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特朗普的关税会逼死德日韩汽车工业吗



特朗普的关税战还没有最后尘埃落定,但汽车工业是重点目标,这是肯定的。

在2023-24年期间,美国汽车工业直接就业约280万人,美国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约1270万人,也就是说,汽车工人占产业工人22%,很高了。德国汽车工业直接就业约78万人,制造业总就业约667万人,汽车工人占11.7%。日本汽车工业直接就业人数约67万人,制造业就业总数约1100万人,汽车工人占6%。韩国汽车工业直接就业人数约36万人,制造业就业总数约440万人,汽车工人占8.1%。

这些数据的口径不同,未必完全直接可比,统一口径后可能会有出入,但作为概略数据,大方向明确:汽车工业是主要工业国家的主干工业,就业、产值、税收都是大头。特朗普对汽车工业下重手是有道理的,这也是MAGA族的基本盘。

特朗普一手加关税,一手鼓励在美国制造。德日韩汽车在美国制造已经不少,但直接出口也很多。2024年德国对美汽车出口价值约256亿美元,占出口总值1837亿美元的14%。2023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价值约400亿美元,占出口总值1410亿美元的28%。2024年韩国对美汽车出口价值约430亿美元,占出口总值1284亿美元的33%。对美汽车出口对德日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特朗普想把这些对美出口都转化为美国制造,最好利润留在美国,甚至归美国公司。但外国品牌、外国盈利、只是在美国制造也属于“可以接受”,因为雇佣美国工人、拉动美国供应链了。

问题是,德日韩的国内市场容量有限,美国市场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美国市场只有那么大,本土制造(包括外资美造)多了,进口就少了,这对德日韩的汽车工业就业是沉重打击。

中国曾经也是大市场,但德日韩品牌在中国节节败退,能活下来已经不易,吸收被美国市场“劝阻”的汽车出口绝无可能。全球南方也不行了,中国品牌到处追着德日韩打,德日韩品牌已经在靠惯性生存了,往前只看得到下坡路。中国电车要是打进全球南方的城市市场,那德日韩品牌还要惨。

日韩的国内市场有限。德国好一点,还有欧洲,但要面临法意等其他国家的竞争,靠国内市场是没法支持现有汽车工业的。要是汽车工业缩减,钢铁、塑料、机电等都要随之缩减,甚至有可能因为规模经济不再,而加倍缩减,缺口由竞争力更强的进口替代。泰国丰田已经在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了,因为日产的成本太高。

过去,美国市场是德日韩品牌的避风港。法意品牌自己不争气,美国市场进去出来好几次,总也站不住脚。但最为可怕的中国品牌因为政治原因被挡在门外。现在避风港不让进港了,德日韩品牌在中国品牌的台风面前怎么活下来呢?

德日韩品牌的美国工厂还在,问题是制造基地和总部分开后,空心化是长远问题,一有风吹草动就要有问题。苹果就是例子。苹果的设计和运营都是在美国,但制造在中国。产品设计在美国,但工艺设计在中国。模具怎么开,特种螺丝怎么造,这些细节问题都得在中国解决。现在苹果即使想在美国建厂,自己也解决不了工艺问题。只有产品设计而没有工艺设计,就好像只有数学定理而没有解题术一样,是没法做题的。关税战则打乱苹果的海外部署,刚从中国往印度搬家,可能还要接着搬,但搬来搬去还是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后面还有得头疼。

换句话说,德日韩汽车的制造基地美国化后,德日韩自己的汽车工业就空心化了,也会面临苹果差不多的问题。当然,国内市场还是可以支持一定的发展的,但供血不足,成长就歪歪扭扭。

德日韩汽车的未来在于直面中国电车的挑战,现在还看不出他们有正面硬钢的胆识和底气。但不硬钢怎么办?美国不给饭吃了,中国在抢饭吃,真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