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逆袭反超台湾,海峡关系历史性转折出现?(组图)

被台湾碾压多年的福建,终于在GDP层面迎来历史性一刻。11年前,福建曾放出狠话,GDP要在2020年赶超台湾。

现在,福建的豪言壮语竟然真的实现了,而且还比原计划提早了一年。

公开数据显示,福建2019年GDP达到4.23万亿元,经济增长7.6%,首次反超台湾(4.22万亿元)。

近五年两地GDP走势,因不同年份汇率不同,部分年份的台湾经济总量可能会出现微小误差

这是中国省份对当年“亚洲四小龙”的又一次碾压,中国的经济版图开始出现历史性变化。

对海峡关系来说,福建GDP首超台湾,释放的信号意义非比寻常,两地经济局势走向微妙。

按理说,台湾省的优势更明显。单拿产业来说,台湾有台积电这样的科技巨头,福建被人熟知的却是颇具争议的莆田系,产业层次高下立见。

闽南人民,又是如何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条件劣势下,一步步反超对岸,迎来逆袭?

台湾经济,还有希望吗?

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信号?

长期以来,福建都不是台湾的对手。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抓住了第一波产业链转移的有利时机,实现外向型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名噪一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被誉为第三世界发展的成功典范。 彼时,大陆改革开放大幕才刚刚拉开,温饱问题都没解决,老工业基地未转型,深圳、厦门等首批经济特区尚处“摸着石头过河”阶段。

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建,迫于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等先天不足,经济上长期处于“中后梯队”,发展程度并不算高,与台湾更是差距悬殊。

最高的时候,台湾经济规模是福建的40倍,90年代末,两者的差距也有16倍之多。 但福建更加审时度势。入世之后,随着大陆经济提速腾飞,福建也一路急起直追,2005年台闽差距缩小到4倍。福建背靠大陆庞大的市场规模

2009年,福建首次公开放话,经济总量要在2020年赶超台湾。

这一豪言壮语在当时被认为“很难实现”。当时福建的GDP总量虽然迈入万亿,但也只是台湾的2/5。

无惧争议声,福建追赶的势头很猛。

2013年,福建省GDP总量达到2.19万亿元人民币,且GDP增速高达11%,同期台湾省GDP总量约合3.25万亿元人民币,GDP增速却回落至2.2%。

近年来在强省会战略加持下,福州更是以黑马之姿强势崛起,经济体量与泉州差距不断缩小,去年两者差距不到600多亿,可谓后劲满满。

有了双引擎的驱动,福建的经济跑出了稳健赶超的加速度。

2018年,福建GDP总量达35804亿,与台湾的差距缩小到3000多亿。

2019年,福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GDP首超台湾,比原计划还提前了一年。

是什么成就了福建?

类似这样反常识的谜题太多太多了,普通人很难以想得通。智谷趋势系列丛书《中国城市大洗牌》就是为了解答这些谜题而生的。

我有一位帝都深处的老朋友看完后幽幽一叹,“估计你们这本书,很多市长都是巴不得‘阅后即焚’的,透露太多天机了”……

618年中大促,当当限时促销,一年一次不容错过

原价59元,现价每满100减50

点击上方小程序购买

特殊的经济底色,是福建厚积薄发的底气。

那首耳熟能详的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唱出了闽南人天生的冒险精神。

从上到下,福建从来都不走等靠要的路线。

改革开放初期,福建老书记项南就定调了此后数十年的发展路子。 从给企业松绑到建设基础设施,项南采用的方法都是当时保守派从未见过的。

例如,省主官领着企业家联名写信给最高层,要求给地方经济松绑。在那个充满意识斗争的年代,此举极为冒险。

项南资料图

他把改革比喻为一个扎着辫子的姑娘,哪怕到处都是别人可以抓的把柄,松绑也总要继续下去。

“松绑”理念一路沿用下来,地方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也就有了后来福建良好的营商环境,还有发达的民营经济。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公开表示,福建70%的GDP、70%的税收、70%的科技成果,80%的就业都是民营企业创造的。

民营企业对GDP近7成的贡献,这一耀眼成绩甚至高于隔壁同样以民营经济起家的浙江,遑论改革开放更早的广东了。

更可贵的是,闽系民营经济代表了一种更敢于冒险和拼搏的草根精神,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精神。

这点,从闽人的经商思维上就能窥知一二。

一开始,他们经商的方式相当传统,主要将山区内的木材、茶叶等土特产运出福建,供给大城市,赚负担流通过程的钱。但迫于福建多山的地形和落后的交通,大规模运输成了桎梏。

完成第一波原始积累的土豪们头脑灵活,立即转型投资附加值更高的实业,一步步成就了独树一帜的闽系民营轻工业。 无论是福州的漆器、德化的陶瓷,还是泉州、莆田的鞋业,福建商人几乎是从无到有地创造了这些产业,福耀玻璃、永辉超市等实业,在国内都有极高的知名度。 新形势下,闽商们完全不走等靠要的路线,通过一环又一环的产业升级,焕发商业品牌的二次生命。

很多人对福建经济的印象是“野蛮”,殊不知福建经济的科技含量一点都不低。

例如莆田的华峰纺织新材料,自研发出全球唯一的染整核心技术后,产品供不应求,成为国内首家同时获得阿迪达斯、新百伦、耐克三大品牌认证的面料供应商;

例如安踏,打造了全行业唯一的国家级运动科学实验室和“脚型”数据库,全球设计中心遍及美日韩,加速实现产品高端化。

近几年,这座东南省份的转型之路更是有目共睹。

从产业基础薄弱时的“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到重大产业项目擎起石化、机械、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从无油无气少煤的能源储备“小省”,到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5.5%的清洁能源“大省”……

闽人靠着一股草根韧性,低调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智造”转型之路。

福建逆势崛起的同时,台湾却一步步掉队。

多年来,这座宝岛的抗风险能力一直很弱。

从1997年起,台湾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经济就开始走下坡路。

2001年,台湾又遭遇全球电子业衰退,GDP年增长率首次为负(-1.26%),失业率冲破5%。

在民进党第一次执政期间,年成长率平均下滑到 4~5%之间;过了几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之际,又遇上全球金融海啸来袭。在这场余波荡漾的大衰退冲击之下,2009年GDP年增长率衰退到-1.57%,失业率逼近6%,台湾经济陷入“滞涨”。

时至今日,台湾都未能找到突破经济瓶颈的秘诀。

伴随全球经济衰退、大陆经济趋稳,叠加两岸关系恶化,台湾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台湾是个小岛,此前旅游消费、出口及其衍生的岛内投资对经济成长贡献高达七成,而出口产业中,IT制造业比例又高达五成。

如今,三驾马车均不同程度受到重创,发展环境、投资环境、出口环境都不乐观。

在两地关系不断恶化后,旅游消费业屡遭重创;投资在逐步萎缩,近年来民间投资增长率多在1-3%左右,非常低迷。近5年,台湾经济增速也一直维持2-3%左右。

这背后,是民进党无法处理好两岸关系,直到现在,两岸经贸合作都没有正常化。这一背景下,台湾就很难善用大陆的资源要素和市场来发展自己,对外也签不了FTA之类的经贸协议,面临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境地,投资环境很难被看好。

投资不足导致了经济成长的动能下滑,于是有了持续多年的“闷经济”状态。

伴随而来的,是平均薪资停滞。

1996年,台湾的劳工平均月薪,已经达到了43000新台币(约10219元)。但2018年,台湾的劳工平均薪资,居然依旧停留在49989新台币(约11883元)。

也就是说,长达22年的时间,台湾省劳工薪资涨幅只有区区700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660元。这么低的涨幅,完全跑不赢通胀,相当于工资不涨反跌。

这是必须引起台湾注意的警报。

台湾当局既然承诺要打破低薪困境、“为年轻人加薪”,就该好好想方设法,全面推动民间投资、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这是台湾提振经济、带领岛民脱离低薪困境的主要途径。

不过,台湾经济自身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人口红利逆转,老龄化严重、生育率低;迫于市场、成本等因素,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

后疫情时代,新一波全球萧条风雨欲来,台湾受到的挑战只会更加严峻。

618年中大促,当当限时促销,一年一次不容错过

原价59元,现价每满100减50

点击上方小程序购买

台湾彻底被福建甩下了吗?

有悲观分析指出,台湾省的农产品和旅游业,早就处于“风雨飘零”的状态了,其经济发展缺乏符合预期的增长项目,整个岛似乎只剩台积电这一口气了。 这话有一定道理,最后一句话也寓示着:台湾经济并非毫无亮点。

台积电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63位

作为全球半导体巨头,台积电是台湾的图腾,对台湾地区的经济、产业贡献卓著,远超联发科联电、日月光等同类型公司,堪比三星之于韩国的影响力,也是台湾从糖岛转型为硅岛的一大例证。

最近被美国卡脖子的华为,其高端机的麒麟芯片就全部由台积电生产,后者贡献了华为超过10%的订单。

但台湾太依赖台积电了。台湾中央社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近3年台积电的投资,占了台湾地区所有上市公司投资的近一半。

在这份排名中,排名第2的联电投资金额仅1230亿台币,排名第3名的鸿海集团更只有群创投资664亿台币,相较于台积电的8211亿台币,真是小巫见大巫,台积电“一枝独秀”的程度可见一斑。

对台湾省来说,这究竟值得引以为傲,还是潜藏着警示意义?

积极来看,台积电作为台湾地区最重要、最高端的龙头制造业,稳住了台湾作为全球晶圆代工龙头的地位,其投资设厂所在之地,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外溢效果,许多上下游的供应链、供应商都围绕着着它运作。

2019年全球500强榜单中,有且仅有一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就是台积电。毫不夸张地说,其能量可比阿里巴巴之于浙江,巨头企业的价值不容小觑。

悲观而言,台积电投资占据半壁江山的背后,是大量台企缩减投资,或开始用脚投票,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大陆或东南亚……

同时,作为一家资本高度密集的高科技厂商,台积电本身创造的就业机会并不太多。

就拿台积电日前公布在台南投资3nm高级厂的计划来说,投资约6000亿台币,预估创造的就业机会只有5000个,又主要以专业工程师为主力。相比台湾每年25-30万投入职场的毕业生,台积电对就业的拉动,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了。

更要命的是国际环境的恶化。

台湾经济主力ICT产业已与中国形成紧密的产业键,美国打击中国高科技也会重伤台湾厂商。类似美方制裁华为,左右逢源的台积电会很为难。

因此,被寄予厚望的台积电,还没有到支撑台湾整个经济发展成长的地步。随着大陆国产手机的崛起和配套本土产业链的成熟,这一王牌优势也会不断走弱。

当然,从产业层次上来说,台湾还是更加的发达。

作为全球最高精尖的产业之一,台湾在半导体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处于全球一流的位置。别说福建了,就连上海、深圳这样的地方都是在后面跟跑。

福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点值得福建高度重视,决不能骄傲放纵。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曾经台湾看不上眼的对岸,在经济规模上已经不容小觑,这为两岸融合发展带来更坚实基础和更大的想象空间。

毕竟,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70%以上的台湾人的先辈都来源于福建,两岸对峙年代,福建是海防前线;改革开放后,福建变成开放前沿,闽台之间开始有了密不可分的产业基础。

福建发展道路上的一举一动,会比大陆任何省份都牵动台湾社会的神经。

但是,GDP赶超只是第一步,当前台湾的人均GDP仍然占据优势。

台湾的人口约2360万,人均GDP接近17.88万元人民币。

福建常住人口则达到了3973万,人均GDP约为10.67万元人民币。

换句话说,台湾人均GDP是福建的1.7倍。同时,身处弱化GDP考核的拼质量时代,福建在幸福指数、文娱产业、科技实力、贫富分化等方面,依然与台湾存在较大的鸿沟。

倘若福建能在更多层面赶超台湾,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将有更大的正面作用。

台湾似乎也给福建留足了窗口期。迫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并不擅于利用世界资源和大陆市场来发展自己,其“闷经济”的孤岛状态还将持续。

福建这边的情况截然相反,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整个发展环境都在不断向好,闽南人也会整合内外市场资源来发展自身,释放出无穷的经济增长潜力。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格局的大洗牌。疫情给各地经济都带来挑战,以外向型为主的福建经济模式也将受到冲击,福建的成果还需夯实。

荜路褴褛,以启山林。

相信有向海而兴的敢拼精神,福建未来依然可期!

十年前,没有人能预料到雄安会横空出世,五年前,没有会相信房地产会告别黄金时代。一年前,没有人会猜到粤港澳大湾区会深度折叠。

中国的现代进程,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