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沉迷于与东方明珠 battle,不知天地为何物,忙着修炼攻击和反攻击技能,没想到自家被 “偷家” 了。
最近,蜜雪冰城又上了热搜,我愿称之为“雪王之迷惑行为大赏受害者”。
柠檬籽引发的“血案”
4 元饮品掀起全民辩论
安徽合肥,一位顾客在蜜雪冰城买了杯柠檬水,喝的时候发现里面有柠檬籽,觉得口感发苦,转头就向市监局投诉,要求门店必须“去籽处理”。
接到投诉后,蜀麓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员立刻上门实地检查。
发现该门店用的都是新鲜柠檬,现切现捣,店员为避免二次接触果肉影响卫生,才没手动去籽。
图源:微博
一场严肃的执法检查,愣是变成了大型辩论赛现场。
图源:微博
网友纷纷炸锅,站出来花式维护小雪。
有人发出灵魂拷问:“老婆饼里可以没老婆,夫妻肺片里可以没夫妻,蜜雪冰城柠檬水为什么不能有籽?”
真要较真,那 365 天都告不过来。
有人哭笑不得:“4 块钱的价格还要啥自行车?” 做人不能既要又要。
试想一下,店员二次加工去籽有卫生隐患,购入自动化设备又会大幅增加成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柠檬去籽都是耗费人力、财力的下下策。
大部分网友觉得“大可不必,柠檬水不去籽对口感影响微乎其微,完全可以忽略”。
甚至有人开始怜爱雪王:“不能因为价格便宜就觉得雪王好欺负”,甘愿做它的坚强后盾。
众所周知,便宜大杯的柠檬水是蜜雪的王牌单品。
这些年,社交平台上的确有网友因柠檬籽影响口感“发帖避雷”,但多数消费者看在价格份上都能接纳。
万万没想到,就因柠檬没去籽,竟有人动真格投诉,这才演变成一场荒唐的闹剧。
不过这对身经百战的雪王而言,早就见怪不怪了。
雪王迷惑热搜大赏
当低价遭遇“高端” 期待
事实上,雪王“塌房” 的方式千奇百怪,都能放进奇闻轶事收藏夹了。
前阵子,有网友控诉蜜雪冰城 2 元冰淇淋在夏天融化得太快,相关话题直接冲上高位热搜。
大家吃冰淇淋仿佛不是在享受美味,而是在和融化速度赛跑,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蜜雪用了劣质原材料,才导致融化得这么快?
蜜雪冰城客服及时回应:“配方一直未改,会将问题反馈。”
相关店员也表示:“对原理不太清楚,但夏季高温肯定会加速融化,一般会提醒顾客尽快食用,小心滴到身上。”
冰淇淋化得快慢,真的值得大张旗鼓讨论吗?
还真值得。2022 年夏天,钟薛高一款产品在 31℃环境下放了 1 小时不融化,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三天后,又有网友发短视频:用打火机灼烧钟薛高,雪糕完全没化开。
这操作再次助推“钟薛高高温不化” 的热度,网友纷纷质疑其过量使用卡拉胶、食品乳化增稠剂等添加剂,对这款高端雪糕的品质表示强烈不信任。
蜜雪冰城如今面临的,其实是和钟薛高相似的遭遇。
按“钟薛高化得慢 = 品质差” 的逻辑,蜜雪冰城冰淇淋化得快,难道就等于品质好?毕竟,这款畅销冰淇淋才 2 块钱。
图源:小红书@半夜去杀猪
无独有偶,还有网友发帖称给蜜雪冰城店员备注“烫伤多给冰块” 遭拒。
没想到店员现身说法,硬核回应解释不给冰块的原因:担心冰敷操作不当要承担责任。
一句“希望你明白,需要他人义务帮助时,不要让他人承担风险” 更是圈粉无数,用不卑不亢的高情商化解了一个“待爆负面热搜”。
低价不再万能
雪王的“免死金牌” 正在失效?
蜜雪冰城的一举一动都被审视,已成品牌“甜蜜的烦恼”。大众开始对雪王加码品质和服务期待,“溺爱” 光环逐渐消退。
近两年,蜜雪冰城因员工“烫伤在水池洗脚”“前员工用脚关水龙头”,以及兑换 30 个冰淇淋时态度让顾客不满等事,屡屡登上热搜 “公开处刑”——
低价不再是它的 “免死金牌”。
去年6 月,网传蜜雪冰城员工脱鞋在水池中洗脚,引发关注。蜜雪回应称,实为门店老板父亲,因脚部烫伤用冷水应急处理。
图源:澎湃新闻
7月,自称前员工的网友发布视频,显示一男子在操作间用脚踢水龙头尝试关闭。该网友随后致歉,称是下班打烊时“脑子一热觉得好玩”拍摄。
图源:抖音
2025年7月,消费者通过美团黑钻会员福利兑换30个免费冰淇淋,自带便当盒到店自提。店员因订单量大互相推诿,装盒时冰淇淋融化溢出,店员称“装不下”。
消费者提议折换圣代(3个冰淇淋换1杯),但被要求支付杯子费。门店后续承认店员因“惊讶而议论”,否认辱骂,已道歉并承诺加强培训。
这些事件暴露出蜜雪冰城在高速扩张下的管理漏洞。全球 4.6 万家门店的庞大规模,让品控和服务成了巨大挑战。
当消费者开始用放大镜审视蜜雪的每一个细节,曾经因低价被宽容的瑕疵,如今都成了品牌形象的致命伤。
蜜雪与百果园
低价与高价的殊途同归
就在蜜雪冰城因 4 元柠檬水被投诉的几乎同一时间,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一番话引爆舆论。
8 月 8 日,他在视频中表示:“商业就两种,第一种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种教育消费者成熟。百果园多年来都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
这番“教育消费者” 的言论迅速上热搜,引发强烈反弹。
网友纷纷吐槽:“月薪 2 万吃不起百果园”“百果园随便买买就一百块”“到底谁在吃百果园?”
余惠勇在视频中强调:“我要想给顾客留下便宜印象很容易,因为水果不同品质差别太大,哪怕外观一样,有的时候能差四五倍。”
他坚持百果园“绝不在品质上让步”,但消费者似乎不买账。
图源:极目新闻
百果园的财务数据揭示更深层危机:2024 年营收 102.73 亿元,同比下降 9.8%;亏损 3.91 亿元,而 2023 年同期盈利 3.81 亿元 56。
更触目惊心的是,2024 年百果园净减门店 966 家,平均每天关店近 5 家。
蜜雪冰城因低价受到消费者过度偏爱,百果园因高价引发舆论风波,两者殊途同归陷入信任困境,彰显出当代消费者对价格的极端敏感。
百果园董事长的“教育论” 与蜜雪冰城的 “柠檬籽事件” 形成鲜明对比,却共同指向一个事实 —— 消费者主权时代已到来。
百果园试图通过高价建立品质壁垒,但消费者不认可其价值主张;而蜜雪冰城则面临另一重困境。
当消费者对 4 元柠檬水提出 “去籽” 要求时,这折射出的正是低价策略的局限性:
低廉的价格与品质底线何以两全?
可以说,两家企业的共同困境,给所有消费品牌敲响了警钟。
消费者觉醒时代,没有谁可以教育谁。
无论是低价“宠粉”还是高价“教育”,最终都抵不过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