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方宣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征收75.8%的保证金。曾有加拿大从业者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中国无法在短期内寻找到替代来源。但英媒披露的一笔交易恐怕会让他们感到意外。
当地时间18日,路透社援引两名贸易商的消息报道称,在中方对加拿大油菜籽采取临时措施后,中粮集团已订购一批约5万吨的澳大利亚新季油菜籽,这批作物预计于10月上市。另一名消息人士告诉美媒彭博社,公告发布后,这家中国贸易巨头加快步伐,确保从澳大利亚获得供应。
据这两名直接了解该交易情况的消息人士透露,中粮集团此次采购的油菜籽预计于11至12月装运,目前正在就更多交易进行商谈。消息人士称,此次采购价低于每吨600美元(含运费)。
报道指出,此次交易将标志着中国5年来首次从澳大利亚进口油菜籽。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国,但自2020年以来一直被中国市场拒之门外,主要是因为其产品未能满足中国的进口标准。
路透社7月曾援引澳行业人士消息称,中澳双方接近敲定一项框架协议,以满足中国关于防止黑胫病传播的植物检疫要求。如果双方能够就框架达成一致,澳大利亚供应商将向中国试运送五批油菜籽货物,总量约为15万至25万吨。
目前尚不清楚中粮集团近期的采购是否属于该试验性协议的一部分。一名驻新加坡的贸易商表示,“其中一批货物的交易已敲定,有消息称(他们)还将采购更多。很快就会有更多交易达成。”
“从中国油菜籽的压榨利润来看,目前这个价格非常划算,”另一名新加坡的贸易商补充道,即将运往中国的这批油菜籽来自澳大利亚新季作物,未来几个月将迎来收获季。他说,“这批货物运抵中国的时候大概是12月底或明年年初。”
彭博社报道称,有匿名消息人士补充说,中澳两国尚未就植物检疫问题达成官方协议,相关交易的最终细节仍有待敲定。
澳大利亚农业部的一名发言人也回应表示:“这是一场积极推进中的政府间对话,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油菜花海。IC photo
今年以来,中方已宣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菜子油、油渣饼、豌豆加征100%关税,对加水产品、猪肉加税25%。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3月公布相关决定时指出,加拿大政府对中国电动汽车、钢铁和铝产品的加税做法严重侵害中方的合法权益,破坏中加经贸关系。
8月12日,经过近一年的调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认定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存在倾销,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自8月14日起对所有加拿大公司征收75.8%的保证金。
此外,中方同日还宣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豌豆淀粉发起反倾销调查,并认定原产于加拿大的卤化丁基橡胶存在倾销,同样自14日起依据初裁确定的各公司保证金比率征收相应保证金。
加拿大油菜籽理事会的主席克里斯·戴维森(Chris Davison)表示,这一税率实际上“关闭了加拿大油菜籽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
“这些措施表明中方对加拿大政府超级生气。他们突然将关税提高到100%,这完全出乎意料”,一家在中国经营油料加工工厂的贸易商补充道。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18日报道,加拿大最大的油菜籽和豌豆产区——萨斯喀彻温省,省内农民已经感受到市场大幅下滑的压力。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加拿大的油菜籽有一半以上销往中国,加拿大2024年对中国出口的油菜籽价值近50亿加元(约合人民币260.5亿元)。
科迪·纳吉(Codie Nagy)在萨省奥格玛镇北部种植了超过800英亩的油菜籽。他说,“我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种油菜籽,还从未遇到过这么大的压力。这对我来说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纳吉提到,近年来化肥成本翻了一番,而油菜籽价格仅上涨了约20%。此外,他还面临着种子、农机、杀虫剂和除草剂价格的大幅上涨。
“成本线和收入线正逐渐持平,显然,你会担心未来是否有足够资金维持运营……”纳吉叹气道,“对我们来说,这个时机简直糟透了。”
就中方措施,加拿大总理卡尼8月14日在社交媒体发文,承认此举将对很多加拿大农民造成“重大影响”。卡尼表示,加拿大政府将推进与中国官员开展建设性对话,以“解决我们各自的贸易关切”。
彭博社注意到,就在中方对加拿大进口油菜籽采取行动的3天后,8月15日,针对加拿大出台钢铁关税配额措施,并对含所谓“中国钢铁成分”等产品加征歧视性关税,中方在世贸组织(WTO)提起诉讼。
美媒称,“中加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5日表示,加方无视世贸组织规则,出台钢铁关税配额措施,并对含所谓“中国钢铁成分”等产品加征歧视性关税,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损害中方合法权益,扰乱全球钢铁等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我们敦促加方立即采取行动,纠正错误做法,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中加经贸关系持续改善。”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