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磅会议全面定调2019 关系所有国人生活(组图)

正值岁末年终之时,一次将深刻影响新一年中国经济的重量级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前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本次会议在对新一年的“定调”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等方面的提法有何不同?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第一时间梳理了此次会议的若干重点和亮点,为你解读这些政策将如何更好的助力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好生活。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

记者首先注意到,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表述,此次会议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相比去年出现了一些调整。例如,去年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而今年未涉及这部分内容。既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又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

同时,记者还注意到,从近段时间的一些指标来看,国内需求有增长趋弱的现象,值得高度重视:例如,国家统计局1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8.1%,创下了2003年5月以来的新低。其中,汽车类商品降幅扩大。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同比下降10%。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此前于12月1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要保证经济运行“六个稳”的目标得以实现,无疑需要国民经济在需求侧有比较稳健的表现。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此前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分析称,此前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靠国际市场拉动。而在当前的局面下,经济发展要依靠提升消费在其中的基础性作用,从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为此要更好地协调国际国内市场的关系,更加注重国内市场。当然,投资和出口也不能偏废。

而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则对于下一步需求侧提振的具体政策安排预测称,未来可能出台多方面的举措:一是继续减税降费,提高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分配占比;二是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消除一些行业的进入壁垒,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三是贯彻遏制房价上涨;四是企业要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形成新供给,形成具有较强增长带动力的消费新增长点,不断推进消费提质升级。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

记者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主管部门放出了关于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政策信号。例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2月14日表示,减税降费的力度明年应该会加大。而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孙瑞标在12月20日的一场活动上表示,将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研究推出新一轮更大规模,实质性普惠性的减税降负措施。

而21日下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也发布声明称:“我们注意到网上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不减税不降费等传闻,这与事实相反。”

图片来源:截自央行官网

对于未来减税降费措施的着力点,冯俏彬此前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分析称,新一轮减税降费更实质性的内涵是要从减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即提高减税降费的质量。除了要降低税率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改革,显著地增进我国税收制度的普适、公平、中性。

“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记者注意到,按照财政部8月份曾下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地方专项债发行速度明显提速。以11月财政部发布的数据为例,1~10月累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0554亿元。其中发行专项债券18911亿元;发行的新增债券中,新增专项债券13207亿元,占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3500亿元的98%。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专项债的发行,主要用在哪些方面?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我国已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主要集中在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收费公路等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领域。例如,2018年河北新增政府债务限额1319亿元,其中,张家口市新增政府债券额度109.7亿元,比去年增长74.43%,新增债券资金主要用于崇礼铁路、京张高铁、宁远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

记者还留意到,12月14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委员长会议建议,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将审议授权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此前,有关方面对于如何健全地方税体系已有一定披露。例如,时任财政部部长肖捷于2017年撰文称,要调整税制结构,培育地方税源,加强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逐步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具体来看包括三个方面,即完善地方税种、扩大地方税权和统筹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改革。

而在健全地方税体系的同时,政府举债融资也应纳入有序轨道。例如,此前有报道称,住建部要求地方申报2019年棚户区改造计划时,严格评估财政承受能力。对新开工的棚改项目,不得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实施建设工程或变相举债,明确政府融资的,应当依法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解决。

“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

记者发现,从整体宏观经济政策看,此前,政策层面对于“逆周期”相关提法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宏观政策中的货币政策方面。例如,今年8月,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人民银行表示,此举旨在防范宏观金融风险,并将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今年9月召开的央行三季度例会也提出,要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在利率、汇率和国际收支等之间保持平衡,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而此次明确提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并将有关表述放置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前,意味着决策层对于“逆周期”的地位和认识有所上升,不仅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要体现出逆周期调节效果。

“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

记者发现,此次会议对于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表述,突出强调了对公平竞争原则的重视。而近一段时间以来,决策层面对于坚持并完善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一视同仁”,也有过明确表述。例如,今年11月召开的民营经济座谈会就提出,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此次会议还对国企提出了政企分开和证资分开的要求。对于这一方针的意义,李锦向记者表示,企业必须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财产责任和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

下一步的国企改革,必须把“增强活力”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主要标准,在制定方案、明确目标、设置架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面,都要考虑能否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

记者发现,此前,一些新药,进口药已陆续以较低的价格纳入医保体系,例如今年10月1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将17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公布了新纳入医保报销的12种实体肿瘤药和5种血液肿瘤药。这些药品的最终国家谈判价格与此前均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6.7%,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平均降幅达36%。

而与此同时,医疗机制上的重大革新也帮助患者能以更低的价格用上低价好药。例如,“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近日公示,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有25个集中采购拟中选,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4+7试点地区加起来大概占到全国三分之一的市场,通过带量采购,可以充分发挥团购效应,大幅降低药品价格。

“房地产要“因城施策、分类指导”

会议指出,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记者也留意到,近期一些城市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作出了灵活调整:例如,12月14日,山东省菏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根据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要求,取消了新购和二手住房限制转让期限的有关规定。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广东省珠海市住建局也表示,当地高学历人才落户后可享受人才安居工程的购房倾斜政策,上述人群在珠海市斗门、金湾两区购房,从此前的需连续缴纳5年社保改为只需缴纳1年。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此前向记者分析称,未来,应让市场在配置住房、土地和人口流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低收入群体和年轻人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让外来务工者可以在城市获得更多公共服务。

记者 | 李可愚  编辑 | 赵云


相关报道:年末最重要的会议,透漏出不同寻常的信号

年底最重要的一个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落幕。它是窥见明年中国经济政策最重要的窗口,是以备受关注。

今年的会议,在两大悬念下举行:

1.  面对经济下行,会出台什么量级的刺激政策?

2.  接下来的改革动作会大刀阔斧,激进式?还是步步为营,温和式?

会议通稿在下午5点多钟由新华社发布。我仔细看了三遍,还把过去五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以及今年的政治局会议通稿进行了通读比较,同时跟一些业内的朋友聊了聊,获得的信息非常之多,今天摘其要点记述。

01

会议明确了未来中国改革模式的选择。

这段时间来,对中国改革方式有两种观点:

1.  坚决不刺激,即使下行也忍着,承受阵痛,强行转型;

2.  相机抉择,稳住一定增速,一步步往前,逐步解决问题。

显然,会议选择了后者。

今天早上,网络上广泛传播一则传言,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放松不减税,容忍经济下行突破6,坚定转型,中短期阵痛,长期利好。

这种声音显然属激进变革派,用坚决出清的方式来找出路。

但很快,央行官网对此作了辟谣。

声明的落款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该办公室就设在央行。

对一则网络传言郑重辟谣,央行官网非常罕见。其后公布的会议通稿,也对这则传言打了脸。

会议的一个核心要点,就是要保增长,要对经济托底,不会容忍无底线下行。

40年的改革史,中国极少采取休克式激进做法,渐进式地兼顾各方情况,走一步看一步,是主流做法。

02

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今年会议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强调多得多。

去年开会时,中美经贸摩擦还没正式爆发。

先看两大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了完全不同的阐述。

总基调虽然仍叫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在具体阐述上,财政政策第一次出现“加力提效”一词。

启动财政政策,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支出,二是减少收入。这次两招都用了。一方面说要扩大政府专项债,另一方面明确说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

之前财政政策的“积极”,基本只用一招——扩大支出。扩大政府投资,扩大基建规模。而税收和财政收入多年来比GDP增长得更快。

这也是众望所归,各界人士不住地喊减税减税减税。

到今年年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刺激经济,货币政策的效用发挥到头了,该财政政策上了,财政政策还有很多空间没使足。

这也是有一段时间央妈和财政部互怼的一个原因。

货币政策,表述从“要保持中性”改成了“要松紧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一般可分为三个取向:

稳健偏松

稳健中性

稳健偏紧

此次会议提出“要松紧适度”,有媒体分析,考虑到会议同时提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意味着接下来的货币政策会往偏松的方向调整。

货币政策特别提到一句话:“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当下货币政策的问题不在于流动性少,其实不缺钱,只是钱在金融机构间空转,没有流到实体经济中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整体偏松,反映了高层对经济运行不破位的关切。

03

会议通稿还有两个细节值得说一下。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句话事关增速的话,基本每年通稿都会出现。

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出现在通稿的开头部分。但2017年出现在了最后部分。有分析认为,这反映了决策层对增速不再那么强调,更看重向高质量转型。

但今年,这句话重新回到了通稿开头部分。

另一个细节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到第二年工作重点时,专门有一部分是讲生态文明建设,今年没有这块。当然通稿中有强调生态建设,但没有单列出来。

这与前段时间不再一刀切地因环保问题关停工厂,或许有些相关。环保被放在更具体也更系统的背景下进行考虑。

04

为什么把稳增长看得如此重,为什么没有选择决绝的出清之路?

这与明年的形势密切相关。

明年会怎么样?一个字,难;两个字,很难。

会议通稿,用了“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增强忧患意识”这些平常不太用的判断。

从外部看,美联储刚刚发出信号,明年的加息次数很可能会减少,由三次变为两次。

这意味着什么?经济形势好美联储才加息。加息减少,表明明年经济形势不乐观,美联储不敢加息了。

即使没有中美经贸摩擦,明年全球的经济也不乐观。

从内部看,楼市熄火后,其他引擎能不能跟上?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能不能跟上?这都是挑战。

而这种变化是长期的全局性的。

此次会议用了很罕见的“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语句。

这个大变局,表面上呈现为逆全球化,但背后的深刻原因是收入分配失衡引发的失意者反抗,是利益格局在重新调整。

远如特朗普上台,是美国中下阶层对制造业转移到新兴国家之后利益受损,用选票发声。近如法国的黄背心运动,中下层用街头抗议来表达声音。

黄背心运动正默默地由巴黎街头,向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瑞典等蔓延。

收入失衡,再次成为全球的主题,进而影响了国家政治、国际秩序、国运走势。

右翼化正成为一股潮流,对全球化有很大挑战。中国的出口承压甚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遇到的问题不是局部问题个别问题,而是一个时代难题。

05

因此,会议通稿第一次使用了逆周期调控这个词。

1913年,美国人发明了美联储。在此之前,经济周期性的大起大落。美联储的职责就是逆周期用货币手段来熨平经济的起伏。

中国经济的起伏,此前基本是用大基建大投资的方式来熨平周期,近二十年来以房地产为主要引擎。

但今天,投资这种逆周期的手段,边际效用在递减。中国经济体越来越复杂,单一的投资拉动不太管用。

摆在决策层面前的,是要建立一种全新的逆周期调控方式。

能托住经济的底,不破位下行,又不大水漫灌,泡沫迸裂。

这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财政+货币+预期管理的高阶位模式。

会议中的一些提法值得关注:

主动预调微调、强化政策协同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在20日美联储加息会议前,央行又创新式的推出了特麻辣粉(TMLF),定向降息。这是一种对冲。

中国想创造出可以比肩美联储的逆周期调控体系。不过在复杂的经济体中,这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

可以预计,接下来几年,官方对经济的宏观掌控只会更强,不会更松。

06

明年会推什么?宽松的量级会有多大?

永远不要预测。

中国经济政策的真髓,其实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8个字:

相机抉择,开准药方。

中国因其行政主导式的经济管理体制,有随时调整和转向的制度空间,所以,经济政策往往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弹性调整。

并不是,头一年定了政策基调,一定会在第二年管一年。

中间出现变数,其实是可以相机抉择的。

掌握这一点,你只要对经济形势有准确判断,再加上对中国的决策逻辑有了解,基本能看清政策的调整点。

07

尽管如此,我们仍能可以确定几件事:

第一,房地产。

会议重申了长效机制,以及房住不炒。另外有几个字值得注意:“因城施策、分类指导”。

最近多个城市出现了调控松动,包括菏泽、珠海等。我们的一个判断是,一二线城市不会大动,但为激活经济,会有限度的放宽三四线。如果经济下行承压更重,再依泡沫大小顺次放开二线和一线。

第二,区域发展来看。这次大篇幅强调了大城市群,“目前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规模经济效应开始显现”。

并称,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

城市化的方向已经明确,大城市群是主攻点。

此外,在去年着重提到的雄安新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提到。

第三,一带一路依然是中国的战略重点。这是打破西方全球分工体系的根本点。会议专门提到精心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第四,重点提出打靠国内市场,减税提高消费力是关键点,在投资方面,制造业和基建是重点。

消费不可能立马见效的情况下,基建被更多人看好。

第五,国企改革确定淡马锡模式,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第六,民营企业的扶持——

去年会议: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

今年: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重点从产权纠纷变成了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经济向好的关键,大家其实都明白,是激活微观个体的活力和创新力。这是逆周期调控的力量之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