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戒赌流博主「戒社」火遍了网络:他专门解读赌狗血泪史的直播间,一度成为不少人的解压地。
但最近,一个类型有点类似的博主也逐渐崛起了:
勇哥餐饮创业说。

这位博主,在网上专门连麦餐饮创业者、为他们指点迷津,纯属于餐饮业的垂直博主。
按说内容脱离大众,也没有“赌博”那种撕裂人性的惨烈爆点。
但他仍然成了无数普通人的精神按摩师,甚至有人说他的直播看了能治失眠,有类似戒社般的疗效。


原因也很简单:找他连麦的创业者,其中有相当一批人,其实有着不输赌狗的猎奇故事与心态。
前有宝妈妄图扳倒蜜雪冰城,后有雄心老哥想和瑞幸肉搏价格战。一个个走进直播间的人,都像自带剧情的创业赌徒,每一场连麦也都在揭示着理想主义的沉没成本。
让人看完不仅失眠好了,也立刻能明白路边那些神奇饭馆到底是谁开的。
1
虽说勇哥主打一个餐饮创业教学,但真正让他走起的,倒不是赚大钱的成功案例,而往往是连线中向他哭诉自己失败的那批。
也不全是因为围观群众爱看笑话,主要是他们实在失败得比较牛逼。

例如前阵子的新鲜案例:
有人开奶茶店,不到一个月濒临倒闭,连忙连线找勇哥求助如何是好。
结果摄像头一开,原来是为了奶茶店租了一整栋楼。
血花五十万全楼大装修不说,另外还听员工的意见在楼上开了个复古零食铺。一通操作,加盟的还是不知名奶茶铺。
因此被誉为奶茶界九层妖塔。

又比如早先的。
智慧大姐勇闯餐饮业,两万加盟无名酸奶铺,一天卖六十后找勇哥咨询。
当勇哥发现店就开在蜜雪旁边、质疑她为何有如此信心时,智慧姐表示蜜雪便宜没好货,自己选的品牌更健康。
尽管店内工具是放在“塑料大脸盆”里的黑暗内幕早已被勇哥当场逮住。
让勇哥出名的案例都类似如此。你代入创业者自己去听,血压上去了,你代入消费者去听,血压更是不低。
总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加盟踩坑,一类是脑洞过猛。
毕竟众所周知,加盟一直是中国草根创业的玄学门派:上到餐饮,下到母婴,每个行业都有它的倒霉信徒。

有人想靠加盟翻身,结果被连根拔起;也有人坚信“总部扶持”,最后被总部扶上黄泉。
而这类案例,也正是勇哥连线者的基本盘。

奶茶当然是重灾区,无数种想扳倒蜜雪的杂牌梦想,都在这里接受了现实的公审。
经典中药奶茶
但紧随其后的,还得是另一批更有创造力的——神奇小汉堡创业者。他们选择加盟的品牌大多由“塔”“汀”“基”“德”几个字有机组合。

花费动辄几十个,开张后才觉得不太对劲。
有位小伙子就曾加盟中式山寨版塔斯汀,硬被加盟商安排在正版塔斯汀旁边中门对狙,最终成为传奇失败案例之一。

而除去加盟踩坑,就是无尽的“小巧思派”了。
他们虽然数量较少,但脑洞不小,往往是自以为看破商机,实际效果还不如真的去偷鸡。
例如有在村里开酒吧的,被审问出选址是靠大师用罗盘算的。
例如有烤鱼开不起来的,想转型做孵化基地,也不知道到底想孵谁去。
例如有女婿想开早餐店,原定计划是让带孩子的丈母娘凌晨三点起床包包子,把老人当核动力丈母娘使。

所以,当你看到无数人兴冲冲拍着自己的药膳馒头店时,很难不懂为什么勇哥的直播间需要氧气瓶。
2
当然,单纯地嘲笑别人的失败可能显得凉薄。可问题在于,部分连麦者的操作实在太有节目效果。
这也是勇哥直播间最大的看点之一:越失败的,嘴越犟。
毕竟不同于戒社的单口输出,勇哥采用的是连麦教学的形式,
所以就经常能看到这样诡异又迷人的场面:勇哥语重心长,对方则死守自己的机器人泡咖啡idea死不撒手。

早年一个让人印象颇深的案例是生蚝哥。

生蚝哥属于比较纯的小巧思派。他血借十万钱,在小区内开了一家不小的海鲜店,但别的不卖,纯卖生蚝。
原因是他探查过市场,发现周围没有纯卖生蚝的店,认为是商机留白。
勇哥很快说不行,生蚝哥则说他的生蚝质量高,勇哥说不行,生蚝哥说他家生蚝便宜,勇哥说不行,他说不如卖车去找达人宣传做团购,再博一次。
最后卖车被骗2000,找达人也被骗。
又或者有小伙想投资十万和瑞幸肉搏干价格战,理由是:瑞幸那低价肯定撑不久,自己才是真正能扛的那种。
单就此事,能和勇哥抬杠几十分钟。
而如此数不清的双方红温、情绪拉扯、逻辑撞车,也就共同构成了勇哥直播间的核心看点。
导致每一次连麦,都是一场思想上的博弈:理智和执念短兵相接,逻辑与情绪针锋相对。
不过这个看点,也是基于勇哥直播间的另一个特征——相较于其他连线主播,这里大部分的案例,哪怕再离奇,也是比较真实的。
毕竟那些神店,大家都能在街角找到。

导致视频底下经常会出现一个神奇现象。当连麦结束,观众会惊喜发现店铺就在不远处,直接线下真实体验,并在倒闭时发来速报,互动性十分高。

由此也验证了一句话:当一件事过于离谱的时候,那可能反而是真的。
至于为何有无穷多的离谱案例?首先自然是因为快招水深似海,导致一些判断力较弱的人容易踩坑。
再加上餐饮行业那种“看起来谁都能干”的错觉,让无数人误以为只要有锅有梦,就能炒出明天。

至于更重要的原因勇哥则总结过。大意是,大多数人一旦做生意,就容易舍不得沉没成本,导致吃一堑后沉迷吃一堑,不愿用接受失败的方式让自己长一智。
是人性的普遍弱点,也是残酷的众生相。
也正因此,虽说这些餐饮案例大多因为“离谱搞笑”出圈,但大部分人看完乐子之后,还是一声叹息。
3
所以目前为止,勇哥已经快冲出了餐饮赛道,成了一个全新领域的网红。
这个领域的特征是:看完能让人觉得自己挺不错的,对治疗失眠有帮助。
小红书上,就有人层总结这个领域的几位领头羊。其中一个是勇哥,一个是戒社,最后则是良子。

几位网红虽说分处不同赛道,却像三根情绪支柱,用各自的方式,在这片互联网的土壤里,搭起了中国网民的精神兜底系统。
一个让人觉得,自己没瞎创业,已经不赖了;
一个让人觉得,自己没欠债,已经不赖了;
一个则让人觉得,自己还能维持人形态,也挺不赖了。
所以说,勇哥的火,与其说是因为他展示了太多的奇葩创业案例,倒不如说,是因为他精准击中了当代人的一种暗流:那种“我虽然惨,但还有人比我更惨”的集体宽慰。
这倒不是单纯因为人们爱上了幸灾乐祸,道德败坏了——毕竟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这种通过“观看失败”获得心安的仪式,从未真正消失过。
主要是还因为,“比较”的系统正在逐步失灵。
当人们望向成功,无法再测量自己与它之间的距离,那就只好直视失败,以此来校准自己的位置。
当然,更实在的作用也是有的,三位精神按摩师,其实也反向证明了这个时代的版本答案:
别创业、别欠债、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