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习近平一席话 中国经济增长要迎来逆风期?


在北京市中心的一条街道上,一名维修工人骑着摩托车经过用中英文书写的“发展”和“繁荣”的标语(2015年7月15日)。

中共二十大即将落幕,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大会报告却依然余波荡漾。习近平的最新发言显示,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将继续转向国家安全,政府将加大力度推动被认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行业。分析称,国家主导的产业政策不足以推动整体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增速在未来几年将继续放缓。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莉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告诉美国之音,习近平的二十大报告显示,中国不仅将延续过去几年的经济政策,并且将更加坚定的朝着国家安全的方向发展。

“国家安全是习近平讲话中最重要的部分。自力更生和国家在创新中的强大作用是关键支柱,”埃雷罗说。“方向似乎很明确:加倍执行与过去几年相同的政策。”

过去几年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强化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了重构经济,中国政府大量拨款推动先进制造业的本土发展。官方更加注重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国的私营企业受到打击。

这些国家主导的经济政策已经对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中国的科技行业和房地产市场陷入危机,新冠清零政策打击了消费和投资。

中国官方本周突然取消了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发布,这被外界广泛解读为数据可能显示中国经济放缓程度比预计的还要深。

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亚洲安全倡议高级研究员罗谷(Dexter Roberts)认为,中国领导人已经清楚表明,愿意接受经济放缓来换取政府的更大控制。

罗谷告诉美国之音:“强调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将以牺牲经济为代价,而此时他们正需要采取大胆的(改革)步骤,才真正有机会重振经济增长。”


战略性行业投入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要加快自主能力创新,并实施一批具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意味着国家的资金和资源将进一步向被视为战略行业的产业转移。

在中国官方看来,这是制衡美国压力的必要措施。近年来,美国通过贸易限制和其他出口管制制衡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本月初,美国商务部加大了施压力度,向对中国的先进半导体出口实施了新的管制。

外交关系协会中国研究高级研究员张彦(Ian Johnson)告诉美国之音:“这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都意识到,他们不能在关键技术上相互依赖。因此,虽然在某些关键技术上,整体经济关系不会发生变化,但现在基本上是在脱钩。”

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在通过政府引导扶持重点行业方面的支出大得多。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统计,中国在2019年对本国重点行业企业的扶持规模至少相当于全国GDP的1.73%,而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支持,中国在一些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但这引发了西方国家的长期批评和制裁,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产业政策违背了市场公平原则。

报告作者之一、CSIS经济项目高级研究员杰拉德·迪皮波(Gerard DiPippo)预计,中国的资本将继续流向政府认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行业,但他表示,这些产业政策不足以推动整体经济生产力的提高。

迪皮波告诉美国之音:“产业政策的问题是,它们通常是非常浪费的。任何政府都很难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来挑选赢家,避免被企业本身的利益所俘获,他们试图通过更多的市场导向来纠正这一点。”

中国政府向国内的芯片行业注入了数十亿美元,但取得成果有限,高端芯片制造目前仍然由美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的企业主导。

张彦说:“从一个追随者到成为芯片技术领导者,这最后一步是巨大的。。。他们正试图赶上X点,比如说,美国、台湾和日本现在的位置,但当他们到达X点时,已经是X加1或类似的情况。所以这是很难赶超的。”


私营企业被遏制



中国政府还对被视为挑战权威的私营企业发起全面整顿,这将长期负面影响中国的生产能力和创新活力。

罗谷认为,中国国内的私营科技企业具有影响力,并且掌握了大量用户数据,而中国政府认为这些信息对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罗谷说:“我们将看到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经济部门受到打压,这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安全影响,至少在中国共产党和习近平看来是如此。”

中国政府已经加强了对数据的控制,去年通过的数据安全法使得外国企业更难获得有关中国公司的信息。缺乏信息透明度损害了外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信心。

在中国官方的打压下,私营领域一些更有突破性的金融创新受到抑制。以加密货币为例,官方因担心匿名数字货币会削弱国家对金融系统的统治而将相关交易视为非法。与此同时,中国力推政府支持的数字货币,希望这一工具可以帮助挑战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

迪皮波说:“如果你是中国的创新者,我认为你想的是这里肯定有机会。但我需要进入政府希望我进入的行业,而这基本上是政府想要的。”

缺乏改革

中国对政府主导的强调和对市场的忽视可能导致中国错过重要的改革机会,导致经济面临长期增长乏力的困境。

中国坚持的新冠清零政策严重抑制消费者支出和生产者产出,但官方在二十大期间并未释放出有意调整当前疫情策略的信号,并坚称中国的做法优于西方的治理模式。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黄天磊(Tianlei Huang)表示,美联储加息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限制了中国政府的政策工具,除非官方放松新冠政策,否则短期内不太可能恢复增长。

黄天磊告诉美国之音:“从前景上看,中国经济和本届大会产生的新领导层面临越来越多的短期挑战,包括广泛的新冠封锁,全球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减弱,以及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危机。但问题是,新一届领导集体除了放松新冠清零政策外,几乎没有什么好的经济复苏方案。”

张彦认为,中国急需展开土地改革等结构性改革,以释放劳动力,并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否者中国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指一个国家通过廉价劳动力发展制造业实现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但却未能改革技术革新进一步增长经济规模。

张彦说:“未来的问题是经济缺乏结构性改革,这种国家主导的投资政策很可能是错误的,将导致中国经济长期放缓,使其更难脱离中等收入水平,并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



分析人士:习近平政策阻碍中国经济和就业市场




资料照片:2011年9月15日,中船重工旗下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在大连郊外长兴岛的造船厂。(美联社照片)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其人生中曾经面对并度过了许多挑战。十几岁时,他的父亲失势被迫害后,他下乡劳动了好几年。而后,他一路高升,登上中国最高权力巅峰,并且在中国推行大规模的反腐败运动,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许多敌人。

但是,随着习近平即将获得打破中共当代先例的第三个任期,他也许面临着对他来说最为严峻的挑战:解决中国经历了四十年快速、无节制以及铺张的经济增长后形成的各种严重问题,使世界第二大、即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的中国有序发展。

专家们表示,他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习近平本人可能是自己最大的障碍。

“中国基本上已达到了其增长期的峰顶,其增长中的大部分是由债务推动的。现在的结果是,除非他想改革经济,否则他们将遇到困难,而他并没有这样做的计划,” 在香港的中国宏观经济专家安德鲁·科利尔(Andrew Collier)说。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去四十年中,其经济增长了18倍,从1978年的1495亿美元,增长到了去年的17.7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5%。自习近平2012年上台以来,中国经济的规模翻了一番,去年超过了欧盟。

但这种增长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健康的,特别是在制造业和建筑业领域,过度增长已经制造出了许多“鬼城”和不必要的基础设施。这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还造成了大量的内部债务。


地产开发



问题的一个症状最近爆发了出来,在国有银行资助下过于雄心勃勃的房地产开发商债务违约,导致住宅楼盘烂尾,愤怒的购房者抵制偿还他们的贷款,并且在罕见的抗议活动中聚集起来。

习近平似乎无法控制这些过度发展。尽管他曾说过著名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那句话,房地产泡沫依然在他掌权的过去十年间越吹越大。

在上海的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Andy Xie)指出:“以前就是泡沫,现在泡沫更大了,显然是只说不做。”

他预计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至少欠债10万亿美元,而且这还是“很保守的估计”。

尽管有些公司能够得到救助,但是中国没法继续这样发展了,习近平也清楚这一点。

习近平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他说,接下来的五年对于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十分关键”。


强调国企



分析人士说,习近平不应把重点放在缺乏效率和利润较差的国有企业,而是应当支持私营部门。但是他们说,他正在做的却恰恰相反。

身为东方资本研究(Orient Capital Research)执行董事的科利尔说:“他实际上把他的现行政策变本加利,这些政策是推动国有体系......打压科技领域,这些发生在过去两年,与他的世界观基本相符。”

科利尔建议把更多的银行贷款拨给私营部门,把关注点转向推动国内消费,并且允许更多按照自由市场来做决定。

但是科利尔指出:“那不是他的DNA的一部分。”

世界银行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建议中国取消仍然存在的市场竞争障碍,刺激创新和生产率,把关注点放在服务和消费领域,方式是扩大卫生健康和教育方面的开支,这样,中国民众的那种必须要存很多钱的感觉就不会那么强烈了。

但是谢国忠认为,习近平希望控制市场经济。

“中国共产党要的是党的领导,而市场却不是这样,要的是权力非集中化,市场自己做决定,”谢国忠说。“共存关系一向不合。如今,市场被控制住了。”

例子包括:一家科技公司计划首次公开募股(IPO),但是被突然叫停。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受到压力,要向慈善机构捐助巨款,政府的干预造成阿里巴巴(Alibaba)等一些公司股价下跌。即使是电子游戏和私人教育辅导行业也被下令不得将利润置于儿童福祉之上。

观察人士相信,假如中国改革并更新税收制度,对包括房地产投机者在内的人数不断增多的中国超级富豪征收足够的税款,并缩小贫富差距,这将是更好的做法。

然而,与习近平被打造的那种强人形象相反,他也许对经济事务并没有那么大的控制能力。

科利尔说,虽然政治权力集中在党中央,但是在经济上,中国却是相当非集中化的。

“他可以控制国有公司,但是到头来,实现增长要靠各省。”科利尔说。

比如说,在房地产领域,土地销售和土地交易税占中国年GDP的10%,而且占许多地方政府收入的50%以上,所以习近平也许放不开手脚。



多重挑战

到目前为止,习近平似乎希望软着陆,——减缓增长以避免中国经济泡沫彻底破裂,避免有可能威胁中共生存的大范围不满情绪和社会动乱。

习近平在讲话中誓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并帮助它们变得更大和更具竞争力,同时保证鼓励创业,并帮助中国公司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他还誓言加速向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这意味着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将以污染较少的方式制造更加高端的产品。

与此同时,习近平誓言完善所得税制度,增加低薪员工的收入并扩大中产阶级。

中国仍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生活在贫困中,年轻人失业率非常高,因此要实现这些目标,将有重大的挑战,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去年的8.1%跌落到今年的3.2%,这将是近50年来第二低的增长率。

如果习近平未能在他的第三个任期之内实行必要的改革,虽然中国经济总量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美国,但是由于其人口要多得多,制造业也大得多,中国有可能达到一个危机点。此外,由于中国是许多国家的最大市场和贸易伙伴,而且也越来越是这些国家的关键投资方,这有可能给全世界带来重大后果。

“世界围着中国转,”经济学者谢国忠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