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戏最穷的学生 暗恋陶虹24年 自卑到想自杀(组图)

段奕宏,原名段龙,1973年5月16日出生于新疆,家里有三个孩子,段奕宏是最小的。段奕宏由于形状、气质、扮演都达不到中戏入学的要求而延续两年落榜。

段奕宏高中的时候参加一个文艺汇演,自创的小品受到导演陈家林的称赞,就此动了考表演专业的念头。不过对一个西北小城的少年的来说,这个梦想确实有些遥远。他的家庭没有任何人跟文艺工作沾边,父亲退休后找了一个看门的工作,收入很少。家里没有人赞成他去学表演,甚至没指望他能考上大学,父亲希望他去当伐木工人。

不过段奕宏像是着了魔,非得去试试,高二的时候,他偷偷买了票,一个人从家乡伊宁坐两天的班车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坐四天三夜火车到北京,第一次参加了中戏的考试。

那时候他身高不到170,长得有点老气,普通话有浓重的边疆味儿,从未受过表演训练,考完以后总成绩不到20分。

第二年,段奕宏又考了一次,进了三试,最终还是被刷了下来。于是他去报了一个表演培训班,学费4000块,那是90年代初,对很多家庭来说这都是一大笔钱。段奕宏家里本来就并不宽裕,假期他跑去工厂里洗苹果,从早上8点干到下午5点,每天只吃一顿饭,干了一个月,结果只领到40块钱。

来来回回考了四次,1994年,段奕宏终于以西北区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来自西北小城的段奕宏是所有同学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他的同学都有谁呢,陶虹,北京人,原来是国家队花样游泳运动员,入学前已经拍了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高虎,青岛人,从小在剧团长大,爸爸是琴师,还是个油画家;印小天,沈阳人,红三代,爷爷、父亲都是军官,8岁就进艺校;龚蓓苾,出生于福建石狮市富裕家庭,11岁就演电影了。而段奕宏,除了形象上没有任何优势,上大学前连一本长篇小说都没看过,而且尽管考了四回,他的普通话还是前后鼻音分不清楚。

中戏94级表演班合影,最左为段奕宏

段奕宏

陶虹

印小天

高虎

段奕宏以前在家里是很调皮捣蛋的孩子,进中戏之后性格全变了,变得自卑,甚至有点自闭,不愿意跟人交流,觉得没面子。他还是中戏最穷的学生,别的同学一个月生活费至少是五六百,他一个月200。一件25块的衬衫穿了四年,冬天大家都有羽绒服,他穿一个军大衣。有一回终于鼓起勇气向家里开口,他姐姐说,姐夫有一件,要不给你寄过去吧,段奕宏听完特别羞愧,就说:“我知道了,我穿军大衣就行了。”

有一年美国大片《真实的谎言》非常火,斯瓦辛格演的,算是国内引进的第一部好莱坞大片,票价要五十,他很想看,但买不起票,其他同学都去电影院看了,他最后等到学校组织内部放映的时候才能看。

由于新疆路途遥远,车票太贵,大学4年段奕宏没回过家。大二那年,陶虹硬拉着他到自己家里吃了顿年夜饭。吃完饭,段奕宏哀求她说,大年初四你一定要来学校。到了初四,小陶虹去了,原来是段奕宏觉得去她家吃了饭就必须还礼,在宿舍里硬是拿电炉子给她做了一顿手抓饭。

段奕宏在大学前两年多都处于极为自卑和焦虑的状态,甚至一度有过自杀的念头。好在他有一股西北人的倔劲,他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这也是他找回自信的唯一办法。

孙红雷比段奕宏晚一年进的中戏,他讲过一个事:“我是1995年考入中戏的,入学后,我让师哥师姐带我看排练室。走到第八排练室时,看见一个人蓬头垢面,正趴在地上一棵一棵地种草,问了才知道,他是在演一个拓荒的战士。从那天起,我明白了什么是表演。那个人就是段奕宏。”

在中戏一开始没人愿意跟段奕宏搭戏,最后还是陶虹主动跟他搭戏,他们俩也是大学搭戏最多的。陶虹说过,段奕宏把演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有一回只是一个普通的表演作业,段奕宏去学校借戏服,挑来挑去挑了很久,后面的同学都生气了:不就一个作业,差不多得了。但段奕宏非得找到满意的。

大三那年排话剧,段奕宏选了爱尔兰的三幕剧《圣井》,演一个瞎子。为了进入角色,他去北京一所盲校体验生活。学校的学生从五六岁到40多岁都有,主要是教盲人学习生存技能。段奕宏希望能住下来,近距离观察盲人生活,被校方拒绝了,表演系开的证明也没起任何作用。他跟在校长后面软磨硬泡一整天,校长还是不答应。那时已是深秋,晚上六七点钟天黑了,下着雨,非常冷,段奕宏的倔劲上来了,站在校长的车头前等到他下班,“校长,我住值班室也行,我就想体验一下生活。”校长终于被打动,安排他在学生宿舍住了半个月。排毕业大戏的时候,段奕宏还去精神病院体验了三天。

陶虹跟段奕宏都是暴脾气,两人在排练过程中经常吵架,一边吵一边磨合,最后出来的戏却很好,他们有一次的表演作业拿到了中戏史无前例的满分。

不过可能是太想证明自己,段奕宏在表演时候始终处于紧绷的状态,这一点陶虹最清楚,有一回上台表演过于紧张,陶虹的胳膊差点被他拧成了麻花。

大学时陶虹与段奕宏搭戏

段奕宏陶虹大学演出片段

这份感情,颇有几分“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意思。

很久之后,段奕宏有说过曾经他确实对陶虹有过不一样的情愫,甚至直言道:我暗恋的人在后面,我们般陶虹。有人说这是开玩笑,但认真的眼神不会骗人。

面对这份迟到的“表白”,陶虹也开玩笑的回应:“那时候喜欢他的人就多,那时候他在学校很有魅力,他不早说呢,错过,错过!”

也许当初因为自卑,又或者因为太年轻不懂什么是爱,当年段奕宏没能和陶虹表白。

中戏毕业时,段奕宏专业成绩非常优秀,但由于种种原因,分配的时候没拿到留京名额,段奕宏的倔劲又上来了,骑着自行车直奔文化部要说法。他拿着成绩单给人家看“这样的成绩,为什么不能留在北京?”,最终凭着这股执拗,他留在了北京,分在了实验话剧院。

段奕宏98年毕业后演了很多年话剧,其中《恋爱的犀牛》可以称之为经典。那期间他也接一些小成本的艺术电影,直到2006年在《士兵突击》中饰演老A队长袁朗才算真正走红,那年他已经33岁了。

《士兵突击》袁朗

虽然红了,段奕宏演戏的时候还是跟自己较劲,《白鹿原》他扮演黑娃,花了很多时间学麦客割麦子,为了把捆麦秸的动作做得扎实地道,段奕宏一遍遍地捋断口锋利的麦秸子,弄得满手是血。《烈日灼心》他演警察,去厦门嘉莲派出所体验生活半个月,春节也没回家。

《烈日灼心》剧照

段奕宏回曾经体验生活的派出所

陶虹看过他所有的戏,一直在提醒他不要用力过猛,要松弛一点。《士兵突击》播出时,她给段奕宏打电话,“你看那个张国强(高城),你看那个邢佳栋(伍六一),你还是要松一点儿。”到了《白鹿原》,终于感觉到段奕宏“跳出来了”。《烈日灼心》上映时,段奕宏包场请同学去看,陶虹看完后给他发了个信息:老段牛逼,你终于牛逼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