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张颂文又上热搜了,这次不是因为炸裂的演技,而是因为在老家韶关聚餐时的一次低调救人举动,以及一面随之而来的、让他略显“不好意思”的锦旗。
据11月11日报道,事件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夜晚。张颂文与发小阿健聚餐后驱车返回,行经韶关市沙洲尾一段昏暗路段时,他敏锐地从后视镜中发现异常——一辆倒地的摩托车,和一旁俯卧不动的伤者。没有半分犹豫,他立刻要求停车,和小伙伴一路小跑百余米折回现场。




当时的情景着实有些棘手。伤者石先生嘴部流血,身旁留下一滩巴掌大的黏稠血迹,腿部被电动车压住,加之身处光线不足的路段,随时有遭遇二次碾压的危险。现场已有四五名年轻人,虽然已经报警,但大家似乎有所顾虑,不敢贸然上前,甚至有人小声提醒“小心讹诈”。
张颂文的反应却干脆利落:“不用怕,人家现在正需要帮助!”他先是借来一辆亮着灯的摩托车放在现场后方作为警示,随后与众人合力抬开压在伤者腿上的电动车。在确认石先生没有骨折后,他细心地将对方搀扶到路边的安全区域,并不断安抚其情绪。当得知石先生家中孩子刚满月、心急回家时,张颂文展现了难得的坚持,他劝阻道:“一定要让医院检查!”

一个格外细腻的插曲是,石先生的玛瑙手串在事故中散落一地。看到对方手指颤抖,张颂文便和发小一同蹲下身,一颗一颗地将所有珠子捡起,仔细包好,放回石先生的口袋。直到救护车和警车抵达,完成这一切的他才默默转身离开。
事后,在粤北人民医院康复的石先生,特意定制了一面锦旗,上书“生死瞬间施援手,大爱无疆铸仁心”。他感动地表示:“不管谁帮了我都该感恩,这份善意必须传递下去。”

而面对南方日报的采访和突如其来的赞誉,张颂文却显得十分谦逊,甚至觉得这事实在“太小了”。他反复强调:“换谁都会这样做。不管谁倒在你面前,该帮就帮,该扶就扶,有什么可怕的?”他还特意将功劳归于发小和当时所有伸出援手的热心市民,认为那晚的温暖是众人协作的结果。
从“建议查查张颂文,不像演的”到“现实中的张颂文,更不像演的”,这次的热搜无关演技,却让更多人看到了他戏品与人品的统一。在一个“扶不扶”都可能成为社会考题的今天,张颂文用一句“有什么可怕的?”和一次果断的折返,给出了最本真也最有力的答案。
演员张颂文救人,获赠锦旗
“这事太小了,换谁都会这样做的。”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独家采访时,张颂文多次强调事件的平凡。
夜色如墨,星光熹微。10月30日凌晨1时许,韶关市沙洲尾一处路口的静谧被一声碰撞打破,市民石先生驾驶电动车与共享单车相撞后晕倒在地。
危急时刻,韶关籍知名演员张颂文与多位热心市民,及时赶到的交警和医护人员,共同完成一场善意的接力救援。

石先生和他妈妈展示着准备的锦旗。
11月11日,粤北人民医院口腔科的病房里,石先生展示着为张颂文准备的锦旗,上面写着“生死瞬间施援手 大爱无疆铸仁心”。“不管是谁帮了我,都该有颗感恩之心。他们在我危难时伸出援手,这份情谊我必须当面感谢,也想让这份善意继续传递下去。”
“强哥”折返百余米,救援后悄然离去
张颂文回忆,那时他与发小阿健聚完返程,车行至沙洲尾路段时,他从后视镜中瞥见路边倒地的摩托车与蜷缩的人影,当即果断要求停车:“好像有人被撞了,我们回去看看。”
两人下车折返,一路小跑百余米后,现场的景象逐渐清晰:石先生俯卧在地,身旁有巴掌大的黏稠黑血,电动车压在他的腿上。不远处,四五个年轻人正驻足观望,他们已率先拨打了报警电话,却因担心情况不明而不敢贸然上前。
“你们是不是出交通意外了?”张颂文上前询问,在确认年轻人同为热心市民后,便立刻蹲向伤者。
“你别碰他。”现场没有肇事车辆,没有刹车痕迹,有位年轻人担心这是讹诈。“不用怕,有什么可怕的,人家现在正需要帮助。”面对他的善意提醒,张颂文语气坚定。他先轻声呼唤伤者,在得到回应后,细心询问其意识状态,让其活动手脚排查骨折风险。
张颂文发现,石先生因腿部被电动车压住无法动弹,且躺卧位置处于昏暗路段,存在再次被过往车辆碾压的风险。于是,张颂文向年轻人借来亮着灯的摩托车充当警示标识,随后与众人合力抬起压在伤者腿上的电动车。
“你腿动一下,你全身再动一下。”确认石先生无骨折情况后,众人将他搀扶至路边安全区域坐下。
石先生回忆,那时心里最牵挂的是家里的三个孩子,“老三刚满月,当时就想着没什么大事,想赶紧回家看孩子,完全没意识到伤情的严重性。”张颂文安抚道:“一定要等救护车来做检查,让医院来给你看看。”
待意识稍清醒,石先生打开通话记录,联系上靠前的朋友梁小姐。1时58分,梁女士接到了他的电话,并迅速赶往现场。
此时,石先生手上的玛瑙手串散落一地。见石先生手指抖得厉害,张颂文和阿健把珠子一颗颗捡起,包好归还。这个细节,石先生一直记得清晰:“他们蹲在边上帮我捡,捡完还细心地放进我的外套口袋里。”

《狂飙》官方剧照。
仅仅数分钟过后,救护车与警车几乎同时抵达现场。“这不是《狂飙》的‘强哥’吗?”尽管张颂文戴着帽子和口罩,梁女士和交警以及护士仍把他认了出来。
段伟是那天的救护车跟车医生,救护车抵达现场后,段伟先进行查体和包扎,并向周围人了解情况。张颂文向段伟询问后续的处理方式。“我们会立即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的。”段伟说。
现场,医护人员仍反复叮嘱石先生必须去医院进一步检查,交警也耐心劝说其重视伤情。张颂文在确认现场处置有序后,便与阿健悄然离去。
感恩与善意的接力,城市肌理中的温暖
11日,记者在医院见到石先生时,他已可以开口讲话。不久前,石先生主动找到记者爆料,“事故发生后,后面的事情我记不太清了,很多细节都是梁小姐后来告诉我的。”
石先生回忆,相撞后他很快失去意识,苏醒时已是迷迷糊糊的状态,只感觉到身边有人在忙碌,“有人在打电话,有人问我家人的联系方式。”到了医院后,梁小姐告诉他,是张颂文等人救了他。

出院前的最后一次查房。
粤北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肖斌介绍,石先生入院后经检查确诊下颌骨骨折、咬合紊乱,伴随颌面部明显肿胀及有脑震荡症状,所幸无颅脑出血等严重问题。
事故当天经急诊治疗后,凌晨四点多送到口腔科,这些天医护们为其开展消炎消肿治疗,排除手术禁忌后,于上周五实施下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患者十分幸运。”肖斌说,凌晨时段行人稀少,而石先生受伤后得到及时救治,为后续康复奠定关键基础。经过针对性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今日办理出院手续。
谈及这次救援,石先生满心感动:“现在很多人碰到这种情况可能会犹豫不敢伸手,但我摔倒后,第一时间就有人来帮我,他们义无反顾的样子,真的让我特别暖心。”
而这份善意的传递,早已在他身上有过体现——5年前他在安徽出差时,曾和另外两人一起救援过一位骑电动车摔倒的路人。
“我总觉得,善意是会循环的,你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帮你。”石先生说,如今自己亲历了这份温暖,更坚信好人好事值得一直传递下去。
“我觉得不管谁倒在你面前,该帮就帮,该扶就扶,有什么可怕的。”张颂文坦言,当时虽有过对现场情况的顾虑,但本能让他无法袖手旁观,“我发小他也是一个很正直的人,我问他怕不怕,他不怕,我们俩就过去帮忙。”
一场深夜的接力救援,为何必然发生?答案,藏在每个参与者的朴素行动中,也藏在韶关这座城市的精神肌理里。
从张颂文与发小“折返百余米”的果断,到年轻人“从观望到援手”的转变;从交警“耐心劝说就医”的尽责,到医护人员“全力救治”的担当——这起救援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诠释着见义勇为的深刻内涵,也彰显着“善美韶关”的城市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