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关系因稀土、安世半导体等事件紧张加剧之际,德国政府被曝正以“安全”之名,酝酿调整对华贸易政策。
据路透社11月8日看到的一份动议,德国政府计划重新评估对华贸易政策,内容涉及能源、原材料进口以及中国在德国关键基础设施中的投资,并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向德国议会进行报告。
报道指出,有关计划出台之际,正逢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贸易紧张关系加剧。
根据这份动议,该委员会将审查“德中之间与安全相关的贸易关系”,并向政府提出建议。据报道,该动议是由德国总理默茨领导的保守派联盟及其联合执政伙伴社民党共同提出的。
该动议很可能在下周五(11月14日)获得通过,随后不久,由十余名学者、行业协会、工会及智库人士组成的委员会也将成立。
路透社称,几十年来,德国一直将中国视为在推动开放型全球贸易体系方面的“天然盟友”,这一体系曾助力德国制造业蓬勃发展。但近期的一系列冲击,包括中国加强稀土管制措施引发德国对关键汽车产业供应链的担忧,促使德国重新思考对华贸易关系。
据报道,新的委员会将每年向德国议会提交两次报告。
“该委员会的目标是从法律、经济和政治角度审视是否需要调整对外贸易规则。”动议中写道。此外,该委员会还将研究其他国家和中国的贸易关系。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8日,德国埃姆登,大众汽车厂。 东方IC
面对中国产业发展壮大,美西方不断强化保护主义举措,大开历史倒车,德国政府也不惜背离传统自由贸易路线。
本周早些时候,默茨宣称支持提高对中国钢材的关税,以保护本国陷入困境的行业。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这与默茨在野时反对欧盟对华加征关税的立场180度大转变。
与此同时,默茨承认,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与德国“以往认为正确的做法不同”,但他坚称今日不同往昔,必须保护自己的市场和制造商。
11月7日,德国中央银行行长、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约阿希姆·纳格尔(Joachim Nagel)宣称,欧洲需让中国清楚其行为正受到密切审视,且欧洲的核心产业必须得到保护。他还扬言,一旦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持续恶化,欧洲应考虑采取相应报复措施。
上个月,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以“目前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为由,临时取消访华行程。外界认为,这表明双方在贸易与安全问题上的紧张关系正在上升。此举亦引起德国社会广泛忧虑。
瓦德富尔10月27日“找补”称,他只是“推迟”访华,并非取消,将尽快与中方通话并重新安排行程。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而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今年以来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根据德国官方初步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中国取代美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其中,德中贸易额达到1634亿欧元,略高于德美之间的1628亿欧元。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重启关税政策导致德国对美出口下滑,而德国从中国的进口则大幅增长。
分析指出,这一趋势反映了欧洲对华“去风险”战略的局限性,中国对德国的贸易影响力已重新回到顶峰。
眼下,德国经济已连续三年面临增长停滞。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月27日表示,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德关系,中德作为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双方合作互惠互利。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双方更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推动双边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