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中新社
中共四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准,这代表未来10年人均GDP需要翻一倍,年均GDP增速保持在约5%。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大陆拥有14年平均教育水准的劳动力、第四次工业革命、境内超大规模市场、全世界最完善的产业配套优势,因此在2035年之前,仍有年均8%的经济增长潜力。
观察者网报导,林毅夫在北大国发院承泽论坛第39期暨北大博雅讲坛第656期活动中做主题演讲时谈到,当前大陆劳动市场的平均教育水准为10.4年,退休人员的平均教育水准大约为6年,而新进入的劳动力则拥有14年的平均教育水准。发达国家尽管普遍有人口老龄化问题,但能保持人均GDP的稳定,原因正在于此。因此,大陆在从2019年至2035年的16年间,利用后来者优势应该会有8%的增长潜力。
不仅如此,他指出,大陆还拥有一个当年的德国、日本、南韩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核特征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些技术的特性是研发周期很短。研发周期短代表资本投入相对较少。
林毅夫以DeepSeek为例,仅需几百人和三四年的时间,所以资本投入相对较小。大陆目前的人均收入为13,445美元,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准,与美国的人均8.5万美元相比,资本实力显然更为雄厚。
他提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研发周期短和资本投入少的特点,使得人力资本成为更关键的因素,而资本相对少已不构成大陆的劣势。人力资本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教育所获得的能力,这些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核要素。在这些学科,大陆每年有超过600万的大学毕业生,这一数字超过了七国集团的总和,因此我们拥有显著的人才优势。
林毅夫认为,大陆拥有境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境内市场为世界最大,这为任何新产品或技术提供了迅速实现规模经济的可能。
此外,大陆拥有全世界最完善的产业配套。他举特斯拉为例,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先驱,在美国发展了十几年,最高年产量也未超过3万辆,一度濒临破产。2019年在上海浦东建厂,2020年产量即达到48万辆,产量的迅速扩张使得特斯拉的市场估值飙升至6,000亿美元,相比之下,克莱斯勒、通用和福特三家传统燃油车制造商的市场估值总和仅为1,500亿美元,是特斯拉的四分之一。特斯拉之所以在大陆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正是得益大陆完善的产业配套。即使在软件方面,目前美国下载量排名前5的应用中,有4个来自大陆。
综合以上来看,林毅夫认为,大陆在2035年之前具备8%的增长潜力,这并非高估,但要将潜力转化为现实。他指出,仍需克服包括人口老龄化在内的一系列困难。尽管人口老龄化不会影响增长潜力,但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妥善照顾老年人群体。
林毅夫提到,美国的「卡脖子」措施虽不会使大陆陷入绝境,但面对限制时,大陆必须拥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技术攻关。同时还需追求高品质发展,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因此他个人的看法是,在8%的增长潜力下,大陆2035年之前实现年均5%到6%的增长是可能的。若以同样的方式分析,在2036年至第二个百年目标的2049年期间,大陆应有6%的增长潜力,可以实现3%到4%的增长。若能如此,到2049年,大陆人均GDP有望达到美国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