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回应近期被污蔑造谣:好人就是好人(组图)

10月15日,中国残联原主席、作家张海迪通过微博公开回应近期网络上对其攻击、污蔑和造谣行为。

张海迪表示,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和坚强的意志力,足以被这些东西击倒打垮,但她坚信,“好人就是好人,任何抹黑都没有用”。

张海迪微博全文如下:

好人就是好人……

这几天很多朋友不断给我电话,给我信,大家都很气愤,因为最近不断在网上看到各种对我的攻击污蔑和诋毁,一些人在各种新闻、头条、微博等,留言的诋毁程度,从政治层面到我个人的生活都到了极限,这包括在一些主流媒体上发布的充满恶意,损害人格的谣言。我在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和坚强的意志力,足以被这些东西击倒打垮!一个正常的家庭也足以被这样恶毒的谣言和污蔑影响。一些人还有故意使用我的各种照片编造故事,包括我的工作照片,外事工作照片,与朋友们的合影等等,有的跟我合影的同志、朋友被说成我的家人,构成严重的肖像侵权。

面对这种现象和人格损害,我一直要求自己的精神境界站的更高,作为作家我也在不断地思考,社会问题、人性的问题,思考这一切究竟为什么。面对常年的攻击和诋毁,我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首先我百分之一万的坚信自己是经得住任何考验和检验的人。我从童年就开始经受痛苦的考验,我父母教我永远做一个勇敢的人,我早就做到了,少女时代我父母教我永远做一个热情正直,乐于奉献的人,我也做到了。有一次写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材料,在写有无缺点时,我写了我没有缺点!一般人可能都不敢这么写,可我写了,这是我毫不犹豫写下的真话。真话就是力量,也是应该做到的,只有你自信是一个好人才敢说真话。我不希望昧着良心说假话,给自己编一套所谓不足,这也不够,那也不好。而我从不允许自己做的不好,要为工作和事业尽心尽力,不做任何不该做的事。这让我心底踏实,永远有前进的动力。这也是我从不惧怕任何攻击诋毁的原动力。

多年以来,我对谣言和诋毁一直秉持宽容的态度,让自己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我想过,那些爱造谣的都是什么人。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不会知道他们是谁。我也想过,这些人是有各种目的水军,有的为流量,还有各种生活不如意者,因为个人在方方面面受挫的人,他们需要有宣泄情绪的地方,而网络是一个入口。也有给谣言带节奏,为自己赚流量的人。很多人认为写几条文字不用承担责任,自己怎么痛快怎么干,不去想自己传播的一切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损害。这是一种报复性行为,其实就是一种隐形的心理疾患——让他人的痛苦减轻自己的痛苦。我之所以能宽容他人,也是对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解。

想想实在悲哀,一个人生活中总有这么多谣言,清朗网络就那么难吗?关键是今天对网络谣言和诋毁已经习以为常,这是现代化和科学文明进步社会的内容吗?想到过这些对孩子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的影响吗?但是我相信,好人就是好人,任何抹黑都没有用。也许有一天那些爱编造散布谣言的人会因为自己的无聊无知而羞愧。

值得一提的是,在评论区,一些网友仍对张海迪提出质疑,后者作出正面回应。

有网友称,“我再想听听你的真话,你是如何做到大公无私的?”张海迪回应,“我做的事多了去了,这是说真话的资本!希望你也多做好事!”

还有网友写道,“你啥时候站起来的?”张海迪也回应说,“永远也不能站起来了,你如果有点儿医学知识,就知道脊髓损伤的严重性了,造成身体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丧失,功能丧失,有的完全不可逆,有的可通过康复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且越早越好。”

另有网友表示,“我小时候还给你捐过钱,5毛钱好像,好多年没有你的消息突然看到我都有点不可思议,你当年那么多癌症是真的吗?我不敢相信。”

张海迪对此表示,“我从未接受过任何捐款,你这就是造谣,应该追究你的责任。很多年来我倒是给灾区,给残疾人人捐过款,还捐款为我下乡的村里建了小学。”

“我患很多种癌症是你在传播的谣言!今后要评论什么事,一定要查清楚来源再说,免得被指责造谣而担风险。无论干什么事都要认真,靠谱!”她写道。

张海迪称,近日,网络上出现大量针对她的攻击性言论,这些内容、留言的诋毁程度“达到了极限”。张海迪透露,有人故意使用她的各种照片编造故事,包括工作照片、外事工作照片,甚至与朋友们的合影,构成严重的肖像侵权。

面对谣言,张海迪的态度十分坚定。她称,自己从童年开始就经受痛苦的考验,父母教导她永远做一个勇敢的人,做一个热情正直、乐于奉献的人。

张海迪强调:“真话就是力量,也是应该做到的,只有你自信是一个好人才敢说真话。”

她表示,自己从不允许自己做得不好,要为工作和事业尽心尽力,不做任何不该做的事,这是她不惧怕任何攻击诋毁的原动力。

“好人就是好人,任何抹黑都没有用。”张海迪说。

张海迪发布回应后,有不少网民在评论区留言支持。张海迪也回复一网友道:“谢谢,今后有时间我多写文章,对不正确的事要勇于发声,不能任由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是大家的责任。”

张海迪 资料图。图源:国新网

张海迪出生于1955年9月,山东文登人,她曾任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残联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主席团主席。

1960年,张海迪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但她百折不挠、乐观向上,先后学会四种外语,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张海迪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张海迪“自强模范”称号。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24年12月,张海迪受聘担任康复大学名誉校长。

10月13日,全球妇女峰会会议期间,张海迪在接受中国妇女报采访时以自身经历鼓舞大家,“只要有战胜的精神,我们就能创造一切可能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