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法案这么丑陋了,川普还有什么牌好打

如果说特朗普总能戳破美国虚假的“金身”,那么“大而美”法案就是他近期开发的锥子里,最锋利、最浓缩、最精华的一柄。

一锥子下去,美国的民主、法制、市场化同时开洞。

当49.999%反对50.001%,甚至50.001%里还有不少受到总统直接威胁,这叫不叫民主?

当一条条计划和补贴,按总统指令堂而皇之地凑合成一部法案,这叫不叫法制?

当一条条以法律形式通过的指令型教条,堂而皇之地干预经济,这还叫不叫市场化?

这份被誉为“大美丽”的法案,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它的通过,又给特朗普和他的政府,带来了什么?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画皮都快掉光了,一个个还这么喜气洋洋。

“大而美”法案是如何以法律形式破坏正义和纪律的?

“大而美”法案的内容其实并不新颖,如果看过笔者在去年夏天《美国两党药方:如何背离了经济基本面和民众关切?》中概括的共和党政纲,就可以发现和“大而美”法案重合度极高。特朗普也算是说到做到,给自己参选期间的政见,勾勒出了一个可以量化的框架。

去年原文中列举的共和党政见,在本次“大而美”法案中几乎都有涉及,二者的传承关系清晰可见。原来一度传说的“富人增税”,终究也改回了更大力度的减税。图表来源:作者自制。

但正因为一脉相承,所以“大而美”法案同样“完美”地继承了前文提及共和党政纲的全部问题:看似面面俱到,其实是一段段破碎化的口号,围绕“减税缺口关税凑”这个主题,配套对民主党在新能源、金融、汽车、能源环保等领域管制措施的颠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个问题也传导给了“大而美”法案。

这几天,网络上对于“大而美”法案描述已经很多了,不少朋友恐怕看得眼睛都长了茧子。这里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看美国政府是怎么推销自家总统最看重的法案的。

在白宫官网“大而美”法案专栏上,设了一个滚动进度条,囊括了以下内容,摘取了最抓人眼球的政见,也体现了其最直观的愿景:

“结束小费税、结束加班税、将工作岗位带回美国、简化联邦官僚机构、投资美国基础设施、保护美国创新、降低能源成本、为小型企业提供支持、永久保护边境、增加子女税优惠、大幅削减社会保障税。”

白宫官网就是如此滚动播放着上述政策,既像老和尚念经,又像电视直销反复念叨的疗效。

其中出现最密集的就是减税,将2017年颁布的《减税与就业法案》延续和升级。由于其在减税对象、抵扣设计、税率调整上所存在的问题,被批评为是“削贫济富”。诸如法案将家庭从联邦税中扣除的州税和地方税的数额,从目前的1万美元上限大幅提升至4万美元,最大受益者是年收入20万美元以上或拥有房产的家庭;再如排在白宫网站滚动榜最前的小费税和加班税,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分析,领取者分别只占劳动者的2.5%和小时工的12%。

甚至连特朗普政府自己在白宫官网上挂出的“减税计算器”都泄露了“天机”。如下图展现的那样,周薪1000美元,小费200、加班费100,这个计算器给出的每年节省税费就能高达2285美元。

不得不说,这里有个数据上的巧合,遥想不久前贸易战,美国不少专业机构都测算将增加家庭开支2500-3000美元,宣传在各家媒体铺天盖地。如今白宫学来了这种计算方法,展现光一个免税就能达到类似效果,“跟着懂王,越干越有”。

计算器上方文字在吹嘘:美国各行各业的主要公司都在排队支持“大而美”法案,认为这是振兴美国经济的大胆一步。从制造业巨头、科技领导者到能源和零售巨头,都将“大而美”法案视为创造就业机会、国内投资和长期增长的催化剂。

可是,如果有心人多敲几下,问题就来了。如将上述收入金额扩大一倍,即周薪2000、小费400、加班费200,则年节省金额将高达7201美元。反之如果收入打五折,则每年节省金额仅为918美元。

收入差距4倍,减税金额可以相差近8倍。数出白宫官网,有图有真相。

收入翻一番,减税翻两番。收入打对折,减税打骨折。

白宫就这么亲口承认了“大而美”法案的减税更有利于富人,更不用说以他们在避税方面的经验,能玩出多少花活来。这在“大而美法案”法案修订时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诸如文体领域扣除无形资产的条款,被以压低估值为由直接删除。特朗普曾明示要对私募股权基金的附带权益收入征税,结果压根没出现在法案内容之中。

富豪们的避税八仙过海,升斗小民的奶酪却遭遇到了重创,减税本就少,补贴和领券的渠道还大幅收窄,最终就是入不敷出。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直言不讳,“大而美”法案是越大才能越美,越底层越糟糕。原因正在于砍了的救济和福利大幅度逆袭了减税的金额,预计到到2034年,将有1180万美国人没有保险。

更可怕的是,多方测算下来的结果,高收入群体将赢得一骑绝尘。

白色菱形框是净收入,最大的赢家就是家庭收入前10%的家庭,每年可节省至少1.2万美元,家庭财富占比提升2.3%。而处于最底层的家庭,每年将损失1600美元,家庭财富占比下降3.9%。图表来源: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

根据美国参议员桑德斯披露的数据,如果“大而美”法案执行,相当于为最富有的1%的美国人提供975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同时为最富有的0.2%的美国人提供了2110亿美元的遗产税豁免,大型企业更是收获了9180亿美元的减税大礼。也难怪《纽约时报》会评价这是“反派版罗宾汉的劫贫济富:从穷人手中拿走数千亿美元,然后分给富人”。

如此扭曲的巨额减税之外,还有新增的债务上限。2024年底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就突破1.1万亿美元,增幅逼近30%,占美国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3%。如今又新增5万亿债券的额度上限,对赤字的影响可想而知。

美国公共债务占GDP比重(左)和美国各项开支走势及预测(右,红线为利息支出)。图表来源:圣路易斯联储,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

目前各家统计的情况普遍认为,美国的赤字和债务都将在十年内被放大3-4万亿美元。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增加近3.25万亿美元,债务增加2.4万亿美元。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预估是十年债务增加3万亿美元。联邦预算委员会的预估则是负债增加将超过4万亿美元。这对于赤字占GDP比重正在回归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水平的美国财政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截至2024年,美国赤字的规模已经超过了金融危机时期,“大而美”法案将为此狠踩一脚油门。

去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时,特朗普曾经扼要地讲解过自己的经济政策,那就是“减税钱不够,关税来填补。通胀一定跌,油电会降价。”为了实现前一个目标,那就要打贸易战。为了实现后一个目标,那就要放开民主党设定的环保政策、打压新能源。

于是,讽刺的局面就出现了,面对财政和通胀压力,“大而美”法案只能苦一苦新兴产业。而且有些产业,诸如半导体、人工智能关系到美国产业优势全局,已经上升到政治正确高度,不仅不能削减,还要加大扶持,诸如在美国新建工厂的半导体制造商的税收抵免,将从25%提高到35%。

于是只能加倍苦一苦其他行业连带基层民众。这里又有一对颇为有趣的对照组,那就是个人收入和营业税的减免,预计将增加赤字合计高达7000亿美元。但通过削减新能源车、清洁能源、科研经费等方面的补贴和投资,能省出5430亿美元;通过对慈善、高校、公务员税费的加增,又给财政创收约1640亿美元。

两相对比,看似正好打平。可是在此之外,还有上文所述的《减税与就业法案》plus版本带来的3万亿美元赤字,那是无论如何也减不动的了。

实事求是地讲,作为特朗普前任的拜登政府,确实搞出了不少荒唐事,诸如环保扩大化对传统能源的压榨,对民众“直升机撒钱”滥发福利放大的财政压力,甚至还有不少是积数届美国政府治理失能导致的问题,诸如电动车补贴发放十余年才开始倒查,发现大多数车型均不达标。

这些问题要改,但“大而美”法案明显是干了一刀切的活。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让人大跌眼镜的现象,那就是在美国正处于国家转型升级的关键十字路口时,掌门人却玩着《寡人之于国》里“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的把戏,还要同款讴歌“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本质上却是要让大量基层纵容个别群体乃至个别人的“由奢入俭难”,来推迟整个国家的“由奢入俭难”。

白宫官网在此打出标题:《创造历史》。这只能说明美国的历史确实太短,还要学习一个。

现在问题来了:今天是这样的一刀切。风水轮流转,明天会不会出现那样的一刀切?

不断靠一个法案去否定之前的法案,这是不是法制社会?

“大而美”法案将如何披着市场化外衣去削弱市场效率?

“大而美”法案遭遇到更深层次的诟病,就是内部勾稽关系的紊乱。包罗万象的话术只是陈旧的幕布,强行罩住了其中的千疮百孔。

说真的,读这部法案,眼睛累,心更累。近千页的篇幅,每一条都是指令型的条款,休说文本内部,连媒体和国会通稿里,也看不出对前后指令上下文之间关联的解读。

而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跷跷板一向屡见不鲜。削减普通劳工的医保、食品券来抵消成本,由此扩大的贫富差距,最终威胁的是财政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近期美国媒体有一个聚焦讨论的话题颇能验证上文的道理:看似压缩学贷上限、减轻学生负担,结果却是变相逼迫他们去借利息更高的民间借贷。

从大面上看,“大而美”法案对经济结构的冲击还可能来自以下方面:

减税中对金融产品的选择性规避和金融监管放松,其实反而会扩大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攘夺,制造业回流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在传统能源事实垄断的情况下,靠着强行排除新能源产业去放出的传统能源,能否保持价格的低廉,怎样去节制追求利润的盲动,看不出特朗普政府有任何对自己金主开刀的可能性。

在脱离产业基本面的情况下,先天性相信“税收减了,积极性高了”和念经其实没什么两样。在财政收入迅速萎缩的情况下,美国又要捡起一二季度打得一塌糊涂的贸易战,更是不啻于一把双刃剑插进喉咙后的左右摇摆。

也就难怪《经济学人》给“大而美”法案留下了这样的评语:充满短视、政治妥协,缺乏政策问责,没有深思熟虑的经济蓝图,将长期负面影响美国经济,但留不下积极遗产。名曰“美丽”,实际上非常“丑陋”。

翻遍整本“大而美”法案,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结合近期在俄乌、中东等一系列冲突中的表现,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国霸权的三根支柱正在继续以快于预估的速度衰朽。军事霸权已经变成了不敢大规模介入局部战争,公信力在递减。科技霸权遭遇了“大而美”法案,大量基础研究的经费都成为了“大美丽”的代价,连带高校正在被管控、教职员工的思想正在被倒查。

美国如今只能不断乞灵于金融和财政手段,把自己的雷向后递延,并尽可能以对外军售、债券认购、强推加密货币、关税和投资勒索等手段,逼迫其他国家绑在自己日渐残破的船只上,输有一阵是一阵的血,挥霍着美元和国家的信用。

美国资本市场的承压才刚刚开始。

可是,在特朗普吹嘘各行各业主要公司都在“排队支持‘大而美’法案”时,就连资本家们自己对此也是三心二意,马斯克与特朗普“反目成仇”、搞出新党的报道大家都看到了。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2万亿的品浩(Pimco)创始人比尔·格罗斯将美国政府比喻为“一个拿着一张信用卡的青少年”,并且“这张信用卡在必须还款之前是无限额的”。最可笑的是:“‘还款日’的到来不是以违约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美元走软和利率上升的形式。”

刚预测完美国离内战只剩最后一步的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再次发出警告,认为这“反映了一个宁愿迎合选民也不愿审慎行事的政治体系”。若维持当前路线,最终将导致债券市场下滑、严重的经济萎缩、或美联储不得不采取拉高通胀的干预措施,甚至是三者兼而有之。

发言的资本大佬里最有趣的,莫过于宾夕法尼亚共同资产管理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投资官马克·赫本斯托尔,看似在表达对市场的乐观:“有很多人想让资本运作起来,并且是在实际收益率看起来相当诱人的情况下。”“如果真的出现问题,美联储会想办法为任何供需失衡提供支持。”

翻译一下:投债是因为利率更高了,而只要美联储下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不过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回避直接触及一个话题,“大而美”法案荦荦大端,就和历届美国政府上任伊始的人员任命一样,本质上都在进行分肥,借着国家的领先优势躺赚躺赢,始终都在产业政策中来回翻烧饼,并以此为“预期”,动员大家齐做PPT。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过去十来年,看到美国产业协同、链式发展的案例越来越少了。因为恰恰是政府亲自主持着这个超级大国产业选择性的“圈地远动”,伴随着大量的党同伐异。

最终结果颇为讽刺:美股越来越高、产业却越来越弱;经济数据越来越好看,贫富差距却越拉越大,还有那居高不下的通胀。

他们还要PUA,说这叫做市场化,并远程养殖全球的喇叭歌功颂德。

市场何辜,长成了这个样子?

“大而美”法案通过之后,特朗普葫芦里还有什么药?

从“大而美”法案的通过中,我们还能总结出如下的信息。

一是特朗普政权在立法机构中的凝聚力,正在逼近临界点。法案通过固然是胜利,但却是皮洛士那样的“惨胜”。诚如上文所说,这样的法案只不过是去年共和党参选政纲的升级版,主要方向没有重大偏移的情况下,却在参众两院都低空飘过,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并且这种低空飘过,还是特朗普亲自上阵,万斯、约翰逊等人各种大会小会、电话施压、行政权力承诺,安抚保守派议员对支出削减的不满,还在社交媒体内外威胁反对者以巩固党内支持。

因此,一旦“大而美”法案无法达到特朗普所吹嘘的经济效果,发现就业、收入、物价没有改善后的民意出现逆转,特朗普钦点国会议员的“金手指”失效,如今强压的作用力有多大,未来反噬时的反作用力就有多大。近期连FOX民调选民对经济和通胀都失望大增,正是风起于青萍之末。

FOX的最新民调,靛色柱是认可,黄色是不认可,特朗普几乎在所有议题都优势不再。要是有去年大选时就在一块观察的老朋友该都记得,经济议题本来是懂王大幅领先哈里斯的,如今被秒杀成这样。

二是特朗普内政外交的大牌已经悉数打出,腾挪空间正在急剧收窄。“大而美法案”通过时,临近特朗普上任半年,但特朗普选举时主要政见已经悉数转化为了政策,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特朗普这几个月的表现已经是有目共睹,本文也没兴趣浪费比“一事无成”再多的篇幅去形容他的政绩。“大而美”法案相当于是给心脏病人打了一针兴奋剂,看起来在内政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实际上无非是在生死存亡的档口又发了一张半年后到期兑现的催命符。

如今特朗普的政策工具箱已经陷入了“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窘状,能够开辟的新战场越来越少,只能在老战场里越走越远、加大剂量。我们需要格外关注其在政绩兑现的缺口中,围绕转口贸易识别、科技封堵、金融资本绞杀等方向的“加大剂量”,美国一定会不惜自毁公信力,针对自己锁定的最大目标。

三是中美关系再未来半年内,反而会出现戏剧性的间战期。这是基于双方相互的战略需要,随着伦敦协议和“大而美法案”的通过,特朗普短期内政绩兑现的压力有所放缓,标志之一就是近期“白宫赢学”有所削弱,过去一周翻来倒去说的都是像国家公园保护“让美国再次美丽”、纪念葛底斯堡战役和美国国庆等场面上的内容。

而特朗普如果能实现访华,尤其是在抗战80周年期间实现访华,不仅有利于美国在中美贸易战间战期“备战备荒”,避免再度发生上一阶段贸易战那样各类必需品告罄的窘境。同样也有利于中国休养生息、稳住经济与外交布局的阵脚。尤其是争取美国总统在特殊时间的访华机遇,强化符合历史正义与现实潮流的叙事主导,并且进一步分化对方的意识形态。

此外,对于特朗普政权这样紧急凑合、行政经验严重欠缺、意识形态四分五裂的“缝合式”政权,相信我们也有动力做一些无关核心利益的让步,便于其维持得久长一些,因此在如今“内囊罄尽”,邀请其带着大批企业访华也是应有之义。

但是在此期间笔者也已经领教到一些人群的“真理向前一步,便成了谬误。”过分夸大中美间战与美国总统可能访华的意义,无视美国仍然在对中国供应链、技术、产业领域发起的局部攻势,无视上万家企业和千万职工深受其害的非关税致辞,又双叒叕开始自我设限,致力于“维护中美关系改善的大局”,甚至担心“美邦惊诧”。如此自弃话题引导能力,半年左右的时间一到,恐怕又将手忙脚乱。

不过我还是很有信心,不仅是对国力的信心,也是对国人警惕性的信心。经过这么多年拉锯,绝大多数人已经没这么好骗了!

还有一条,个人认为也值得长时间去思索,笔者称之为“武关时刻”——咱不能等到武关都丢了,再来问该怎么办。

秦王子婴不管有多少计诛赵高那样的贤明之举,一旦武关丢失,大军压境,也只能乖乖奉玺而降,这样积重难返的时刻,历史上屡见不鲜。

“大而美”法案颁布的时刻,美国离积重难返还有一段距离,但也是征兆日益明显。它已经证明,美国虽然霸权支柱犹在,但是核心领导层已经丧失了在全局视角下,重建经济政策联动的能力和心力,缺乏直面自身产业问题的勇气和志气,只能通过拆东墙补西墙、“我生病你吃药”的方式苟延残喘、坐吃山空,又向着临界点迈进了一大步。

一个国家,丧失自身的造血机能,纵使是超级大国,也会变得如此可憎可鄙。中国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变赶超为引领的关键历史时期,如何坚定脱虚向实,持续强化自我产业的造血能力;国家力量如何配合企业“出海”,去输出标准和公共产品,占据更多话语权和定价权;如何优化分配,对社会不合理现象防微杜渐,确保基本的公平正义……一言以蔽之,如何战胜历史周期律,为人类文明真正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这才是真正的“大而美”,我们早已不是隔岸观火,我们也不仅是身处局中。我们的引领,需要引领出一场文明的“破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