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越打中企赴美上市越多 富豪如何玩转跨国股市?

贸易战越打,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好像越积极。这段时间,理想汽车、贝克等纷纷登陆美股,而小鹏汽车、优客工场等一大群企业也在筹划赴美。看上去,瑞幸咖啡的造假风波似乎对中概股们影响不大。

很多人必然有疑问,科创板已经试行了注册制,而且利润要求也大幅降低,甚至几乎取消了利润门槛。为何不在A股上市,支持国内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呢?

常见的分析一般会给出这样的原因:美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更有利于这些科技公司的价值发现,美股有更加愿意长期持有的机构投资者,更能推动技术创新和公司治理的提升。总之,美国上市更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以上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道理。比如,这些上市的汽车公司就无意中给人营造了一种“中国版特斯拉”的印象,这使得美国投资者很容易对标,从而提升公司估值。不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实际上,排队赴美更多是出于海外投资者退出的考虑。在中美贸易博弈的背景下,一部分美元VC的LP(有限合伙人)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担心,诸如特朗普政府对中概股更严厉的融资限制,或者中国资本管制的强度变化等。所以,他们希望尽快退出,并且要以美元形式退出,于是加速赴美就成为了首选。

此外,还有一点不应忽略,除了LP之外,一些创始人显然也有着赴美IPO的动机。某些中国富豪拥有巨额的离岸信托美元账户并不是秘密,在美国上市,一旦减持股份便拿到美元,立刻实现了对发钞国货币资产的持有。如果在中国香港上市也不错,在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之下,港元本质上即是美元(按照固定汇率折算)。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顶级富豪的游戏。但这绝对不是仇富,金融家和创业者依靠智慧实现财富自由,将资产配置于全球金融市场,这是他们应得的。只是说,如果“一羊多吃”,在海外上市,退出拿到美元,设立个人超级离岸信托之后,再回来收割A股股民,又赚取一把人民币,就不大好了。

前几年,中概股出现了退市潮。一家传媒领域的公司在美股退市之前,市值约为26亿美元,按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约170亿元,但回归A股之后,最高炒到了2700亿元,之后跌到700亿元的水平,只剩零头。其中,有多少是股民的损失?

按照中概股回归的“平均水平”,回归之初的股价基本上都会被不断炒高,10多个涨停板也不是什么新闻。之后,股价迅速回归“正常”。但是,即使是回归“正常”之后,估值依然比在美国的估值要高很多倍。比如,以上这家传媒公司即使跌到700亿元,依然是在美股估值的4倍,投资人和企业家依然是超级赢家。

这些跨国富豪深谙中国资本市场的某些特性,更善于利用这些特性,跨国资本套利的手法越来越滴水不漏。现在,中概股又可能迎来回归大潮,其中必然鱼龙混杂。高质量的中概股回归,对资本市场是好事,它可以提升股民投资标的的质量,对烂公司形成挤出效应,助力A股早日实现“改革牛”,不亦快哉。

可是,也有一些并不那么好的公司也会回归,它们可能声称遭受特朗普的“政治迫害”,于是回归国内,并振臂高呼,要支援A股建设。其实,它们感兴趣的或许不是市场建设大业,而是股民朋友。

总之,即使回来,也衷心希望这些“人生赢家”在A股套现之后,拿到的人民币既不要换成美元外逃,也不要在境内囤积房产和土地,而是应该投入生产性的事业。

否则,就太不应该了。

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在经历深刻变化,其中最大、最关键的变量是美国。如何重新认识美国,是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进程中绕不开的话题。本书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等多个角度阐述“美国之变”,解读其变化背后的动因,预判其未来可能的走向。本书以经典的案例、丰富的文献以及专业的理论分析,绘制出这个超级大国国际角色变迁的轮廓。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美国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中美关系的变化对中国崛起的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