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杨紫琼救场也挽回不了的翻车,究竟是怎么发生的(组图)

荣获戛纳金棕榈奖的法国电影《坠落的审判》日前被引进内地院线,正在热映中。而这部享誉世界的影片在国内出名的方式却独辟蹊径——北大首映礼上演大型争议现场,从活动嘉宾、主持、翻译、导演到观众,无一不卷入这场“性别讨论”漩涡。

《坠落的审判》到底有何种魔力?它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能让身经百战的“最佳辩手”男主持连环翻车。一场敞开式的互动交流是如何让一部受众有限的文艺作品成功冲入大众视野的?


高层次首映礼为何遗憾变成闹剧?它把“男凝”直接搬上台



法国电影《Anatomie d'une chute》,直译是“一次坠落的剖析”,内地译名为《坠落的审判》。

于2023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亮相,拿下了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影片于去年8月底在法国上映,本土首周票房超过《奥本海默》,仅次于《芭比》排名第二;10月,确认引进中国内地;12月,内地定档2024年3月29日上映。

中国首映礼于3月24日在北大举行,嘉宾有翻译家董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及导演茹斯汀·特里耶本人;现场的翻译老师,是北大本硕、留法电影学博士、北大博雅博士后缴蕊,目前在人大任教;主持人陈铭,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奇葩说》第二、三、四、五季主力辩手、第五季“奇葩之王”。



左起:陈铭、缴蕊、茹斯汀·特里耶、戴锦华、董强



首映礼举办地百年讲堂观众厅,当日座无虚席。从嘉宾到翻译到主持人都是高知人群,规格、基调都很高,现场观众与场外路人无疑期待着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碰撞与艺术交流。然而这场交流最后却层层递进引发诸多争议,让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感到遗憾。

首先,从电影内容上看,两位教授看电影的角度产生了分歧:

一开始主持人提问董强教授与戴锦华教授如何看待片名。董强教授脱离了电影本身,从法国文化和哲学领域对“坠落”一词展开大段分析;戴锦华教授则直言坠落就是“跳楼”。收获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这个掌声可能让董强教授觉得有些刺耳。

然后,戴锦华教授用女性视角阐述影片。这个视角引发了董强教授的不悦,他反复表示不想进行“性别讨论”,“如果你们也都这样看这部电影,我会很失望。”

产生分歧后,戴锦华教授不怎么说话了。闭麦前,她还是问了导演一个关键问题:您自己认为性别议题是不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核心?导演说:是。

戴锦华教授没有和导演进行我们期待中的有效对谈,此为遗憾一。

其次,作为深谙西方文学的翻译家,董强教授和导演完全没有对谈出有价值的内容:

见到导演的时候,董强教授“哈喇子”都要掉到地上,说:我看这个片子,以为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女性导演,没想到是个这么年轻漂亮的导演。之后至少两次感叹了导演年轻漂亮。

一方面显示他在参加活动之前,对导演一点功课都没有做,不无傲慢地直接现身现场与之对谈,未能给予导演和活动足够的尊重;另一方面,董强身为北大教授,在专业场合使用男凝视角,把关注点放在女导演的外貌上,抹杀了他本应代表的专业度和庄重感。

更奇葩的是,董强教授在台上,毫不避讳地举起手机对导演进行拍摄。活动结束后又在朋友圈发九宫格坐实,甚至再次感叹导演年轻,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所引发的反感。


董强教授在首映礼上拍照,被指“偷拍导演”

董强教授映后发了朋友圈 其中包含对导演的拍摄(图8)

事后董强教授又发了一张与导演的合影以示弥补

当然在和导演的对谈上,董强教授也不是没有努力想要聊出内容。他在最后阶段用法语提问:电影里的女作家身上,是否有2022年法国诺贝尔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影子?而导演回答,自己非常喜欢安妮·埃尔诺,但是电影里女主角和她的相似性上,自己没有考虑过。

面对一部极具文学性的电影,董强教授没有做好功课,也没有在现场发挥出法语文学教授该有的有效对谈内容,此为遗憾二。

董强教授4月3日最新发文,晒出与杨紫琼合照

而董强教授最新的社交动态则是发布了与杨紫琼的合照,试图力证自己的观点可以让当下最受推崇的国际化亚裔最佳女主角得到共鸣,可转发区网友却完全不买账。



董强教授最新发文遭遇网友群嘲

第三,更令人没想到的是现场说话最多的人,居然是负责穿针引线的主持人陈铭。陈铭首先在导演较长发言的时候,鼓励身边的翻译:“加油!”一股隐藏的瞧不起和油腻味道从他口中飘出。之后他至少提了两个问题,想通过窥探导演的感情生活,来暗示电影中部分情节来源于她本人,也引发了观众的不满情绪。

在教授们与导演对谈后,陈铭突然开始侃侃而谈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其中一部分他说:



主持人陈铭在映后交流上输出观点

这是把罗家英的活抢了,周星驰要是早点知道世上有个陈铭,《大话西游》的唐僧就应该由陈铭本色出演了。

一个越俎代庖,一个喧宾夺主。最后观众此起彼伏大喊着“让导演说!”的声音淹没了陈铭废话文化式的发言,终于遗憾地令这场首映礼彻底沦为闹剧。

他成为压死这场高知访谈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坠落的审判》在北大变成“最low的审判”。

陈铭成众矢之原因何在?揣着明白装糊涂还直接引战

截止4月2日,《坠落的审判》在中国的累计票房是1617万,全球票房超过2.16亿。猫眼专业版预估其在中国内地的总票房可能是2566万。作为一部文艺片,排片占比仅4.4%的情况下,这个成绩已经很好。

首映礼现场片段被广泛传播讨论后,有网友怀疑女导演和男主持、男教授、女教授的配置,是电影营销在有意为之。这就外行了。邀约两位嘉宾与导演的本意就是进行高质量座谈,造成这样的传播效果实属出乎意料。

现场片段传播造成的舆论反噬甚至对主持人陈铭引发了连锁反应,网友开始对陈铭的学历、家庭关系展开讨论和扒皮:其妻41岁拼三胎,疑似前两个孩子性别女,非得生到男孩为止(根据陈铭自己在微博发出喜得“老三”的内容);对陈铭本人学历、学术论文的深扒更是迫使其本人亲自发声明解释(根据知网及一份网传陈铭的简历显示)。


网传的陈铭简历



通常来说,知名高校老师基本都是“非升即走”模式,和常理有所不同的是,陈铭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讲师已经十年,非常稳定。

据知网显示,陈铭总发文量为八篇。除了博士学位外,其中四篇发在新闻传播等社科类相关期刊上:

《湖北社会科学》上的《媒介融合视域下娱乐节目创新研究》;

《新闻传播》上的《大陆综艺娱乐节目创新路径初探》;

《媒体时代》上的《突发事件的媒体报道策略》;

武大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上的《中国电视业制播分离研究的基本现状及其思考》。

四家期刊中,除了《湖北社会科学》属北大核心期刊,其余为普通期刊。

被网友嘲笑的是另外三篇文章:《课堂课外(高中版)》的《女人永远是最佳辩手》;《中学生天地(B版)》上的《奇葩陈老师如是说》、《父亲的模样》。前两篇是陈铭在综艺上的演讲稿和采访内容,最后一篇像中小学作文。

论文少、质量低,是指他只有一篇期刊文章,其余都是普刊。

事后,陈铭回应:硕博都是统考,没有保送;能留校任教至今是因为艺术类教师与文理工岗位不同;承认自身学术能力有限,没有发论文,知网查到的文章里,除了他的硕博论文外,都不算论文。这也侧面证明了陈铭学术质量不高。

为什么陈铭会在主持电影后惨遭“扒皮”,把曾经好不容易压下的“家庭与工作”质疑再次铺在阳光下讨论,令他不得不再次澄清解释。回看陈铭在首映礼上的言论,除了油腻和抢话,他到底是哪里如此惹人不快?

直接原因是陈铭在大段观后感中故意规避了《坠落的审判》的主题——对两性关系的讨论,而是去说什么“真相”,甚至一度谈到了“佛学”。

这就有点搞笑了。一是可能陈铭无知,他对所有的话题,都只能使用辩论技巧来延展出大段排比句,“这里不是《奇葩说》,但是奇葩还要说”,他无法抓住电影主心,除了漫无目的的扩散,毫无深刻有价值的见解。

另一种解读可能有点“诛心”了:陈铭看懂了电影,他结婚多年,明白夫妻关系与各自婚内承担的责任,也懂得家庭经济结构代表着什么。更何况陈铭和妻子都是武汉大学传媒与信息学院的老师,两人的职业相同,和电影里的夫妻相似。他知道这是一部明显的想探讨“性别议题”的电影,但是他避谈。

他不谈性别,不谈女性,甚至不谈情感,他最后直接不谈“人”了,他谈“佛”。扼杀性别议题于无形,看不见在场的女性嘉宾、女性观众和女性导演,令人“窒息”。


陈铭观后感谈佛



据现场观众的文字描述,面对观众的嘘声,他回答:你攻击的不是我,是我们男人,你不是让我闭嘴,你是在不满意我的性别。这让他从不谈性别又主动进行性别引战,“茶里茶气”被骂不冤。

无独有偶。在《坠落的审判》天津点映场上,现场文旅机构的男嘉宾和法盟代表的女嘉宾就电影中的女主是否有罪,有些火药味地激辩了起来。男嘉宾却说出了一句:法国女性和国内女性还是有共同点的,都很情绪化。

“吁——”天津观众有自己表达不满的方式,台下有观众问男嘉宾:你觉得女主情绪化吗?

男嘉宾说:我觉得女主特别情绪化。

台下:吁——

由于活动专门邀请了许多会法语的观众,一位女观众不想和男嘉宾对谈,于是直接用法语与女嘉宾交流。看下来,似乎男女交流本片,好像就会引发一些不同观点。

而在第二场“中法女性影人对谈”中,演员齐溪说自己也是妻子、母亲和演员,电影里的很多事在她的生活中都碰见过,只是没有这么极致,也感叹每一个演员在表演上都很自然、真实,令她沉浸。

导演杨荔钠在聊到“怎么看待性别视角”时表达:“在一个男权社会里做一个女导演挺好的,这就是我的态度。至少我做女性电影的原始驱动完全就是天性使然,就是更好地跟世界建立一种共生关系,没有复杂的(原因)。”

导演茹斯汀·特里耶也认同并补充道:我们的问题不是被看到(女性导演的任务已经不是自己和作品被看到),而是带领观众,有(不同的)视角看世界。这也是为男性和女性创造交流空间的方式。


第二场交流对谈阵容为全女性

三位女性电影工作者的讨论内容变得有价值而深入,大家开始逐渐看到这部电影带给中国观众的意义。这使得之后的观影团映后,导演茹斯汀·特里耶由衷表达:这两天最触动的就是中国观众对于女性主义的频繁讨论,这是在别的国家都没有过的体会。

《坠落的审判》为何与众不同?从导演到创作形式的彻底反叛!

回归到电影本身,这部电影讲述了一次坠楼背后的隐秘故事(前方剧透,介意请跳过阅读):夫妻二人热爱写作,妻子成为了作家,丈夫没有成功出书,是一名大学老师,儿子幼时意外失明,家里有一只导盲犬。在一位女学生前来拜访妻子做论文采访后不久,发生了丈夫从楼上坠落身亡的惨剧。

警察在案发后根据尸体伤口、妻子与儿子的口供,模拟案发经过等证据,推断丈夫可能是妻子杀害的。一段含有家暴声的录音被找到后,警方拘留了妻子,并将其送上庭审。最后,法官通过各方证人的口供及妻子的回答,宣告妻子无罪。


女主人公在法庭上辩护



电影中有很多在传统观念下离经叛道的反叛细节:

①警方的律师直接戳破了女主是一个双性恋,她曾经出轨女性,也在开场当着丈夫在家的时,与女学生暧昧调情(丈夫在楼上辛苦地做装修工作,两个女性楼下愉快相处);

②法官在称呼女学生“小姐”时,她说可以称呼我为“女士”吗?我不喜欢那种暗示婚姻状况的称呼;

③女主解释自己的出轨行为,说:在儿子出事后,我们都想办法好起来,我需要那样做来让自己振作起来,而且我很坦诚(合理化出轨——伴侣知情就不算出轨),“我只是和她发生关系,我爱的人是萨穆埃尔”(渣男言论都出来了);

④警方释出的录音中,妻子最后打了丈夫(妻子家暴中施暴的那一方);

⑤丈夫有刻意为录音挑起争吵的嫌疑(男方变成更有心机的受害者,在《消失的妻子》中,这个角色是妻子)

……

事实上,观众可以处处在电影中感受到,女主在事业和魅力上对丈夫全方面碾压。

她在法庭上也展现出了这一切:出色的表达、语言的逻辑和掌控力,文字的感染力,引导别人的共鸣和共情能力——

“有时候夫妻就是混乱的,大家都迷失了”

“我在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下都能工作”(包括现在,法庭上)

包括对方律师宣读书摘:“我的工作就是掩盖痕迹,从而让虚构摧毁现实”,都证明了她是一个真正的作家。

在男导演的电影中,无论女性是什么职业,她最终都需求男性,或准备好为他奉献自己。女性导演的视角中,女性有各种职业,她从剧作层面塑造了这个职业角色以及赚钱养家的能力。

茹斯汀·特里耶导演说:“历史上,女人是很多电影或者画作里的‘缪斯’。(可是)以女性、女导演的角度,不光展现作为客体的女性、(男性)幻想中的女性,还可以合理地展现她们本来的样子、她们的欲望、她们的喜好……”包括她们的职业和落地的专业精神。

至于它为何会惹怒男性,或令男人故意要规避“性别议题”?想起电影行业中,有一个著名的测验——贝克德尔测验。这是一个致力于关注性别不平等的简短测验。由美国漫画家、作家艾莉森·贝克德尔于1985年发表的报纸上:


贝克德尔测验原型漫画《Dykes to Watch Out For》

一个未命名的女性角色说,她只看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电影:

1、The movie has to have at least two named women in it(电影中至少有两个有名字的女性角色)

2、who talk to each other(她们互相交谈过)

3、about something besides a man(谈话的内容与男性无关)

遗憾的是这个已经出现近四十年前的测试,如今大部分电影仍然通不过。包括拥有四名女性主演的美剧《欲望都市》、漫威的《复仇者联盟》系列和中国2024年的春节档电影《飞驰人生2》等。

有趣的是,反观《坠落的审判》,如果将测试里的女性换成男性,它也通不过。

正因如此对过往范式的反叛,才使得影片成为一部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能在电影界平衡女性话语权力的电影。

而创造了这部与众不同的电影的导演茹斯汀·特里耶,则称自己的灵感来自于对“阿曼达·诺克斯事件”很着迷,并表示她想“详细解决法律问题 ”。

阿曼达·诺克斯 (Amanda Knox) 出生于1987 年 7 月 9 日,是一位美国作家、活动家和记者。在2007 年,她因谋杀同公寓的语言交换生梅雷迪思·克尔彻 (Meredith Kercher) 而被定罪,之后她在意大利被监禁了近四年。 2015年,意大利最高法院最终宣告诺克斯无罪,并发现对谋杀案的调查遭遇“重大失败”。意大利重新抓捕了一名窃贼鲁迪·格德Rudy Guede,因为死者的财物上,有他的血迹。窃贼却暗示阿曼达确实参与了谋杀。他说:有其他人在场,我没有造成(死者)的致命伤,我知道真相,她也知道真相。这个故事在2021年,被改编为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电影《静水城》。

阿曼达·诺克斯可以算是女主原型

导演借此灵感,制造了一宗悬案,引发了观众去猜测真相,但又不去揭开真相,而是让观众在“审判”的过程中对亲密关系与性别现状抽丝剥茧。她对台词精雕玉琢——电影中辩论场景、审判的高潮部分,导演重写 70 多次。

在戛纳电影的发言上,导演大胆开麦,支持2023年法国养老金改革运动,针对法国政府发表批评演讲,引发政府高层震惊,指责她用政府援助资金拍电影,却转头就批评“金主”。此后,尽管茹斯汀·特里耶成为了戛纳79年来第三位获得金棕榈的女导演,《坠落的审判》还是没能被选送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最终《坠落的真相》在奥斯卡上获得了五项提名,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

茹斯汀·特里耶还是法国促进电影和视听领域女男平等及性和性别多样性的法国协会Collectif 50/50的成员。在2024 年 3 月茹斯汀·特里耶创建了她自己的制片公司 JT Films。



2024年《坠落的审判》获得被视为法国国内电影最高荣誉的凯撒奖,最佳影片、导演茹斯汀·特里耶现场致辞



如此敢说敢做、不怕后果的女人,她和她创造的电影当然属于“女性主义”。在广泛的文化意义上,她首先是一个关注各个群体境况的“人”,之后成为了一位通过才华将现实关怀进行艺术化的“导演”。

不过她也说过:想通过片中的“性别倒置”去自由平等地表现性别和关系,去反映女性的不弱小,而非她一定要打败谁,或者说一定要杀掉谁。

如果单纯从电影里只看到是自杀还是谋杀,是女权还是“女性都情绪化”,是女性的外貌年不年轻、貌不貌美……真的都是太简单的下定论了。

毕竟一个人能从生活中感受到多少层次,才有可能从一部好电影中感受到多少层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