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被封号:持续炒作炫富拜金作为流量变现手段(组图)

据围脖侠,微博持续开展对“炫富拜金”等不良价值导向内容的治理工作,鼓励用户在平台创作或分享优质、真实、具有正向价值导向的内容。

经核实,用户郭美May努力努力持续炒作炫富拜金等行为,多次高调宣扬不良价值观,并以此作为流量变现手段,因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公约的有关规定,现已受到关闭账号的处置。

也提醒广大创作者,“网红”具备一定的公众人物属性,只有行得正、坐得端,不辜负粉丝期待和信任,不违法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定,才能真正保持下去。

据报道,郭美美此前因开设赌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刑期于2019年7月结束。


登上热搜!网红郭美美,被封号

11月6日,微博账号“@郭美May努力努力”被平台永久关闭的消息冲上热搜。这次封号并非偶然,而是平台对“炫富拜金”内容重拳治理的典型一击。账号主体正是曾两度入刑、却始终活跃在舆论风口浪尖的郭美美。

根据微博官方通报,该账号因“持续宣扬炒作炫富拜金行为”,多次高调传播不良价值观,并将其作为流量变现手段,最终因违反法律法规及社区公约被处置。平台强调,将持续清理此类不良导向内容,鼓励真实、正向的价值分享。

然而,封号背后更引人注目的是郭美美屡次触碰法律与道德底线的轨迹。2015年,她因开设赌场罪被判5年徒刑,于2019年7月刑满释放;仅两年后,2021年又因销售含违禁成分西布曲明的减肥糖,再度被判2年6个月,直至2023年9月才重获自由。

令人咋舌的是,2023年出狱后,郭美美迅速重启“网红之路”,通过新账号高调炫富、试水直播带货,试图重回公众视野。就在封号前三天(11月3日),她还发布了“喜提劳斯莱斯”的内容,高调作风丝毫未改。

对此,多数网友直指其“屡教不改”,并担忧此类行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误导。更有人质疑其出狱后迅速恢复奢靡生活的资金合法性,直言“炫富不应成为洗白历史的遮羞布”。这场封号风波,已不仅是平台规则的胜利,更成为社会对“劣迹网红”能否凭借炒作重获流量、挑战公序良俗的集中反思。

当炒作与炫富成为某些人“逆风翻盘”的捷径,封号只是一道警示:互联网记忆从未消失,公众的道德底线更不容试探。

郭美美的账号被封,是一个符号的倒下,更是一面镜子的立起。它照见了个别网红对法律与道德的漠视,也照见了整个社会对清朗网络空间的深切呼唤。封号可以一键完成,但重建健康、正向的价值观生态,却需要持续的努力。下一次,当类似的“流量生意”试图挑战公序良俗时,我们或许该用行动回答: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劣迹者的镀金场。



网红郭美美曾两次入狱,“复出”持续炫富被封号

“用户@郭美May努力努力 持续宣言炒作炫富拜金等行为,多次高调宣扬不良价值观,并以此作为流量变现手段,因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公约的有关规定,现已受到关闭账号的处置。”,这则来自微博社区观察员11月6日的公告,为一场持续多年的舆论争议画上了阶段性句号。账号@郭美May努力努力 的拥有者,正是曾因“红十字会炫富”震动全网,并两度锒铛入狱的郭美美。此次封禁,理由直指其“持续宣扬炒作炫富拜金等行为”,并试图将此作为流量变现手段。这标志着她在2023年9月出狱后精心筹划的“复出尝试”,在短短数月内彻底崩塌。

账号被封,对于关注此事的公众而言,更像是一场迟来的尘埃落定。回溯郭美美的轨迹,其名字始终与“炫富”和“违法”紧密交织。2011年6月,她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虚假身份在微博炫富,不仅让自己一夜“成名”,更给公益慈善事业带来一场巨大的信任危机。这场风波并未让她收敛,反而像是开启了其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商业模式”。2014年7月,她因参与网络赌球被捕,随后因开设赌场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首次铁窗生涯就此开启。

然而,法律的严惩并未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2019年7月刑满释放后,仅过了一年半的短暂自由时光,2021年3月,她再次因涉案被捕。这一次,是性质更为恶劣的制销添加违禁成分的减肥类食品案。同年10月,郭美美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获刑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两度入狱,罪名从赌场到毒食,其行为模式中对法律底线的漠视与对快钱的追逐已暴露无遗。

2023年9月,重获自由的郭美美迅速重返网络世界,运营起微博账号@郭美May努力努力,试图东山再起。但她的“努力”方向,似乎依旧停留在过往的路径依赖上,高调宣扬炫富拜金,以此博取关注、换取流量。这与微博平台近期持续开展的“炫富拜金”不良价值导向内容治理工作形成了正面冲突。平台方的声明强调,鼓励“优质、真实、具有正向价值导向的内容”,而郭美美的言行,无疑站在了这一原则的对立面。

舆论场对此事的反应呈现出高度一致。多数网民认为其行为属“屡教不改”,长期宣扬的不良价值观对青少年群体产生了严重的误导。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评论:“身为网红不宣扬正能量,全是不良价值观引导,确实该封。”也有人幽默地混淆了名字,留言道:“吓我一跳,我以为那孩子咋了,后来想起来,那孩子叫钟美美。”,这无意间道出了郭美美在公众记忆中已然固化的负面形象。当然,也存在部分理性声音,指出“炫富拜金”现象在网红圈内具有一定普遍性,治理不应仅仅针对郭美美这一个案。

此次封号事件,远不止是对一个违规账号的技术处理。它清晰地传递出两个信号:其一,“唯流量论”的商业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任何试图通过挑战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来博取眼球的行为,最终都将触及红线;其二,“网红”作为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流量应当“向上向善”,唯有行得正、坐得端,不辜负粉丝的期待与信任,严格遵守法规与平台规定,其生涯才能真正持久。

从锒铛入狱到账号永封,郭美美的个人沉浮史,如同一面畸形的镜子,映照出部分网络世界中对于名利的扭曲追逐。当一次次的法律惩处与平台封禁都未能让其彻底醒悟,这场闹剧的终结,或许早已注定。她的故事,是一次对所有内容创作者的沉重警示:互联网有记忆,公众有评判,建立在沙土之上的浮华楼阁,终将在规则的浪潮下轰然倒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