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九香怼观众惹祸:男团德云社48的繁荣与败局(组图)

德云社今年真是水逆不断。

今天官博公布了临时调整的节目单,取消了近期秦霄贤和孙九香出演的节目。



都怪相声演员“祸从口出”?







是膨胀了,还是业务能力不行?

我们先来看看秦霄贤和孙九香“怼观众”事件的前因后果。

剧场里,两人上台鞠躬后,粉丝们自发排队给两位送起了礼。







当然大部分是秦霄贤的粉丝,大家都排着队,还一边欢乐地对秦霄贤拍拍拍

此时一位观众坐不住了,大声喊:“赶紧演呀,我买票了的”。







秦霄贤忙着收礼物,孙九香帮着回应了一波:“你买了票我们会让你听到相声的”。



但这位观众不满意,又回了一句:“太遭人气了,这不糟蹋我钱么”。






此处出现了第一个粉丝和吃瓜群众的争议点,在这位观众说完这句话后,又带了一句听不清楚的吐槽。

粉丝的澄清视频里,打上的字幕是“呆逼”。




但有不少吃瓜群众表示:“这位观众大哥说的明明是‘真是的’”。




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找了多个角度的视频,总算找了一个清晰录下观众言辞的视频,从而确定了他说的确是“真是的”。

孙九香又怼了观众几句:“想听就稍微等会,你要听不了就出去”。

面对孙九香如此霸气的回应,台下的粉丝立马鼓掌叫好,还大喊“九香好帅”。






这么帅得让没在场的姆们看看啊!

这事说来也好笑,一开始视频就是粉丝们上传的,为了展现九香的帅气。弹幕里也都在指责这位观众大哥。







可吃瓜路人看到了,想法可和粉丝们不是一个脑回路:观众买了票,要求赶紧演出有错吗?而且观众也没说什么重话,孙九香怎么老要赶人家出去?

事情一发酵,更多瓜被挖了出来。

秦霄贤在收完礼后给观众们道歉,鞠了个躬。



有一说一,观众大哥买了票就上帝脸的态度是不好,但如果事情到这里结束也就完了

还现场来了个段子,说只来五个观众、四个观众甚至两个观众都会卖力气演出,对得起票钱。







可段子到了“来了一个观众”这,秦霄贤就转口就内涵起了刚刚出言的大哥,表示一个观众可没法演,“你说就一个人上来送礼物,旁边都没人骂街了”。


现场粉丝再次大声叫好鼓掌



孙九香怼完人,秦霄贤接棒内涵。

也难怪此事一发酵,德云社不得不把他们的表演都给调整了。

其实,这种场面德云社也并非第一次遇到。

像之前张云雷的收礼时间,可比秦霄贤久多了。郭德纲就在一旁调动气氛,调侃张云雷。还假装吃醋,说这里不用我了,佯装要走……



回来后还大喊“还说不说相声了!”,逗得底下粉丝和观众都是一片笑声。






紧接着郭德纲开始调侃粉丝,笑问“有没有人来管管这帮人,看你们回家跟男朋友怎么交代”,张云雷收礼的两分半钟里,观众的反应都很好

还有小岳岳,在表演现场经常遭观众刨活,总把他埋好的梗提前说出来。

但小岳岳也没一上来就要赶人家出去,反而会给大家好好解释。






由此可知,相声场上也有很多“意外”,但如何让现场观众不干等着,也是一门学问。







他们怼观众宠粉丝,哪来的底气?

要在前些年,根本不会出现相声演员怼观众的事儿。

别说被演员怼,当时的观众一个不满意就能把演员们轰下台。




天津著名相声演员杨少华就提过,他曾说了一段单口相声,被观众轰下去三回。



虽然最后还是成功逗乐了观众,但也足以见证当时观众的“牌面”之大

这两年,看相声的糙汉子被眼睛放光的迷妹们取代,相声观众们大换血,听相声的方式也就改变了

衣食父母们变成了粉丝原则模糊的“爱的供养”,很多相声现场都变成了大型追星活动。



说起来,“捧角”也是曲艺界早有的文化,为名角一掷千金的千金小姐和阔太太们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时隔百年,“捧角”文化在德云社复苏,演变成了开场前的“大上货”(送礼物)、灯牌、尖叫、打榜等饭圈专属的应援方式。



粉丝显然和传统的观众们不同,他们不在乎演员的相声是否包袱密集,节目是否推陈出新,他们更在意的是,今天的饭拍好不好看,能不能get同款。

听相声只是追星的一个手段,演员成为她们的爱豆、老公和儿子……





所以孙九香怼观众之后,女粉丝会大喊“九香,你好帅”,粉丝们不在意节目,更在乎的是“爱豆是不是站在我这边”。

孙九香怼的是观众,实际上也是一种表演,在不自觉中夯实了自己的宠粉人设,这也一定程度变成了从传统文化向饭圈文化的倾斜。





而且粉丝们不仅供养爱豆,还在塑造他们。

有些粉丝对传统的相声段子不感兴趣,他们更愿意听演员们唱些某音神曲。所以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们几乎一人一首成名曲。

岳云鹏和张云雷不用多说,连秦霄贤最出名的也是“低音炮”,b站上广为流传的也是他唱歌的视频……相声段子倒不怎么出圈。



节目中的包袱,“社会主义搭档情”算说是粉丝中的爆梗,而这些,普通的观众和票友通常听得云里雾里。

搭肩、握手、拥抱,这些相声舞台上正常的互动,成了粉丝眼中的粉红泡泡。


演员们日常带着自己的CP营业,充分利用搭档情的优势,正主发糖的梗玩得比粉丝还溜。





台下他们签名、合影、被围追堵截、改航班号……偶尔还怒对私生饭,简直是小鲜肉的职业素养。

私下的人设也不能松懈,比如秦霄贤是个“脑子不太好的富二代”,所以他有时迟到、迷路、进不去后台都成了粉丝的萌点。


迷妹们几乎360度无死角地攻入了德云社,他们的能量要比传统的观众大很多,相声演员们也在不自觉地向粉丝靠近。

所以,要是在小剧场看到有粉丝送礼,还举灯牌、荧光棒打call,真不算“奇观”。很多相声演员也享受其中,毕竟比起挑剔的观众,迷妹们的彩虹屁听起来可舒服多了。




粉丝经济这本经,德云社应该怎么念?

我觉得相声天团德云社如今的发展状况,也许已超出了“相声”的范畴。

他们真的红到“出圈”,岳云鹏合作过的美女明星能看得普通演员流口水;郭德纲老师几辈子没见过台下大姑娘挥舞荧光棒跟唱《探清河水》,张云雷做到了……德云社只要愿意,可以住在热搜榜上。

而且老郭也非常懂当代社会的游戏规则,特别与时俱进。

像国内综艺一直模仿Produce 101、akb48这些养成模式,殊不知本土的养成系鼻祖,正是德云社。



挑选不同类型的男孩儿,从小开始收徒,练习一段时间后开始小剧场演出,既是养成粉丝、也是养成艺人。





名气再大一点的艺人,就可以独挑大梁走商演。

之后“相声爱豆”们会逐渐出圈,参与影视剧和综艺拍摄,并附赠郭德纲走哪说到哪儿的刷屏宣传。



除了意外走红的张云雷,岳云鹏、烧饼、孟鹤堂、张鹤伦……甚至连郭麒麟都是按照这个模式火的。

而对粉丝来说,德云社400多个、各色各样的“男色”,总有一款能打动你。



有了名气、粉丝之后,怎么利用这些成功变现却难倒了老郭。

甭管新人怎么推陈出新,目前德云社顶流还是郭德纲,可在粉丝经济变现这块,顶流本人却完成得不太好。





剧场相声的天花板太容易触碰,所以郭德纲很早就找到了新出路:影视化。

可惜出品都挺一般。

2010年德云社出品第一部电影《三笑才子佳人》就被冠以“烂片”称号,当年票房还没到1000万;

2017年德云社主导的第二部电影《相声大电影之我要幸福》也汇集了郭德纲、于谦、岳云鹏、郭麒麟等德云社流量,最终豆瓣2.9分,票房1790万。



即使在德云社流量化之后,今年由郭麒麟、孟鹤堂、张云雷、杨九郎等演员出演的网剧《能耐大了》第二季,上线18天也才获得61万播放量。

显然,粉丝经济并没有在影视化上给德云社带来实际的利益。

而在爱豆带货方面,顶流郭德纲也是最早开始的,从面膜、红酒、薰衣草小熊、德云华服到会馆,郭德纲的副业越来越多,但基本上没什么声量。

当年郭大爷还找来马伊琍当自己的面膜品牌代言人,发动徒弟们轮番上阵,就连宁静、安以轩、周华健、孟非等明星都帮他大力宣传过,但现在那产品也几近查无此牌了。


紧跟师父的步伐,小岳岳卖起了辣酱、张云雷开了造型设计,小打小闹也看不出粉丝的购买力。

所以其实德云社粉和微博上那些三月剧粉、七月男友粉并没有区别,喜欢时声势浩大,脱粉也可能眼睛都不眨一下,变数相当大。



就像网友们总吐槽流量明星一样,没有作品注定被群嘲,尤其对于德云社来说,不靠相声,靠脸、靠人设,在千奇百怪的娱乐圈还是太嫩了点。

而最重要的一点,粉丝对演员过于宽容,也可能造成捧杀。

给师兄小岳岳当助演说成沦落

早先如果演员在台上忘词、说错话、嗓子劈了都会引来观众的不满。但现在粉丝觉得人家是我儿子、男朋友、爸爸,说错就说错了呗,甚至觉得演员在台上不好意思的样子非常戳中萌点……

为此还有不少粉丝在现场逗乐演员,像张云雷、秦霄贤都被逗笑过,这会打乱整个节目和包袱的节奏,并不利于演员的成长。





而且稍有名气的演员会被安排密集演出,但作品更新速度缓慢,老段子再怎么新说,结构仍然是老段子。

有时演员本身也是被动“偶像化”,随意搭茬、乱送礼、围堵……这些对他们来说也是困扰,但不管愿不愿意,他们已经被驾到了这个位置上。

最可怕的是,演员们一边享受粉丝的便利,一边忘了对业务能力的追求,名角儿本该用专业态度回馈每一位买了票的“衣食父母”,但很多人却忘了这回事。

待饭圈风气一过,善变少女们迷上其他东西的时候,遭反噬的只能是相声本身。




E姐结语:

时代在变,相声团也会变化,这本身没问题。

毕竟从来也没人规定过,相声演员不能拍电影,不能有粉丝团。何况正如郭老师无数次说过的那样,在德云社翻红前,相声被其它曲艺和新的流行文化挤压得几乎穷途末路。演员骑着“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骑行车坚持去剧场,风雨无阻。郭德纲本人甚至说过3个人的场子……

这条“翻红出圈”的路可谓筚路蓝缕,某种程度上说,德云社和老郭是“应运而生”,相声本身需要流量,因为它需要让自己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以此获得新生。

德云社几乎做到了这种新生,这是令人高兴的。

但是这一次的热搜,是暴露德云社问题的。

曾几何时,郭德纲张文顺的《相声二十年之怪现状》被票友奉为经典,张文顺先生故去后,老郭和于谦在小剧场多次复现过其中的选段,有时候说着说着就动了感情,我相信这群人是真爱相声的。若非如此,德云社在逆境中坚持不下来。

郭德纲老师一定会认同一个观点:无论如何出圈,德云社的根还在相声。

不论拍戏还是当idol,这帮人都不专业,他们捡起本门的太平歌词,整理重现了数百段前人台本,甚至为了相声的原始“滋味”,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抗“主流”,坚持旧日里相声以逗乐为根本的理念。德云社有“屎尿屁”,有“伦理哏”,我觉得这都没错,相声本身就是草根的艺术,适度的“低俗”是它的一部分。

可是,传统相声有让观众不想听就出去的吗?演员说这话时没过脑子,若干年后,这话是可以上《相声二十年之怪现状》的——

新段子不出彩,但演员在台上让急着听相声的观众出去,这不是“怪现状”?

行为的背后,是流量时代的粉丝逻辑。在“路人粉”和“核心饭”之间,德云社新一代毫不犹豫选了“核心饭”。

时代如此,我不能说他们一定是错的,但是我想问问诸位,李文山、张文顺、邢文昭会这么说吗?

曾记得早年间有那么句古话: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郭德纲会让观众快点坐下,好让演出迅速开始。于谦一边收鲜花,一边和观众贫嘴,现场观众开怀大笑。郭、于的魅力归根到底,来自于艺人的艺能,因为他们堪称当代相声大师的业务能力,观众才包容他们。

而新生代演员受到核心粉丝无限包容靠什么呢?粉丝养的到底还是不是艺人?

多谈无益,我是真的希望几十年后从相声精选集里找到德云社,而不是“怪现状”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