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巴基斯坦稀土刚运往美国,中方就堵住了漏洞

特朗普白白高兴一场,美国刚以为找到了破解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方法,但中方立刻出手堵住了漏洞。



(巴基斯坦向美国出口稀土)

据多家外媒最新消息,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再次升级,在美国宣布从巴基斯坦获得稀土矿产之后,中方的反制措施立即生效。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最新公告,中方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体制备等全链条技术正式纳入出口管制清单,并新增数种中重稀土元素为受控项目。

更具杀伤力的是,中方新规中专门增加了一条关键条款:凡境外稀土产品中若含有中国技术、设备或原材料,其出口都必须经中方审批。这一“技术追踪条款”,堪称对美国“长臂管辖”的精准反制,也等于是用美式逻辑封堵了美方的后路。



(巴基斯坦总理和军方参谋长向特朗普介绍稀土矿产)

据报道,就在最近,巴基斯坦刚和美国达成了稀土出口协议,两国在9月份签署了稀土开发谅解备忘录,10月初便通过瓜达尔港向美国运送了首批稀土浓缩物。作为回报,美国承诺向巴基斯坦提供5亿美元投资开发矿产,并给予部分关税优惠。巴总理兴奋地称这是“巴美合作的里程碑”,而特朗普当局更将其视为中国稀土管制的突破口,希望绕开中国的供应链封锁,为美国军工产业续命。

举例来说,仅F-35战机的生产,每架飞机就需417公斤稀土金属,而美国本土几乎不具备大规模提纯稀土的能力。去年,中国暂停出口含锑、镓等金属的部分产品后,美国防部的多家承包商几乎陷入危机。此时,巴基斯坦伸出“援手”,无疑让特朗普看到了希望。



(巴基斯坦总理和军方参谋长会见特朗普)

然而,巴基斯坦的这点稀土,对中国而言根本不是威胁。美国也高估了自己能在巴国重建稀土产业链的能力。巴基斯坦并无自主提纯体系,现有设备和技术均来自中国援建项目,其使用的萃取剂、分离设备乃至关键工艺软件,全是“中国制造”。

一旦中方的出口管制新规生效,任何使用了中国设备的提炼厂,都必须取得中方批准,才能对外出口含稀土产品。换句话说,巴基斯坦这艘开往美国的稀土货轮,其实还没驶出瓜达尔港,就已经被“套牢”了。


(中国开采稀土)

中方的这一步棋,可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美国最擅长的就是动用“长臂管辖”——凡是涉及美国技术的芯片或设备,就算在外国生产,也要受华盛顿管制。如今中国用同样的逻辑管理自己的战略资源,既合法、又正当,更彰显了大国的成熟与责任。

稀土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关系国家安全与全球产业链稳定的关键物资。中方建立完整的管控机制,不仅是对自身科技成果的保护,也是对全球资源秩序的保障。

从全球产业链看,中国的稀土地位几乎无法撼动。中国掌控全球约92%的稀土精炼产能、70%以上的重稀土提纯技术,拥有绝大多数核心专利。全球90%的稀土萃取剂产自中国,连美国的唯一一家精炼企业,也得将原矿送到中国加工。



(稀土是中国的重要出口产品)



所谓“去中国化”,更多是政治口号,而非技术现实。美国想要重建完整产业链,至少要投入500亿美元、耗时十年以上。眼下它能做的,不过是临时找替代供应,但只要离不开中国设备与技术,就绕不过中国的许可制度。

中方的这一连串动作,直击美国七寸。很快,美方态度出现了微妙变化。副总统万斯在接受采访时罕见释放善意,表示如果中国能“保持理性”,特朗普政府也会“采取理性方式”应对贸易争端。话语背后的潜台词非常明显——当中国真正拿出硬实力手段,美国不得不低头。



(特朗普和万斯)

这场博弈,本质上不是稀土之争,而是科技主导权的竞争。矿石谁都有,但把矿变成材料、再变成军工部件,这条链路谁能掌控,谁就拥有真正的战略力量。中国几十年深耕产业链的成果,如今终于显现出压倒性的威慑力。一句话,中国掌握技术,也就掌握了规则。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再响,最终也绕不过中国的稀土产业链,当今世界,除了中国,也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满足美国的稀土供应了,美方越早认清这个现实,放弃从实力出发和中国打交道,才是真正明智的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