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山东省青岛举行的资料照。 (新华社)
中方的工业实力难以单纯用数字概括,它在全球制造业的占比超过30%,超越美、德、日和南韩的总和。然而,这数字仍低估了中国制造在外国竞争对手和各国政府中所引发与日俱增的恐惧。
《经济学人》23日指出,由于陆企效率高,加上陷入国内价格割喉战,中国商品价格低廉,并持续下降。连续近3年的出厂价下跌使许多企业亏损,迫使它们迫不及待要进入利润较高的外国市场。如果以金额衡量,中国的出口成长令人印象深刻;若以数量衡量,则更是令人惊叹。
就在新冠疫情前不久,全球1/3的出口货柜装载着在中国组装、种植或加工的产品。如今尽管中国的国内生产毛额(GDP)只占全球的1/5,但出口货柜占全球的比重却超过36%。一位在中国的外国企业老板预见危机即将降临:「总有一天,中国和世界将无法吸收更多中国商品,而我认为,这一刻正在逼近。」
另一方面,中国正封锁境内重要市场。中共将经济与国家安全置于短期成长之上,新规限制了电脑晶片和医疗设备等进口。虽然中方受美国总统川普不断调整的关税影响,对美出口大幅下降,但中国今年无论对非洲、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出口,都创下历史新高,总体贸易顺差料将超过1兆美元(约30兆台币)。从巴西利亚到柏林和曼谷,政治人物都听到保护成熟产业,以免受中国竞争挑战的呼声。然而,也有许多政治人物希望,中国投资者能协助建立如电池工厂等未来产业,而这限制了他们与中国对抗的意愿。
当欧洲和其他外国领导人前往北京,请求给予该国企业更公平的待遇,或要求中方重新平衡经济;例如,让中国消费者有更多可支配收入时,中国官员毫不让步。一位西方外交官说,北京在表达对川普霸凌手段的同情之余,还威胁若外国政府限制中国商品流动,将会进行报复。当中方被要求停止供应俄罗斯用以杀害乌克兰人的无人机零件时,它则加以否认。这位外交官说,中国领导阶层显得「极有勇气」,他们认为,就算不赢得整场贸易战,自己在对抗川普的重要战役中也会获胜。
展望未来,中国的人工智慧(AI)机器人工厂备受瞩目。中方面对美国,对自身的影响力满怀信心,而对贸易伙伴来说,这种自信难以接受,但这种不妥协有更深的根源。分析指出,中方领导人喜欢支配全球制造业制高点的计画,并无意改变。改革派中国人与外国人一样,担忧这种制造业动能难以持续,但党内领导基层认为,川普采取的中式产业政策,如政府要求持有龙头企业股份,无异为他们的做法背书。
他们认为,自身对自力更生的执著名正言顺,尤其是在川普设法切断中国获得美国技术的管道,同时又推动向中国销售更多技术后。一位中国经济学家直言,美国「犯了大错」,它「唤醒了中国」,但却无法阻止中国发展出领先世界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