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刘若英,谁不是张嘴就来一句“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这个唱着温柔情歌、演着文艺电影的“奶茶”,任谁看了都觉得是温柔到骨子里的人。可你绝对想不到,她背后站着的爷爷,竟是民国时期敢顶住压力的硬气人物——黄埔军校一期学员、陆军中将刘咏尧,更是《沉默的荣耀》中吴石案里,敢冒着风险为英烈说情的主审官!
1950年的台湾,彼时保密局正处于严密排查阶段。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这位有着重要使命的爱国人士,因他人告密不幸被抓,他手中掌握的台湾地区防御相关图纸,对当时局势有着重要意义。这样的情况让局势瞬间紧张,相关方面决定“严肃处理”以儆效尤,还专门组建了审判小组,挑选了三位认为会按意图行事的人:蒋鼎文、韩德勤,还有刘咏尧。
这三人个个都有着丰富的阅历。蒋鼎文与当时掌权者交情深厚,韩德勤对其十分忠心,刘咏尧更是国防部的资深人士,和吴石同为中将级别。按常理来说,这不过是走个流程,尽快处理就能保住自身职位,顺顺利利。可谁能料到,这三人却认真审理了一个多月,最后提交的报告让人意外:吴石等四人虽应受重罚,但希望能留一条生路!
这样的结果自然引发不满,相关人员当即免去了三位主审官的职务,随后下令对吴石等人执行死刑。单说刘咏尧,他放着好好的中将职位不干,放着安稳的生活不过,非要为这样一件事赌上自己的前程,图什么?要知道他是湖南醴陵人,当地民风坚韧,他更是军界有名的“儒将”,文武双全,36岁就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早年还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邓小平是同班同学,也曾在戴笠麾下任职,成为其得力助手。以他的资历,想要明哲保身简直易如反掌。可他偏不,在关键时刻选择坚守本心,哪怕丢了官职也毫不在意。
有人说,他在吴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两人都是文武兼备的军人,都有着家国情怀。也有人说,他就是认死理,坚信公道自在人心,不愿看到爱国人士蒙冤。不管是哪种原因,刘咏尧这份不向权势低头的勇气,都值得敬佩——在权力面前,他守住了内心的正义,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丢官后的刘咏尧,干脆退出了军界,来到台湾大学当起了老师,把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而在孙女刘若英的记忆里,这位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不过是个爱在桂花树下漱口的慈祥老人。刘若英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家里的副官都打趣她是“将军的将军”,因为再威严的爷爷,在她面前也总是没脾气。
她总记得,爷爷常常站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端着一杯水慢慢漱口,嘴里还时不时念叨着什么,像在和桂花树谈心。爷爷的字写得好,街坊邻居家里有婚丧嫁娶的事,都会来求他写对联或致辞。可不管是写喜帖还是致辞,爷爷总爱联系到民族大义上,这让年少的刘若英十分不解:“人家新人结婚,和国家前途有什么关系呀?”每次刘若英要去大陆拍戏,爷爷都会郑重地拉着她的手叮嘱:“这一趟去大陆,责任重大,两岸同胞能好好相处,就靠你们多努力了!”每次听完这话,刘若英都会偷偷和奶奶做个鬼脸,可后来回想起来,心里却满是感动——也只有他们那一代经历过风雨的人,才会时刻把家国放在心上。
刘咏尧平日里喜欢听《绿岛小夜曲》,但唯一能完整唱下来的,却是《黄埔军校校歌》。早年刘若英在外受了委屈,跑回家就扑到爷爷怀里撒娇,说有人欺负自己,让爷爷帮她“出气”,爷爷总会笑着应着“好!好!好!”。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爷爷话变少了,也不爱走动了,常常坐在椅子上一看就是一整天,眼睛望着远方,嘴里念叨的全是大陆老家的亲人,还有那些难忘的往事。
1998年,89岁的刘咏尧安详离世。也是在这一年,刘若英凭借《少女小渔》斩获影后,她的歌声传遍了大江南北,可她再也听不到爷爷的叮嘱了。多年后,刘若英在台北举办了“爷爷120岁”纪念展览,展出的勋章、手稿中,还能看到“若战端一开,汝将忘吾”这样饱含家国情怀的文字,这与《沉默的荣耀》中吴石的抉择遥相呼应。
原来刘若英的温柔里,藏着爷爷传承下来的风骨。那个敢为英烈丢官、坚守正义的刘咏尧,那个在桂花树下念叨家国的老人,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铁汉柔情”。他或许不是最出名的将军,但在正义面前从不妥协,在家国面前满怀担当,这样的人,值得被永远铭记。就像刘若英唱的“后来”,我们后来才懂,有些坚守从来都是刻在骨子里的,从爷爷的峥嵘岁月,到孙女的温柔传承,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