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次威胁对华加征关税:“TACO”这词火了(组图)

传统的TACO,是玉米饼夹肉,普通,没劲。

白宫的TACO,是推拉战术,反复横跳,滋味十足。

随着这几天美国再次威胁对华加征关税,“TACO”这词又火了。

(图源:网络)

TACO是啥?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造的一个缩略词,“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的首字母缩写,语带讽刺:“特朗普总是临阵退缩”。

前几天,特朗普先在社交媒体上放风要对华加征100%关税,引发美股暴跌。没多久又改口,说美国想帮助而非伤害中国:“别担心中国,一切会好起来的!”

副总统万斯同日表态:“特朗普愿与中国进行理性谈判。”

财长贝森特很快跟进:“对华加征100%关税不一定要发生。”

TACO这个词被创造之初,就是形容白宫对金融市场波动的反应:“美国政府对市场和经济压力的容忍度并不高,当关税造成痛苦时会迅速退让。”

到后来,TACO被用来引申解释白宫现在惯用的谈判手法——开始时强硬出击喊打喊杀漫天要价,获得一定筹码后再缓和语气寻求妥协交易。

比如今年4月,“对等关税”行政令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加税,几天后就被暂缓执行,和各国逐一谈判;又如今夏,白宫多次扬言要让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下台,没过多久又收回了言论。

金融市场,要的是预期稳定。上峰举棋不定出尔反尔,市场就风吹草动草木皆兵。

以5月底美股的震荡为例:白宫5月23日宣布“对欧盟征收50%关税”,美国市场即迎来“股债汇”三杀;两天后白宫改口推迟实施,美股随后迎来上涨。

这种大起大落的V型反弹,被一些从业人士归因于TACO。CNN采访的一位市场策略师说:“特朗普把我们引向灾难,然后在最后一刻又把我们从灾难中拉出来,还说,‘看,我救了我们’。”

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家贾斯汀·沃尔夫感慨:“美国之前的总统执政时,没有BACO交易,没有CACO交易,什么都没有。以前我们总是将总统周一说的话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周二他很可能仍坚持立场。现在情况不是这样了,我们甚至不明白什么时候他会坚持立场,什么时候不会。”

这让不少美国人抓狂。

10月1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返回白宫。图源:新华社

NBC报道说,TACO策略的作用对象极广——从加拿大到墨西哥,从中国到欧盟,从葡萄酒到电影,从汽车到手机……当记者问特朗普为啥总要“TACO”,他的回答很直给:“这叫谈判。”

美国媒体评论,白宫关税政策反复横跳,是在“玩弄工薪家庭的饭碗”;一些跨国企业高管说,特朗普“难以预测”的政策制定让业务风险日益增加,不得不考虑把员工撤出美国。

资本市场和贸易格局也因TACO愈发脆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表示,政策多变给市场预期带来不确定性风险,一旦不确定性成为市场共识,那未来白宫有关举措和承诺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这时就有聪明的朋友发问了:既然按照以前的套路行不通,那顺应TACO思维,来一点逆向操作怎么样?

确实有人这么做了。有美媒报道,一些投资者坚信特朗普会在最后一刻“退缩”,并根据这种预期构建投资组合;但有关TACO的嘲讽显然激怒了总统,如果他哪次决定坚持立场“顽固反击”,投资者就会措手不及,全球金融市场也会遭到波及。

如前所述,TACO已从最初的市场概念,演变为形容白宫的外交手段。白宫说TACO是谈判和交易艺术,但没明说的是其本质无外乎极限施压与霸道霸凌。先用极限施压试探他国底线,再在最后一刻谋求最大化利益。

比如2月对加、墨搞关税威胁,换来这两国配合“打击芬太尼犯罪和控制非法移民”;跟日本说加征关税是为消除贸易逆差,但只要日本买更多的美国石油天然气就好谈;还有把俄乌谈判和对俄关税捆绑、先暂停对乌军援没过几天又卖导弹……

当年首次竞选,特朗普就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必须变得更加不可预判”。他也并非首个运用“不可预测性”策略的美国领导人——越战期间,美政府就提出过“疯子理论”,即试图让他国相信美国“不理性到什么都能做得出来”,迫使对方在恐惧中让步。

说到底,是讹诈。

周密表示,白宫以为TACO是外交经贸能力的体现,但究竟能带来什么效果,取决于各国在与美国博弈过程中做出的反应。有海外观察人士指出,白宫“暂时的承诺”只是为国内选举服务的道具,而在本轮关税威胁中,巴西多次硬刚美国,日本对美发出“罕见露齿威胁”,欧盟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更不用说坚决反制的中国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