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收购IBM是民族之光?其实 只是资本攒的局(组图)

当年联想以小体量收购了世界第二大pc电脑制造商IBM的pc部门,大家都觉得是一次民族资本国际化的大胜利,但殊不知这背后却是一个巨大的资本陷阱,IBM,高盛,德州太平洋集团,普华永道等等的财团共同设下的一个局,而这个局逼得联想最终不得不以高价收购IBM的PC部门。

资本的世界中哪有那么多光鲜亮丽,又催人励志的佳话,不过是贪婪的资本为了利润最大化,而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布下的迷局,那今天猫眼儿就带您拆解下联想收购IBM电脑,背后的资本故事,视频较长,可以先点赞再收藏,欢迎关注猫眼儿的频道。

IBM为什么要卖自己的电脑部门

2002年1月29日,50岁的IBM总裁兼业务总监帕米尔萨诺接过了权杖,成为了新一任的掌门人,但也就在当天,股价却瞬间大跌4.76%,相比于股价的暴跌,他更担心的是IBM的pc部门,当年第一个推出pc电脑的IBM,此时却已经沦为了行业第二。


帕米尔萨诺

2001年IBM的pc部门亏损高达3.97亿美元,2002年依然亏损1.71亿美元,IBM请的高德纳咨询公司甚至对IBM的pc业务预测,IBM会在2007年前退出pc电脑市场,理由是IBM的pc业务,在表现最好的年度占其全部利润的不足1%,而该业务的盈利和增长趋势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戴尔的。这是内忧。

还有外患。本来IBM一直是美国pc的老大,但却被一个大学预科生戴尔给颠覆了,戴尔起家的时候就是便宜回收IBM的老旧机型,经过改装,自己直营,以IBM三分之一的价格出售,从而依附于IBM快速崛起,其以直营和低价策略,迅速超越IBM成为行业第一。

迈克尔·戴尔

而市场上另外两大竞争对手,惠普和康柏正在秘密谈判合并事宜,这两家公司一旦合并成功,将直接成为行业第二,而IBM将成为行业第三,这是IBM所不能接受的,因为IBM的传统就是必做行业第一第二。

惠普和康柏

内忧外患之下,帕尔米萨诺决定必须把pc部门尽快地出手。

IBM的第一个目标东芝

东芝作为三井住友银行的马前卒,在二战期间一直为日军提供军用雷达电子管等设备,因为有军方背景,也顺利的成为了日本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日本人战后快速发展时期,膨胀的住友银行来到高盛,想入股高盛,来实现其全球化的目标,高盛的掌门人温伯格答应了,同意注入高盛5亿美元,取得12.5%的股权。

温伯格

但住友不知道的是,这位温伯格可曾经二战时登陆过日本本土作战的美国大兵。2001年住友与樱花银行合并,但是却出现了一堆烂账,为了冲抵坏账,于是赶忙低价抛售股票,高盛看准时机,反过来又大量收购,成为了三井住友的大股东,这次主人的位置掉了个儿。

高盛成为了三井住友的股东,自然就是东芝的老板了,日本人不清楚IBM的情况,那高盛能不清楚吗。当帕尔米萨诺高兴地找到东芝的时候,人家是直接拒绝的,老帕还纳闷,好歹也先了解下吧,就这么直接给拒绝了。只是老帕不知道的是,日本人好忽悠,可精明如高盛又怎么会做赔本的买卖呢?

高盛主动接触IBM

出师就碰了钉子的老帕,想起了与IBM打了半个世纪交情的老朋友高盛,还没等老帕找上门,高盛就已经为IBM物色了一个更容易下手的目标,中国人。自己不能收购,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让别人收购啊。

高盛

但是老帕还没行动,听闻IBM要出售pc业务的长城电脑就开始心里痒痒了,因为早在1995年的时候,IBM就与长城电脑成立了合资公司长城国际,为IBM做代工,而联想与IBM的关系,充其量只是去参加下IBM的经销商大会,说白了就是IBM的一个推销员。但作为瞧不上代工企业的老帕来说,本来就没把长城电脑放在心上,但是在高盛的建议下,还是与长城电脑谈得有来有去,因为高盛的布局中,目标另有其人,中国联想集团。

联想上钩

2000年,年轻的杨元庆出任联想集团总裁,当年联想电脑销量亚洲第一,销量达262万台,但在戴尔面前也还是个小个子,戴尔在网上的销售额每天就有5000万美元,对杨元庆来说这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但正是这样的巨头已经挺进中国了,杨元庆不敢想象,一旦戴尔真正全面拓展中国市场,联想还能不能保住国内市场,就难说了。

杨元庆

杨元庆一上任就给柳传志打报告说,要收购国际pc大厂,好进军国际市场,来对抗戴尔,杨元庆急需一个伟大的政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被柳传志给否了,于是一招 不行,就另行一招,多元化,但搞了两年的多元化后,联想除了电脑之外,到处都在亏钱,所以反思之后的杨元庆还是觉得,自己的主营业务pc电脑才是根基。

但即使是pc业务,2003年联想的国内市场份额也从30%下滑到了28%,2004年更是下滑到24%,虽然戴尔的市场占有率仅有8%,但增速却是联想的三倍,而这时又传出了长城电脑在与IBM谈判收购事宜,这让杨元庆和柳传志都坐不住了,前有戴尔,后有长城电脑,如果IBM与长城电脑合并,那自己的地位就会不保,杨元庆和柳传志备受刺激,这简直就是把联想逼入一个死局,联想似乎如果要保住自己的龙头地位,就只剩下一条路了,与IBM谈判,而且还必须要出个比长城电脑更好的价钱,只是联想一直被蒙在鼓里,IBM一开始跟长城集团进行谈判,只不过是演的一出双簧,是演给联想看的。

果不其然,杨元庆上钩了,杨元庆上书柳传志要求参加IBM的收购。

杨元庆

高盛做局与联想拉关系

也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高盛主动找到了联想,因为当时高盛想要获得一张证券公司的入场券,但无奈政策规定不能由外资控股,所以高盛就做了一个小局。因为当时柳传志在公开场合说过自己想做投行的业务,而且也拿过中国银行上亿的不良资产,此时有华尔街巨头高盛做指导岂不是如虎添翼。

但高盛提出合作的前提条件是成立新的证券公司,于是联想与高盛控制的三家公司各自持股25%,成立证券公司,证监会一看背后是国资背景联想就放行了,但申请报告中还有一条就是允许证券公司与高盛亚洲有限公司成立一家外资参股的证券公司,高盛瞒天过海的成为了证券公司高华证券的实际控制人,经过这一系列运作之后,高盛帮助联想做投行业务,更重要的是双方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高盛做联想的财务顾问,在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过程中,为其提供专业的投行服务。

这简直就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局。

而随后联想与IBM的深入谈判,也是在一步步更深地踏入这个陷阱。

高盛阳奉阴违

高盛为IBM出招,与长城电脑谈判,把联想逼得要收购IBM,然后跳出来再与联想结成合作伙伴,帮助联想收购IBMpc业务。只是在联想眼中,还以为高盛是自己保住地位的救星呢。

既然联想想收购IBM,那调查自是少不了的,作为上市公司,IBM那些数据报表就自然真实地暴露在公众面前,IBM那不尽如人意的财务数据,让联想有些犹豫了,此时作为财务顾问的高盛本该帮助联想弄清IBM亏损的真实原因,但高盛的说法居然说是因为,IBM因为一批零部件质量问题,引起了pc业绩下滑。

因为在任何国家,都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倒闭的情况,而柳传志这种白手起家的人,自然也是深知这其中的艰辛,不得不说高盛的分寸拿捏的死死的,这样的一个可有可无的理由,联想居然相信了,高盛甚至支招说,如果以后产品中再有类似情况,所有后续额外增加的费用由IBM负责,IBM自然就欣然答应了。

联想深陷资本迷局不自知

然后就进入到了最重要的价格阶段,于是高盛惯用的抬轿子玩法登场了。

这次出现的是德克萨斯州太平洋集团,这家公司主要做的就是财务投资,跟高盛可以说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2002年这家公司曾经收购过高盛的私募股权公司,更是在合并后,就组成联合财团低价收购了美国的汉堡王。

收购完毕后就罢免了总裁,找到了曾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的掌门人格雷格·布伦纳曼,让他出任汉堡王的首席执行官,而这位布伦纳曼,当年把年收入50亿美元的普华永道咨询部,诡异的以3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IBM,可以说布伦纳曼几乎是把咨询部半送给了IBM,如果说这位掌门人与IBM没点关系,谁信呢?

德州太平洋集团

而联想在并购IBM的时候除了高盛作为财务顾问之外,还诡异的请到了普华永道,这让联想深陷在高盛,IBM,德州太平洋集团,普华永道的资本迷局中,只是唯有身在局中的联想还不自知而已。

德州太平洋集团竞标IBM只作为财务投资,肯定是一味的只想拿个低价,然后运作运作再卖出去,再赚个差价,出价要远远低于联想,可是联想不知道啊,现在市场上有两家长城电脑和德州太平洋集团与联想竞购IBMpc业务,这俩可都不是省油的灯,甚至,三家公司中,自己还是处于最弱势的那个,长城电脑的背后有中信资本,德州太平洋管理着千亿美元的基金,都不是联想能比的。

联想IBM敲定价格

IBM在2000年的时候还狮子大开口的要40亿美元,但两年后,就不得不缩水到了20亿美元,足可见IBM高层有多么希望能尽快脱手,联想在价格谈判的时候拿出IBM的财务数据,净资产为负的9.76亿美元,2003年更是亏损高到2.58亿美元,但是有了高盛普华永道这样,拿着雇主的钱,却替对手讲话的队友,联想也是没谁了。

联想一方面被逼必须收购IBMpc业务为自己谋一个出路,另一方面却在资本陷阱中不得不抬高价格,最终谈判收购价是17.5亿美元,包括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联想集团股票和IBMpc部门账面上的5亿美元债务。

也就是说IBM把pc部门卖给联想,套现6.5亿美元现金,然后持有联想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第二大股东,更精彩的还在后边。

国际资本稳赚不赔

你以为德州太平洋集团真的是在觊觎IBM,其实他一直在等着联想收购IBM,因为净资产不足45亿港元吞下价值136.5亿港元的庞然大物,中国俗称是蛇吞象,因为收购完成之后,联想将直接进入世界500强的名单中。

但是这么多的钱从哪里来,高盛可不想谈判完了,因为没钱而黄了,因为他可是要两边收费的啊,于是先是自己拿出5亿美元借给联想过桥,当然是要有抵押的,然后又拉来巴黎银行,荷兰银行,国内和香港的16家银行作为一个贷款银行团,这么多大佬坐在了联想的办公室,柳传志杨元庆看看都激动,16家银行贷款6亿美元5年分期偿还,但是要求联想集团和若干分公司作出无条件的抵押。这下收购的资金是有了,但是5年还11亿美元,杨元庆觉得挺困难,还需要做好长期资金的准备。

德州太平洋集团摇身一变成为联想战略投资者

也就在这个时候,德州太平洋集团再次出现了。它一直帮着IBM抬轿子,把价格抬上去了,现在需要资金了,自己再作为白衣骑士出现,真的是演得一出好戏。

当然如果自己一家去的话,恐怕会招致联想的反感,毕竟是自己抬高了联想的收购价格,于是就联合了泛大西洋集团和新桥集团成为了联想的战略投资者,联想拿到了三家的股权融资3.5亿美元,各家几乎都可以稳赚不赔的。

泛大西洋集团

高盛和16家银团的贷款可都是有联想集团,和子子孙孙的公司们作为抵押的,不怕你不还钱,而三家战略投资者的融资可是有每年的4.5%的固定股息的,杨元庆柳传志就拼命地给自己赚钱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如果联想集团发生变故,三家战略投资者一家一个董事,再加上IBM的一个董事就足以控制联想董事会,这背后的结局,令人不寒而栗。

被人诟病的联想

在接手后的5年里,联想一直处于亏损之中,当初IBM的美国政府订单,悉数丢失,联想与IBM的部门又磨合了两年,还经历过大裁员,一直到2009年2月,柳传志重新出山担任董事长,才稳住局面,最终在全球pc市场占据第一。此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之路。

柳传志

只是联想的兼并一直被世人诟病,觉得他就是个组装电脑的,没啥技术含量,研发支出与其体量极不相称,其甚至还取消了总工程师的职位,走起了贸工技的路线,也就是重销售轻技术,而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则是走的技工贸的路线,重技术,轻销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