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老人涌入AI速成班,拥抱智能时代防欺诈(组图)






美国17岁高中生雅各布·肖尔(Jacob Shaul),正在用编程技术打破年龄与知识的隔阂。他创立的非营利组织“Mode to Code”,将免费编程课程从湾区的中学课堂成功拓展至养老院,以实际行动弥合代际数字鸿沟,并帮助老年人应对日益猖獗的网络诈骗。

肖尔的生活似乎格外丰富多彩。他既是国际象棋爱好者,也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和安吉拉·达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等人流行心理学著作的忠实读者。他既能深入浅出地讲解量子计算原理,也能在乐队中用一段激情四射的架子鼓点燃全场。

更难得的是,在自己学会编程后,肖尔决定将知识分享出去。他创办了名为“Mode to Code”的非营利组织,为全球五大洲的上千名学生带去了免费编程课程。

这个项目最初只是肖尔在母校Live Oak中学的一次教学尝试,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支16人的团队,在超过30家机构开设为期数周的线上线下课程。教学点不仅包括十几所湾区学校,还延伸至多家养老院。由于团队成员都还没到考驾照的年龄,他们只能搭乘公交车穿梭于各教学点之间。

“我就是单纯地热爱教别人技术,”当被问及为何投身于此,肖尔这样说道,“我希望善用科技的力量,并帮助更多人掌握它。”

从校园到养老院:一座跨越代沟的代码桥“Mode to Code”诞生于2024年,最初源于肖尔的一个简单想法:如果由同龄人来讲解计算机知识,年轻人可能更容易听得进去。于是,他和几位高中同学一起,在湾区九所学校开设了人工智能、网页开发和游戏编程等课程。

他们还与本地公益组织Breakthrough Summerbridge、Young STEAMers等合作,为资源相对匮乏的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该项目的影响力也逐渐走向国际,从印度、意大利到博茨瓦纳、玻利维亚,规模持续扩展。

转折发生在今年3月份。在母亲的鼓励下,肖尔将课程带进了旧金山的一家养老院——Rhoda Goldman Plaza。这个决定,让他的教学对象从中学生扩展到了银发族群。

短短六个月内,项目规模快速扩张。肖尔向近20家养老机构发出邀请,其中七家积极响应。如今,他和志愿者们每周为老人们提供一次课程,每期四周,并为有进一步学习需求的老人安排一对一辅导。






老人们也展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每当身穿“Mode to Code” Polo衫的志愿者们出现,湾区各家养老中心里总有十多位长者早早等候。从基础技术课程到实用操作指导,这个项目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心学习的空间。有人对AI的实际应用充满好奇,也有人只是想学会如何设置手机邮箱。

“他们懂得比我想象中多得多,”肖尔说。老年学员们的好学与领悟力,让他印象深刻。

项目联合负责人艾登·哈利利(Aydin Khaleeli)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弥合代际数字鸿沟。”他加入“Mode to Code”的初衷,源于自己与巴基斯坦的祖父母沟通科技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哈利利担心,那些缺乏基本科技和AI知识的人,“真的会被时代抛在后面。”

一个脆弱的群体:在数字诈骗的阴影下和所有优秀的教师一样,肖尔及其团队成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课程内容。虽然课程定位是“零门槛”,但他仍会精心设计,确保技术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有用”。

这些生活在硅谷边缘的长者,其实并不缺乏接触科技的机会。有人已开始使用AI起草悼词或辅助翻译,但肖尔的课程,给了他们更深一层的底气。

环境科学家艾德·卡普兰(Ed Kaplan)就是其中之一。接受肖尔的培训前,他自认已是科技“熟练用户”,不仅会用ChatGPT,还懂得查证信息来源,尤其在处理争议话题时格外谨慎。一次,他为一位刚刚失去配偶的朋友求助AI撰写讣告。在输入逝者生平后,AI仅用“八秒钟”就交出一篇感人的文稿,朋友从最初的惊讶转为感激,这让他印象深刻。

但对卡普兰和许多老人来说,比学习新技能更迫切的,是识别与防范网络诈骗。据美国联邦调查局数据,2024年,60岁以上美国老人因诈骗损失高达49亿美元,较2023年激增43%。为此,肖尔和哈利利专门安排一整周课程讲解防骗技巧。诈骗手段不断升级,退休人群往往是首要目标。

老人的收件箱里往往堆满各种“技术支持”的诈骗邮件,手机里不时弹出“IRS协助清债”的虚假短信,茶余饭后的话题也常围绕着越来越多的诈骗电话。有些骗子甚至冒充孙辈紧急求助,语气急促,让人难以冷静判断。无论是护工还是老人自己都意识到,“上当后的羞耻感”让很多人选择沉默,这也使骗子更加猖獗。

87岁的波莱特·阿罗斯蒂(Paulette Aroesty)就接过这类电话。“老年人是非常脆弱的群体,”她说,“有时接电话只为有人说说话,或一时脑子不清,而且我们这代人习惯听从指令。”

卡普兰补充说,即使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难以幸免。他认识的一位医生曾被骗走两三千美元,“直到聚餐时,听到别人也勇敢讲出类似经历,他才肯说出来。”

卡普兰和阿罗斯蒂都强调,建立一个能让大家坦然讨论诈骗、放心求助而不觉丢脸的环境至关重要。开放与互助,是抵御骗局的关键。

卡普兰讲了一个例子:有骗子曾说服他的一位熟人将现金用锡纸包好,并送到指定地点。幸好对方在寄出前告诉了一位护工,两人联手截下包裹,保住了800美元。

阿罗斯蒂自己也差点中招。当她的iPad出问题时,有人主动来电表示可远程修复。她几乎信以为真,直到对方坚持索要借记卡号,她才警觉起来。她试探说“我没有借记卡”,对方立刻恼羞成怒挂断电话。“我一下就明白了,”她笑道。

“银发科技”的浪潮,与面对面的温度2024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近五分之一,且比例仍在持续攀升。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这一年龄层人口将增至16亿。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群体对科技的依赖日益增强——无论是为了保持社交联系,还是提升生活便利。这一趋势催生出一个快速增长的赛道:“银发科技”(AgeTech),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布局。

“银发科技”的目标用户通常涵盖50岁以上人群,致力于通过技术产品与服务提升其生活质量。目前,CVS Health、现代汽车、百思买等知名企业均已在此领域投入资源,瞄准这个规模惊人的市场。据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预测,到2030年,50岁以上人群的科技支出规模将突破1200亿美元。

这股“银发科技”浪潮也为肖尔的项目带来合作机会。他与一家名为“The Smarter Service”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建立了联系,该公司主打“老年人技术管家”服务。在忙于学业、扩展“Mode to Code”的愿望以及“分身乏术”的现实之间,肖尔常将需要更个性化支持的学生推荐给对方。

展望未来,肖尔希望将他对计算机的热爱转化为职业方向,投身计算机科学,尤其是软件工程领域。他计划将“Mode to Code”交由后来者继续运营。“希望学校里或团队中有人能接手这个项目,”他表示,“我真心希望它能一直延续下去。”

当最快的科技,遇上最慢的时光尽管肖尔热爱科技,但他在老年群体中取得成功的秘诀,或许恰恰来自一种更传统的方式:面对面的交流。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团队目前仍将服务范围集中在本地养老机构的原因。






在Franks Residences养老院,生活文娱总监杰弗里·沃什伯恩(Geoffrey Washburn)听完肖尔的介绍后,当即同意开设课程。他深知老人们始终存在技术支持的需求,而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对于学习使用科技产品来说,效果远胜于线上指导。

在Franks Residences养老院最近一次课程中,这种线下互动带来的亲切感尤为明显。老人们向肖尔和哈利利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从如何整理手机界面,到两人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两位年轻人也耐心解答,尽力让每位参与者感到轻松和被支持。

肖尔认为,帮助老人掌握手机功能,无论是用作放大镜还是收听播客,都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主。阿罗斯蒂对此十分认同。她喜欢用FaceTime与孙辈视频,也常用Alexa语音关灯。但她依然怀念“过去的时光”:那时大学学费仅需22美元,你可以和真人面对面交谈,而非面对冰冷的聊天机器人。

这也让“Mode to Code”的价值更加凸显:它不仅在传授技能,更在一次次课程中,重建起人与人之间温暖而真实的连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