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与世界经济融合 印度与APEC的恩怨情仇(组图)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正在韩国庆州召开。

举世瞩目的重头戏已经结束,特朗普也已飞回美国。


对东道主韩国来说,本届APEC会议举办得还算圆满。只是大合影少了特朗普,让韩国相当遗憾。

还有一个国家对APEC的感受可谓是五味杂陈,它就是印度。

《今日印度》、NDTV(新德里电视台)等印度媒体都用相当大的篇幅报道了APEC相关话题。

它们一边抱怨中美“停战”之后,印度成了美国关税战的最大受害者(50%);一边渴望在APEC这个国际舞台亮相。

关税问题主要是因为印度手里没牌,它总不能拿牛粪去卡美国脖子。

印度唯一能换来美国降低关税的办法,就是满足美国提出的印度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的要求。

但这是印度无法明确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所以,莫迪选择了逃避。


他既没有参加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峰会,也没有参加在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而是跑到不丹去证明自己在忙于国际事务。

有人说,印度本来就不是APEC,莫迪没有去韩国很正常。

但这是两回事。非APEC成员,同样可以参加APEC会议。

再者说,莫迪是那种在意是不是某组织成员的人吗?

莫迪没有接受韩国邀请,是因为他见到特朗普时,无法当面回答俄罗斯石油的问题。

还有,印度对APEC的心态也非常古怪。

比如在2014年11月5日,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就对印度发出了邀请,而莫迪在最后一刻放弃了这次机会。

理由是:由于印度不是APEC成员,所以莫迪将不参加北京APEC峰会;莫迪将于12月份单独访问中国。

挺可笑的。G7峰会,莫迪不是一喊就到,一到就喊吗?但现在印度也没变成G8。

喜欢满世界找存在感的印度,为什么对APEC如此纠结,它已经有好几次在最后一刻选择缺席。

这就得说说印度与APEC的恩怨情仇。

又想占便宜又怕吃亏的阿三

阿三喜欢占别人小便宜是众所周知的,同时,阿三又很怕别人占它便宜。

正是这种扭曲的心态,导致印度一直徘徊在APEC门口。

APEC目前共有21个经济体。

三个观察员,如果印度2014年来北京参会,它将获得观察员身份。再过几年,它就可以转正。

而印度却一直认为自己有资格跳过观察员,直接转正,因为它是首批递交申请的经济体。

APEC顾名思义,是一个由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构成的组织。

最初是由美国推动成立,当时正值苏联风雨飘摇之时,美国将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算盘打得噼啪响,它想建立一个将竞争对手欧洲排除在外的经济贸易组织。

而亚太是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如果这里出现一个由美国主导的经贸组织,它又可以限制日本经济做大。

于是,美国就授意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议建立一个亚太经贸合作组织。

美国躲在幕后,以避免引起欧洲不满,该组织门槛是“环太平洋经济体”。

澳大利亚提议后,加拿大、韩国、新西兰、东盟6国先后响应,日本也不得不表示欢迎。

1989年11月5-7日,美、加、日、澳、新、韩、东盟六国贸易部长在堪培拉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

但由于苏联还没有死,美国为了避免刺激苏联,就将APEC定义为“非约束性”的开放合作平台,主打一个“非正式”色彩。

因此直到今天,APEC峰会都被叫做“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参会嘉宾有时还要穿戴东道主的传统服饰。

中国和印度几乎同时递交了加入APEC申请书。1991年,APEC首次扩员时,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当时还未回归)、中国台北顺利加入。

印度的申请却被否决了,印度就蒙了,凭什么啊?

美国代表的理由:“印度的地理位置与组织定位不符,印度不是太平洋沿岸国家。”

然后,印度为自己是不是“环太平洋国家”进行争论,大家对它表示同情和理解。

1993年,APEC在美国西雅图召开首次峰会,但印度的再次申请并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

1997年,APEC会议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宣布启动新一轮扩员。

俄罗斯和越南等国获得批准,但印度又一次被拒之门外。

印度非常愤怒,因为它这次是精心准备的,它还拉来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组团申请。

结果它们全部被拒绝,理由还是一样–“非环太平洋国家”。

巴基斯坦这三国倒无所谓,印度就怀疑是不是有人在专门针对它?

说印度是“非环太平洋国家”,只是表面说辞,真正原因是:

一、APEC的宗旨是自由贸易,各成员要扩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

而印度长期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平均关税税率高达30%,是APEC平均水平的3倍,属于封闭型经济结构。如果印度进来,将会是一个累赘。

二、印度被美国认为是可以用来遏制中国的一张牌,它最好在APEC之外发挥作用。

APEC由美国推动成立,由美国主导运作,规则也更符合美国利益,所以不需要印度进来添乱。

三、中国虽然支持印度融入亚太经济圈,但也顾虑印度加入后,会与中国争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四、APEC实行“一致同意”决策机制,成员有“一票否决权”。

向来以“人缘好”自居的印度,关键时刻好人缘却靠不住。1997年,反对印度的有好几票,它的人缘还不如越南。

更令印度感到心寒的是,温哥华会议还做出了“未来十年不再扩员”的决定。

这“缺德”建议是谁提出的,不知道,反正是先上车的把车门给焊上了。


印度发现情况不对,就去找美国补票,但美国并不积极。

因为印度当时经济总量仅为中国1/3,而且没有什么市场活力,让它进来也是“鸡肋”。

特朗普不久前不是说过,“印度是一个死亡经济体”,这大概就是美国对印度的真实看法。

印度安静了十年,2008年,APEC的车门又打开了。

而这时,美国又搞出了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因为美国发现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超出了它的预料,要组一个小圈子将中国排斥在外,淡化APEC。

TPP向印度抛出了绣球,印度开始举棋不定。

TPP谈了很多年,2013年,印度人民党选举获胜后,莫迪上台。美国和日本就积极拉拢印度加入TPP,围堵中国。

印度决心就TPP展开谈判,不再申请APEC。哼,以前你对我爱理不理,以后要让你高攀不起。

所以在2014年,莫迪拒绝到北京参加APEC峰会。

也就是说,印度不想以观察员身份等待转正倒是其次,真正原因是它觉得可以进入高大上的TPP了。

结果在2016年10月,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希拉里都公开反对TPP。

2017年,特朗普上来就退出了TPP。群主退群了,那还玩什么?

英国就出面邀请中国加入TPP,这成了一个黑色幽默–一个本想排斥中国的群,居然请中国来当群主。

眼看TPP面临散伙,印度就尴尬了。

莫迪又想加入APEC,但印度政客和媒体都反对观察员的过渡身份。

因此,莫迪就决定跟东南亚国家加强贸易,但这还不是是间接跟中国加强贸易。

此时,印度又多了一个选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这是亚洲国家经贸合作的一个新篇章,并把美国排除在外。

RCEP是主动邀请印度加入的,印度却一直在矫情,好像大家都在垂涎它的美色一样。

日本极力劝说印度加入,因为日本担心RCEP被中国主导。安倍三晋力劝印度不要想不开,接受现实。

印度却是一根筋,油盐不进,“你们都是馋我的身子!”

印度媒体说了一大堆拒绝RCEP的理由,什么对华贸易逆差会继续扩大啦、会失去关税主权啦、东南亚廉价商品会涌入印度啦、有利于“一带一路”啦……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印度坚持不加入。

APEC这边,虽然反对印度的票数几乎没有了,但成员间平均关税已降到了5%(不算特朗普加征的高关税),印度很难接受。

其实,任何一个经贸组织都是有利有弊,这世上不可能有“只占便宜,不用付出”的组织。

阿三却偏偏有“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的基因。

所以,APEC、TPP、RCEP这三个组织,阿三犹豫来,犹豫去,转了一圈,浪费多年时间,结果一个也没加入。

本质上来说,是印度一些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拒绝与世界经济融合。只要把门关上,它们的产品就算再烂,也会有人消费。

而人民党和国大党又离不开它们的政治献金,所以,印度政府就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机会。

印度与APEC恩怨情仇的背后,是印度狭隘的眼光和狭窄的格局。

如果中国也害怕竞争,又怎么能实现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呢?

美国代表着旧时代,中国代表着新时代。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印度,就让它一直赢下去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