判之后,生活还要继续,两个孩子的生母宣布开启直播带货,再次引发舆论汹涌争议。

支持者认为,孩子生母遭受重大精神打击,本身已经很可怜,如果直播带货可以改善家人生活,也算是自食其力,应该支持。

反对者认为,世间可以做的工作那么多,为什么非要顶着死去孩子的名义直播带货?大家当初关注你是因为同情孩子,是为了推动严惩恶毒生父后妈,如今凶手已经伏法,就不应该再吃两个孩子的“人血馒头”。

其实公众之所以反弹这么大,一定程度上也是被受害者人设反转给伤害怕了……

此前“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者家属林生斌也是在案件宣判后以“老婆孩子在天堂”的名义开启直播带货,并用三个孩子的名字注册“童臻一生”童装品牌。然而在此期间,林生斌又向公众隐瞒了再婚生女的情况,令网友大呼受骗。

热点事件受害者家属开启新生活本身无可厚非,但借助热点事件的苦情流量吃尽红利后又悄悄开启新生活,这无疑是对公众情感的一种伤害。

允许热点事件当事人直播带货和商业变现,就难免会面临类似的道德挑战,当事件涉及到逝去的生命时,这种“吃人血馒头”的指责会格外尖锐。

那么,一刀切禁止社会热点事件当事人直播带货,是不是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呢?很遗憾,现实要比这更加复杂。

以“亮亮丽君夫妇买到烂尾楼”事件为例,眼看着当初那对眼里有光的小夫妻因为遭遇烂尾楼而陷入困境,亿万网友(包括我在内)都热切期待他们俩能通过直播带货改善生活,重新找回眼里的光芒,想吃肉的时候不用为了省钱而买豆腐。

设想这时候,如果平台一刀切禁止亮亮丽君直播带货,一定会被网民喷成筛子……

当然,后来这对夫妇因为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屡次翻车、屡次反转,那就是另一个唏嘘的话题了。

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发现“规律”了:原本没有直播带货经验的素人,突然被社会热点事件卷入舆论中心获得巨大流量关注,这时候以热点事件当事人的身份转型直播带货,就很容易出问题。

但是,又要说但是了。原本是专业带货博主,甚至是超级大号的当事人,一旦卷入社会热点事件,也并没有好到哪去啊……

去年寒假,顶流网红“猫一杯”发布在巴黎捡到秦朗小朋友寒假作业的视频,迅速成为社会热点事件,引发全网寻找秦朗的行动。借助这一热点事件,猫一杯的商业价值和直播带货收益都迅速飙升,抖音上还出现了多位自称秦朗小朋友舅舅、老师的用户,煞有介事地发布事件信息,俨然一场流量狂欢。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所谓巴黎捡到寒假作业完全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摆拍,当事人“猫一杯”在引发巨大社会关注后仍然继续发布虚假信息试图蒙混过关,最终引来监管重锤。

2024年4月,网络监管部门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自导自演式造假”“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以偏概全设置话题”“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以及滥发“新黄色新闻”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热点新闻事件反转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与道德秩序产生深远影响,微信、微博、抖音等经常发酵热点事件的平台也持续面临治理考验:

出手管制,用户要责怪平台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宽。例如猫一杯寒假作业事件,就有很多用户责怪平台处罚太重。

撒手不管,公众又要责怪平台不作为,没有履行好平台治理主体责任。

那平台冤枉吗?其实也算不上冤枉,谁叫你没有事先公布的统一标准呢?

如果是针对每一个热点事件单独处置,看风向变化来定,看账号大小来定,那就难免会有主观的偏差,难免给人不公平、不透明的印象,大家对处理结果不服气也是情有可原的。

针对网络热点事件,什么情况应该限流,什么时候可以大力推荐,面对热点事件当事人,什么情况可以允许直播带货,什么情况要封号禁言,亟需有一套公开的、可执行的管理规范。

5月27日,抖音今天发布了一版《抖音社区热点信息和账号治理规则(试行)》,总算是踏出了网络热点事件透明化管理的第一步。

根据这一版规则,今后涉及有争议的社会热点事件当事人,在争议期间将被统一限制商业变现,包括直播打赏、电商带货等。

第十四条 违规账号,长效治理:对热点事件中相关的违法违规和侵害用户权益的账号和责任主体,平台将及时履行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根据官方部门的调查和权威媒体的报道,对相关账号进行限制,包括但不限于清理违规内容、清理争议期间涨粉、暂停关注、限制流量或限制投稿/直播、粉丝外显管控等。同时关闭其商业变现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直播打赏、电商带货、星图商单、广告合作等。

信息来源:https://95152.douyin.com/article/15753

针对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的情况,《规则》明确了会要求当事人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并在显著位置予以标识,对拒不提供证明材料的,会及时限流甚至封禁。

第十条 身份真实,显著标识:以热点事件当事人或当事人亲朋好友身份发布内容的账号,平台会要求其提供证明材料;逾期不能提供证明材料或未进行身份确认的,平台将进行包含账号禁言在内的梯度处置,直至收到可信证明。身份明确的当事人,将在显著位置给予标识或认证。

信息来源:https://95152.douyin.com/article/15753

此外还有很多新条款和新规则,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查看规则全文。

网络热点信息的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全新话题,各个国家和各大平台都在摸索之中。作为试行规则,肯定会有不完善与(我认为)不合理的地方,等我仔细研究下再给抖音提一份详细的建议,也期待各位读者贡献智慧。

它不够完善,我们就帮它完善,一起让互联网上的糟心事少一点,再少一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