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中国太多,美国试图拉日韩出手“救场”

面对遥遥领先的中国造船业,美国企图拉拢盟友联手“制衡”中国,誓言要“重振美国造船业”。美联社8月17日报道称,两名美国国会议员正借访问韩国和日本之机,想方设法利用盟国的造船技术与产能来提升美国的造船能力,以应对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局面。

报道称,伊利诺伊州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塔米·达克沃思(Tammy Duckworth)和新泽西州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安迪·金(Andy Kim)17日抵达韩国,之后计划前往日本。他们打算与全球第二、第三大造船国的主要船企高层会晤,探讨建立合资企业的可能性,为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建造和维护非作战舰艇,并推动他们投资美国船厂。

达克沃思表示,美国现在的造船能力比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期更差,现有船坞老化,维修成本高企,舰艇动辄需要数年才能修复,“我们必须重建造船能力”。

作为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达克沃思希望此次日韩访问行程能推动美军、美国企业与外国合作伙伴一起设立合资项目,建造海军的辅助船只和陆军的小型舰艇。

达克沃思还希望促成合作,让美军能直接在印太地区维修舰艇。她称,“如果我们必须把舰船开回美国,等待两年才能修好,那对局势毫无帮助”。据悉,双方讨论的合作重点将是油船、货船等为海军和为军事行动提供支持的非作战舰艇。


伊利诺伊州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塔米·达克沃思 视频截图



美联社指出,达克沃思此行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誓言要“重振美国造船业”、吸引外国合作伙伴之际。美国在海军舰艇建造上远远落后于中国,这让美国政策制定者担忧,海上力量平衡或将倾向于已成为全球最大造船国的中国。因此,五角大楼在最新的年度预算中划出了470亿美元用于造船。

“美国造船业已经衰落,而中国造船业却一路乘风破浪。”英国《经济学人》早前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仅占全球商船产量的5%,如今已超过50%,稳居世界第一,而美国仅占0.1%。在海军舰艇建造上,中国产能是美国的230倍,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居世界之首,而美军舰队规模自冷战结束以来反而减半。

达克沃思也指出,美国海军辅助舰队正在老化且数量远远不足。去年美国海军的一项内部审查发现,其许多主要造船项目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年到三年。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海军部长约翰·费兰在国会听证会上展示了海军锈迹斑斑的舰艇,称特朗普多次告诉他“造船、造船、造船,把这些船从维修厂扔出去,修复该死的锈迹”。

一名美国水手清理海军舰艇上的锈迹。 美国海军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商船建造量仅占全球的0.1%,而中国占53%,韩国和日本紧随其后。

这让美国打起了日韩的算盘,企图借这两个亚洲盟国的技术来追赶中国。去年,韩华集团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费城船厂,打算为美国海军制造船舶。今年3月,韩华旗下船厂完成了美军一艘4.1万吨级干货与弹药补给舰的维修,这是自2024年7月双方签署美海军维修协议以来的首个项目。韩国主要造船企业现代重工集团今年6月也宣布,与美国爱迪生·舒埃斯特海工集团(Edison Chouest Offshore)签署协议,建立“为了建造美国商船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作为与美国政府关税谈判的一部分,韩国本月早些时候提议向美国造船业投资1500亿美元,支持特朗普“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口号。日本也在关税谈判中提出愿协助美国发展造船业。

但即便如此,也未必能解决美国造船业的根本困境。《经济学人》分析称,美国保护主义法律依旧限制海外合作,任何调整都充满了政治敏感。《琼斯法案》自1920年代起强制所有美国国内航运船只必须由本土建造、注册和运营。采购规则禁止美军在没有总统豁免的情况下从海外购买军舰,维修权限也受限。

而且,报道指出,美国国内造船产业链早已断裂,工人培养需要数年,老旧船厂即便引入外资也难以短期复兴。美国造船厂难以吸引工人,而日韩自身也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船厂不得不依赖东南亚外籍工人,韩国船厂中15%都是外国工人。

美国国内的既得利益者也强烈抵制海外合作。美国造船商委员会主席马修·帕克斯顿坚称,美国有足够的能力建造战斗舰和后勤舰,满足海军的维护需求,“向国外寻找船舶维护”的努力正导致裁员,冲击本土就业。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继续推进造船业的飞速发展。本月早些时候,中国通过合并两家造船企业,组建全球最大上市造船集团。美国《华尔街日报》形容此次合并由“对美竞争推动”,旨在降低成本、整合军民造船资源、强化中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不会轻易放弃,”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中国国有企业的黄光立教授说,“造船业是中国要打造的核心能力之一,而与美国的竞争将促使他们飞速升级。”

对于美国中国造船业的打压与污蔑,中国外交部此前多次回应表示,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为助力全球贸易发展、全球供应链稳定安全运转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