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余荫的星二代们仿佛正在将“明星”这项职业变成一种世袭制产业。
近期,内娱的星二代们频频闯入公众视野。从甜馨发行首支单曲到“金龟子女儿”王逸宸直播带货再到黄多多(本名黄忆慈)参演电影《人·鱼》、李嫣街拍近照曝光,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个与星二代有关的词条闯入热搜。

黄多多的热搜词条阅读量过亿
黄多多被曝参演程耳执导的《人·鱼》,合作王一博汤唯王传君等
除星二代外,亦不乏陷入争议旋涡的其他“二代”,如疑似戴“高价奢侈品耳环”挑动公众神经的黄杨钿甜。与二代们一起被热议的还有行业内的公平竞争问题,正如央视网此前评论:“观众不是道德家,反感的不是‘资源咖’本身,而是部分才不配位的‘资源咖’,‘占着茅坑不拉屎’。”
成也二代,败也二代。作为跟随摄影机镜头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届星二代注定在沐浴流量、被父母辈托举的同时,接受比以往更甚的公众审视。
被公众看着长大,星二代自带流量密码这届星二代之所以被公众注意,主要依托于现象级综艺《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亲子节目。尽管节目开播超过十年,但其售后却仍在继续——节目里的星二代在公众视野下长大。
凭借在综艺里的各种表现,这届星二代收割了集体记忆般的公众“初印象”。童言无忌的名场面比比皆是,从王诗龄的“我不是大明星,我是小公主”到甜馨的“我们白着呢”,无不让人如数家珍。即便出现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里的黄多多并不讨喜,被网友诟病为“早熟”“圆滑”“没有天真烂漫的孩子气”,却也引起了不小的话题性,让流量如影随形。

甜馨的“我们白着呢”
如果说天赐流量是星二代的出生礼包,那私域公开化就是他们难逃的宿命。无论是否情愿,他们都被公众看着长大,而公众也在他们身上体会到了“互联网养娃”的快乐。这让他们自带流量,一举一动都能引发热搜效应。但大家也因此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对他们的人生“指手画脚”——相比普通孩子而言,他们也承受了更多的关注、苛责与审判。
而他们是否活成了网友所期待的样子,也成为了被审判的主要依据。争议与网暴由此而来:天天曾因被曝早恋,受到了网友的言语攻击;王诗龄屡屡被网友贴上“炫富”的标签;甜馨因cos初音未来“不规范”,被二次元粉丝推上风口浪尖;黄多多更是不止一次的因染发、打耳洞、着装问题受到网友的抨击……他们并非真的做错了什么,只因脱离了常人的想象,而招致了一波又一波的骂声。
黄多多被批穿衣的画面
与此同时,明星父母的口碑变化,也会投射到星二代身上。比如,黄磊近年来因“爹味”舆论翻车,很多人在吐槽黄磊的同时捎带连黄多多一起骂,骂她“爱装”“才女人设崩塌”,吐槽她不止一次地将常用字读错(如将“防御”读成“防xiè”)。与此同时,不少网友一早便对黄磊的教育方式颇有微词,并借此下定论,将黄多多视作黄磊教育失败的铁证。
可以说,这一届星二代是被流量喂养长大的一代,也是饱受流量困扰的一代。他们仿佛经历了现实版的《楚门的世界》,小小年纪便要学会如何在舆论风暴中前行。
资源与实力不对等,星二代言行被无限放大很多时候,人们对星二代的不满情绪并非完全来源于他们自身的表现,而是不满他们自带资源、轻轻松松就成为了“208w”中的一员,但他们的实力却与他们的荣耀不相匹配。
近年来,观众已经见过太多“德不配位”的星二代:有的颜值不过关,把古偶演成了“丑偶”;有的演技不过关,往往玩票性质地耍一把,把真正有演技的好演员挤到了边缘处。而“辛苦一天,不想回家打开电视还要看到资本家的丑孩子”的心情,大家也都变得无比共情。
星二代最终选择的圈子,大多与父母深度绑定。比如,田亮的女儿田雨橙虽未进军影视圈,但仍选择成为一名运动员;王菲的女儿窦靖童坐拥一把好声线,也选择和母亲一样成为歌手;伊能静的儿子庾恩利亦官宣出道,成为一名艺人,与多个时尚品牌方达成合作……

田雨橙打网球
对于那些看着长大的星二代,网友每每寄托了别样的情感,并不希望他们被娱乐圈的大染缸“洗涤”。可即便如此,大部分星二代还是选了父母验证过的路:刘烨的孩子诺一、霓娜演起了舞台剧;郭涛的儿子石头今年艺考通过了北电表演专业的面试……相较这批孩子们来说,被曝与程耳导演合作,搭档王一博、汤唯等人合作电影《人·鱼》的黄多多,显然已经走在了前面。
星二代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这些资源可能是热钱、人脉、品牌植入,也可能是组局的能力。然而,与强大资源优势相对应的,却往往是二代们的欠佳表现。前有吴刚儿子吴羽卿“拼爹”出演《狂飙》,结果演技浮夸,在剧中显得格格不入;后有“破格公主”姚安娜逐梦演艺圈,在《猎冰》中贡献了“吃鸡式演技”,引发了全民玩梗。

吴羽卿在《狂飙》中的表演
反观那些在内娱立住阵脚的王骁、张若昀等星二代们,他们的成功能“用作品说话”,用扎实的演技和低调的作风扭转公众偏见,正应了任正非的那句“资源是起点,而非终点”。
除“实力与资源不匹配”外,星二代私德有失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像张默、房祖名等星二代虽资源逆天,却因品行问题屡遭诟病,将前程毁于一旦。
内娱二代们的一举一动往往会被公众拿放大镜仔细查看。不仅二代们的言行受规范,连带他们的家庭都会被人们仔细打量。比如,在黄杨钿甜疑似戴“天价耳环”事件上,网友便从她那对参考价230万的耳环顺藤摸瓜,发现其父曾任四川雅安公务员,家庭资产来源与其公职背景不符,将事件从娱乐八卦上升为对公职人员廉洁性问题的拷问,

网友扒出黄杨钿甜天价耳环的参考价
说到底,对内娱二代们来说,他们眼下最重要也最棘手的事就是要做到“名副其实”——演艺水平名副其实,言行私德亦名副其实。唯有规范自己的言行、拿实力与作品说话,他们才能从“话题焦点”蜕变为“实力代名词”,像前辈们那样在内娱站稳脚跟。
“童星二代”长大注定迎来审判,前途要各凭本事换个角度看,娱乐圈有星二代,其他行业又何尝没有二代们呢?各行各业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二代”。二代们往往有家庭或家族兜底,相较普通人来说,他们的试错成本更低,即便做了错事,也仍能轻而易举地翻身再来。
以前不久被热议的“董小姐”为例,董小姐的学业、职业上升路径,直指医疗系统内的特权现象——论文抄袭、入学资格造假、欠缺科研诚信。而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后,最终对她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均做出了撤销处理,彻底堵上了她的医学之路。而“董小姐”也成为当下公众心态的投射代名词,各行各业都被挖出了自己的董小姐。

“董小姐”成为网络上的世袭二代代名词
相较其他行业来说,影视行业中二代们的存在显然更透明,公众对他们的行为规范也明显更有力。正因如此,有人调侃,说“星二代勇闯娱乐圈,其实是在万千道路中选择了一条比较难走的路”。而像甜馨、黄多多,从获得过无数观众喜爱的小朋友一旦开始成为大人,还要进入严重依赖资源的内娱赛道时,身份的转变促使公众的观看视角产生变化——从单纯地消遣、欣赏,变成了审视、监督。
客观来说,“二代们”之所以能够存在,离不开老祖宗一再强调的代际传承。毕竟,“子承父业”这件事,早已根深蒂固地刻在了很多人的DNA里。而且就行业特点来说,表演这门行当本身也确乎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包括葛优、陈佩斯、濮存昕、邬君梅在内的很多老戏骨,本身也都是星二代出身。在市场化还未进入影视圈的时代,表演本身并非是在单纯地考验“技艺”,而是融合了身体表达力、文化感知力、镜头表现力等个人素养。这些素养都可以在家庭中耳濡目染地锻炼出来,而且越早挖掘、培养,功力越深,效果越好。
至于为什么国内星二代曾盛产老戏骨,如今却变了味?这点其实也不难理解,主要与市场环境变化、大众心态转变、娱乐消费转型有关。时代不一样了,“戏比天大”“靠作品走红”的时代早已过去,与其累死累活地苦练基本功,不如紧扣流量密码,一飞冲天。

葛优与父亲葛存壮
星二代的走红途径早已不止一条。“金龟子”刘春燕及其丈夫王宁曾经都是知名主持人,但女儿王逸宸却转行做起了自媒体,拉老妈一起带货,30天带货销售额破千万。事后,有网友质疑王逸宸蹭母亲流量,王逸宸不仅毫无愧色,而且还理直气壮地回怼“我妈这么努力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我蹭吗?那我努力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我儿子蹭吗?”
搞抽象的向佐则是另一个典型案例。人满为患的“小丑”赛道,愣是被他挤了进来。自去年“手指戳鼻”的名场面爆火后,他像是打通任督二脉一般,径自奔上了一条博眼球、赚流量的不归路——先是在漫展上“扇”李小龙模仿者的脸,接着又与网红理发师晓华联动,继而又开启奇装异服生涯,被网友嘲讽为“小伙变大妈”“阳癫风”。

向佐的女装装扮
时移世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持,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职业态度与价值观。当走红变得容易,当星二代的心态变得浮躁,他们交出的表演成绩单自然也不再亮眼。
无论是星二代还是普通人,都逃不开自己的人生课题。对这一届的星二代来说,他们面对的课题早已变得更复杂、更不可捉摸,他们既要在父母的光环下找到自我,又要在夺目的资本游戏中平衡好流量与实力。至于他们最终能够交出怎样的答卷,一切还需交给时间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