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申请加入CPTPP 北京为何要“偏向虎山行”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周四(9月16日)表示,该国已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彰显着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上雄心。 然而有分析认为, 北京将面临重重阻力,包括所需国内改革带来的阵痛。

在中国宣布此消息前一天,美国刚宣布与英国和澳大利亚在印太地区建立新的安全联盟,共享先进的防御技术及情报。

该协定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任内为制衡中国影响力而力推该协定,其对贸易自由化有着很高的门槛。但继任者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在2017年宣布退出该协定。

中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说,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向新西兰贸易与出口增长部长达米安·奥康纳(Damien O'Connor)提交了申请加入CPTPP的书面信函。新西兰是这个由11个国家组成的协定的保存方,负责处理各种行政事务,如加入请求。

中国商务部网站发布的新闻稿称,中国和新西兰两国部长还举行了电话会议,就中方正式申请加入的有关后续工作进行了沟通。

为何要加入?

此前,中国一直在游说各国,希望将其纳入该协定。北京强调,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尽管两国的关系在近年迅速恶化。

在2017年美国宣布退出TPP后,日本领导改组CPTPP的谈判。2018年,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日本、墨西哥和新西兰等11个国家在智利圣地亚哥签署了CPTPP。

在拜登政府上台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首度表态,中国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今年2月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称,已对CPTPP条款评估做"内部作业",与部分成员国进行了非正式接触。

今年6月,英国正式启动了加入CPTPP的谈判,而泰国也表示有兴趣加入该协定。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奥巴马时代曾力推围绕美国构建的TPP,其中有部分为美国量身定制的条款。整个协定也被视为对抗中国经济崛起的产物。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主席、美国前高级贸易谈判代表卡特勒(Wendy Cutler)对《华尔街日报》说:"这凸显出美国和中国都在积极争取合作伙伴,为促进自身利益而寻求加入现有联盟或创建新的联盟。"

加入CPTPP对于中国来说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其与14国在去年还签署了另一项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RCEP的成员国涵盖东盟十国,以及韩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签署后让其超越欧盟自由贸易区, 成为世界上最大自由贸易经济体系。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CPTPP的体量并没有RCEP大,但比后者拥有更低的关税和更高的贸易自由度,还涵盖了加拿大、秘鲁等美洲国家,这可以提升中国参与主导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当CPTPP生效、成员国之间开始实行零关税,若中国被排除在外,可能直接影响中国商品在亚太市场上的竞争力。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社科院的苏庆义曾在一篇经济评论中进行分析,在不同情景下,中国加入CPTPP将会拉动GDP增长0.74%至2.27%、出口增长4.69%至10.25%。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员彼得·佩特里(Peter Petri)和迈克尔·普拉默(Michael Plummer)在2019年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如果中国不加入CPTPP,中国的总收入将因为CPTPP的贸易转移效应损失100亿美元,而加入则能获得2980亿美元的收益。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对官方媒体《环球时报》说,申请加入CPTPP是中国参与国际经贸协议制定的重大进展,这将推动中国在决定未来贸易规则时"处于更好的地位"。

他还表示,该协定也有助于国内深化改革开放的现有努力,特别是在放松贸易和投资管制方面。

难点在哪?

不过,分析人士对于中国能否最终顺利加入CPTPP仍大有问号。作为全球最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CPTPP在劳工问题、环境保护和争端解决方面有众多条条框框,这意味着北京必须进行国内改革才可以达到门槛,并进行长时间的谈判。

《日经新闻》(Nikkei)分析称,CPTPP禁止向国有企业提供损害竞争的补贴等做法,但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近年一直在加强其国有部门,所以谈判可以从一开始就会艰难。

此外,CPTPP对于跨境数据传输有着明确规定,要求各方应允许为开展业务而"通过电子手段进行跨境信息传输",并禁止"数据本地化"的要求。这显然与中国本月生效的《数据安全法》严格限制企业将数据带出中国的做法向左。

CPTPP还呼吁结束在政府采购中对国内外公司的歧视,但据路透社今年8月报道,中国政府在5月发布了新的采购指引,要求包括X光机和磁共振成像设备在内的数百个项目的国产化率最高达到100%,为外国供应商设置了新的障碍。

这种巨大差异甚至让一些中国国内的学者也不抱乐观态度。在本月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学者彭磊所撰写的一篇分析中,他强调,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与CPTPP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某些部门市场准入限制水平较高,比如电信行业、广播电视等"。

此外,中国对自然人流动(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态度十分谨慎,开放程度普遍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除了体制和规则方面的问题,观察人士认为,美国及其盟友的压力以及其他地缘政治问题将是阻碍北京加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规定,中国若加入CPTPP必须得到所有11个成员的同意,但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不断恶化,以及与另一个成员国越南存在领土争端。

周四(9月16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突然宣布了一项新的安全协议,在此协议下,三国将大大加强在印太地区的防务合作。澳大利亚将在美、英帮助下获得"建造核潜艇能力"。此前一段时间,中澳关系由于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渗透指控以及呼吁独立调查新冠疫情源头而降至冰点。

但中国和越南关系似乎有所转机。上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访越南,与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总理范明政等高官会面。王毅呼吁两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矛盾分歧,并加快推进海上合作,探讨共同开发路径。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美国反对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TPP)的民众抗议

美国态度如何?

尽管拜登上台后,在外交政策上没有沿用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做法,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重返世界卫生组织,但在一些主要贸易政策上并未有明显改变。

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拜登政府试图重启该贸易协定。白宫新闻秘书珍·普萨基(Jen Psaki)周四(9月16日)回应中国申请加入CPTPP时表示:"申请加入CPTPP是中国自己的事情,我们把这个问题交给成员国来决定。"

"我们将继续与该地区其他国家就经济伙伴关系和其他关系展开合作,如果有机会谈判,我们可以参与讨论,"她说道。



中国寻求加入CPTPP 台湾忧入会申请受影响

中国商务部16日宣布,中国已在给新西兰贸易部长的一封信中,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周五表示,会持续关注进一步发展以及各会员国的反应,希望不会影响台湾的入会申请。

目前CPTPP的签署国包括澳大利亚丶加拿大丶智利丶日本和新西兰等国。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国周四提交了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CPTPP)的申请,这是11个太平洋国家在2018年签署的一项重要自由贸易协定。

在该协议被改为CPTPP之前,它被称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那是美国在前总统奥巴马 (Barack Obama) 时期起草的,作为美国“向亚洲倾斜”政策的基石,旨在对抗中国的区域影响力。

在奥巴马的继任者特朗普于2017年将美国从TPP中撤出后,剩余的签署国重新谈判并重新命名该协议。目前CPTPP的签署国包括澳大利亚丶加拿大丶智利丶日本和新西兰等国。

中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说,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给新西兰贸易部长奥康纳(Damien O'Connor)的信中提交了中国的申请。中国商务部补充说,王文涛和奥康纳举行了一次电话会议,讨论申请后的下一步工作。

台湾:密切关注成员国反应对于中国突然申请加入CPTPP一事,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周五表达担忧,也表示希望这不会影响台湾申请入会。

台湾中央社报道,王美花对媒体表示,据她所知,中国申请入会的举动令许多会员国感到突然,况且中国现行体制与规范能否符合CPTPP的高标准仍有待观察,尤其近来中国屡做出违反自由经济体的措施,如高度监管、不透明等,甚至没有正当理由就禁止产品进口,因此,中国提出申请后CPTPP会员国不见得就会立即启动申请审查。

她也表示,台湾为了加入CPTPP做了许多准备,包括法规面的盘点与修改、市场面的开放等,与成员国一直进行非正式咨商,预计待有共识时会提交申请。“我们针对很多议题先进行沟通,再正式提出申请,是较稳健的做法。台湾的特殊情况,这是比较稳健、比较水道渠成。”

王美花称,台湾将持续密切关注各会员国的反应,希望不会影响到台湾的入会申请。

此前一日,两名民进党立委召开“台湾加入CPTPP的机会与挑战”公听会,呼吁台湾政府争取在年底前申请加入CPTPP。民进党立委邱志伟认为,今年日本是轮值主席国,在台日关系友好的情况下,日本应当会接受台湾的申请。他同时警告,若中国先于台湾加入CPTPP,台湾入会的可能性将是“微乎其微”。

澳大利亚与中国政府的一系列争端,包括澳大利亚政府批评中国的人权记录和地缘政治野心,以及贸易和经济的议题。在澳大利亚要求对新冠病毒起源进行国际调查之后,紧张局势达到了沸点。

中国加入的挑战是什么?如果中国加入该协议,它将使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中的一个关键伙伴。该协定的成员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以上。中国已经多次表示,希望能加入CPTPP。3月时,中国总理李克强说,北京将“积极考虑加入”。

然而,CPTPP的所有11个成员都需要同意允许中国加入,而中国目前与澳大利亚有地缘政治和经济上的冲突,所以使中国加入CPTPP的议题变得复杂。

澳大利亚与中国政府的一系列争端,包括澳大利亚政府批评中国的人权记录和地缘政治野心,以及贸易和经济的议题。在澳大利亚要求对新冠病毒起源进行国际调查之后,紧张局势达到了沸点。

今年5月,中国暂停了中澳战略经济对话,该对话是为促进贸易和推动会谈而成立的。而此前一个月,澳大利亚取消了北京与维多利亚州之间的“一带一路”协议。

此后,中国对包括葡萄酒和大麦在内的澳大利亚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澳大利亚要求世界贸易组织(WTO)对此举做出裁决。尽管如此,上周,中国展现了游说澳大利亚议会支持其加入CPTPP的野心,并在一份呈件中说,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美国国安会:华府不加入CPTPP同日,美国之音针对中国申请加入CPTPP的议题询问白宫,一名不具名的白宫国安会发言人表示:“拜登总统已清楚说过,不会加入最初的TPP设计架构。”

该名官员也补充道,CPTPP的会员将评估他们是否担忧若中国加入该协议,会加大对这些亚洲国家的影响力。他重申,美国正在检视广泛的选项来打造更加坚强的印太地区经济关系,好来促进合作与包容性繁荣的共同目标。

该官员说:“我们承诺在该区域增强贸易与投资,以促进高薪美国工作丶高标准以及供应链弹性的方式,并提供相同福利给我们的印太伙伴们。我们正在与伙伴跟盟友们合作,来确保公平性,包括竞争丶实践与贸易,并且对抗中国非市场性的贸易行为,包括使用经济胁迫,并确保贸易规则并非由中国制定。”

(路透社丶法新社等)


中国申请加入CPTPP了 台湾呢?

据自由时报稍早引述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台湾的防疫表现与口罩外交赢得全球各国善意回报,该善意也延伸到贸易领域,然而台湾政党对于外国食品进口的激烈恶斗、台湾政府的消极,以及中国加快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的努力,使得台湾加入CPTPP的机会之窗已慢慢关起。

据自由时报日前报道称,不妙?金融时报指台湾加入CPTPP的机会之窗慢慢关闭。

据《金融时报》报道说,日本希望利用今年担任CPTPP轮值主席机会,协助台湾加入该组织,1名著日本外交官说:“我们非常热衷让台湾尽快加入CPTPP,因为一旦中国加入,台湾入会将变得几乎不可能”。不幸的是,台湾显然浪费该机会,尽管多年来说希望加入CPTPP,也依据CPTPP要求,松绑许多领域的规范,但台湾政府迄今没有采取正式要求入会的决定性行动。该名日本外交官说,“他们在准备着,但鉴于整个入会过程费时1年,甚至更久,现在对我们而言,护卫此案过关,或许为时已晚”。

该报说,可能的新成员在正式提出入会申请前,必须先与所有CPTPP成员国举行非正式磋商,在位于新西兰的CPTPP办公室收到正式申请后,将通知主席,召集所有成员国举行会议,并成立入会工作小组。该报指出,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邓振中承认,台湾不能承受错过入会的机会之窗,“但我们还没准备好做出决定”,他意指正式申请。该报道说,相关理由显然不是保护主义,而是内部的政治问题以及官僚怠惰。

据中华经济研究院贸易专家李淳也在该报道中指出:“很难相信CPTPP仍是我们的优先要务,因为我们的政府没有展现决心,看看英国,他们发表白皮书,清楚阐述他们的愿景与贸易自由话承诺。”

据《金融时报》分析,台湾政党对于向外国食品开放市场的激烈斗争是台湾入会的重大障碍之一。台湾总统蔡英文开放含符合国际标准的瘦肉精美猪进口,遭反对党掣肘,12月将对此举办公投,贸易官员认为此投票将对任何未来贸易谈判带来重大风险。台湾政府也延迟CPTPP的入会准备:为符合入会的市场准入标准,台湾必须解除日本311核灾区食品进口禁令,允许未受污染的产品进口。然而台湾执政党官员说,现在采取此举只会给在野党添加反市场开放的柴火,使12月的公投几乎笃定过关。

该报说,该僵局对台湾加入CPTPP的前景造成可怕后果,中国已开始游说成员国,支持其入会,尽管与澳大利亚关系紧张,北京近期也致函寻求支持。而新加坡外长13日向来访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达支持立场,新加坡将于明年1月担任轮值主席国。

该报道称,同时,亚洲外交官注意到秘鲁新总统卡斯蒂罗接见的首位外交官是中国大使,这引发外界臆测,7月才获准入会的秘鲁可能封锁未来台湾入会的机会。整体而言,贸易专家认为,台湾入会的机会之窗已慢慢关起;有日本外交官说:“我现在更加悲观了。”

中国已于9月16日正式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