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冬怒斥家暴谣言:法务正收集证据 追究造谣者(组图)

热搜词条“徐冬冬称尹子维没对我动手”的背后,是一场由婚礼地点争执引发的舆论乌龙,以及一场男主角在深夜上演的、“一个人也要办婚礼”的倔强宣言。2025年10月29日,演员徐冬冬通过个人微博正面回应,斩钉截铁地否认了近期关于尹子维对其动手的传闻,直言“近期有个别营销号恶意造谣尹子维对我动手”,并强调此类涉及人格的谣言已触及底线,正动员粉丝协助举报。

这番义正辞严的澄清,将公众的视线拉回至这场风波的起点——仅仅在一天之前,一场看似“婚变”的戏剧性场面在社交平台拉开帷幕。10月28日凌晨,尹子维在社交平台连发多条动态,情绪激动地宣称“徐总不想参加我给你办的婚礼了”,文中提及“废墟里的细节决裂”,并单方面宣布:“一个人也要办婚礼”,邀请网友见证2026年2月26日在哈尔滨举办的一场没有新娘的仪式,甚至表示“一个人也要为她唱歌”。

这番操作瞬间点燃网络,婚变猜测甚嚣尘上。然而,随着徐冬冬的回应与更多细节浮出水面,事件的真相显得颇为“接地气”且令人啼笑皆非。根源并非原则性矛盾,而是两人对婚礼地点的不同坚持。这对情侣2018年相恋,2019年分手,于2023年复合并在2024年成功订婚。原计划是办一场充满烟火气的哈尔滨流水席,以呼应徐冬冬的故乡情结。然而,后续筹备中,尹子维出于对杭州气候与筹备便利性的考量,希望更换地点,而徐冬冬则坚守着对故土的情感联结。

正是这一分歧,导致了尹子维凌晨的“情绪失控”。多数网友在理清来龙去脉后,认为造谣家暴的行为“离谱”,指出两人日常互动甜蜜,且以徐冬冬刚强的性格来看,暴力传闻本身就缺乏可信度。有观点进一步分析,尹子维因常年在影视作品中饰演反派角色而被观众“标签化”,导致公众容易将角色印象带入对其真实人品的判断,但角色与真人理应区分看待。

在澄清家暴谣言的同日,徐冬冬再次发文,语气已然缓和:“翻篇,我的老家哈尔滨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不会忘本。婚礼哈尔滨。简单婚礼。” 这既是对故乡的深情告白,也似是对这场地点之争的最终定调。对此,网友普遍认为情侣间因婚礼细节产生争执实属正常,并指出两地办婚礼本是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盛赞此为“成年人的妥协”。然而,尹子维将私事公开化的处理方式,特别是选择在深夜发布动态,被部分网友指责为情绪化行为,缺乏对伴侣的足够尊重。

这场从“疑似家暴”到“婚礼闹剧”的舆论反转,最终定格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一个执着于故乡仪式感的女主角,一个为爱奔走却用错表达方式的男主角,以及一场尚未举行就已抢占头条的哈尔滨婚礼。当公众从猎奇的“家暴”叙事中回过神来,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对普通情侣在婚姻门槛前一次略显笨拙的磨合。正如旁观者所感:谣言固然可畏,但生活本身的戏剧性,有时远比剧本更加鲜活。


徐冬冬否认尹子维对其动手,要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据10月29日报道,演员徐冬冬在微博上正面回应“尹子维动手”的传闻,直接引爆热搜。她明确表示“近期有个别营销号恶意造谣尹子维对我动手”,并强调这类谣言已触及人格底线,不仅要求粉丝帮忙举报,还放话团队法务已着手取证,要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这一波操作,网友几乎一边倒地站徐冬冬。理由很简单:两人日常互动甜到齁——尹子维用“东北味英语”逗乐徐冬冬的视频早就在网上疯传,而徐冬刚烈的性格更被粉丝调侃:“当我大嫂吃素的吗?”谁动手?可信度几乎为零!也有观点点出关键:尹子维常在戏里演反派(比如《遮云》里的老K),但角色是角色,真人归真人,不能混为一谈。

这场风波的源头,其实是小两口的婚礼地点之争。徐冬冬坚持要在故乡哈尔滨办,放话“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不会忘本”;而尹子维则担心哈尔滨零下20℃的严寒会影响宾客体验,加上杭州筹备起来更方便,两人一度僵持不下。

事情一度升级——10月28日,尹子维凌晨发文称“徐总不想参加我办的婚礼”,单方面宣布2026年2月26日在哈尔滨独自办婚礼,瞬间引发“婚变”猜测。不过,剧情29日就迎来反转:徐冬冬发文“翻篇”,确认婚礼最终定在哈尔滨,但补充“杭州另有一场朋友宴请”,用两地折中的方式化解矛盾。

部分账号还翻出徐冬冬2021年在节目中提及“曾遭前男友家暴”(未点名)的旧料,试图强行关联尹子维,却拿不出任何实质证据。说白了,就是营销号看准两人婚礼争执的热度,硬编暴力情节来博眼球刷流量。

这场“家暴罗生门”,表面看是明星私事上热搜,实则折射出网络造谣成本低、公众人物容易被角色定型的双重困境。下一次再有人传“动手”,不如先问问徐冬冬本人答不答应——这位“大嫂”可是连法律武器都亮出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