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起火的事,已经挂在热搜上一天了。
这个热搜的具体内容,就是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了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涉事车辆为小米SU7。从现场流出的相关视频、图片以及现场目击者确认,驾驶员已不幸遇难。
据目击者发视频称,事故发生后,车辆发生自燃,两名市民挥拳砸向驾驶位的车窗处,无果。随后第三名市民跑到车门旁,尝试拉车门,后尝试脚踹,均失败。
事件发生后,小米汽车客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事发时间是凌晨三点,这个时段没有工作人员值班,他们未接到相关求助或报案电话。
而当这条新闻爆出来后,我看到了在一些媒体的评论区,有些留言是这样的:
嗯,我承认,这些评论在某种程度上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
而且其实我也是小米的用户,我确实买过不少小米的产品。但是此时此刻,我不想再帮这家企业说一句话了。
因为,我不敢。
为什么我不敢呢?
还记得前段时间某个厨子冒充小米高管的那件事吗?
当时我就写了这件事。
在当时的文章里,我一直在告诉我的读者,这个所谓的高管,我扒了一下,我发现这个所谓的高管和他的朋友(小弟),一直在互联网上发关于红酒相关的内容,而且疑似还开了一家MCN公司:
所以我当时就判断,这个事件,很可能就是一起炒作事件,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推广当事人的红酒或者MCN工作室。所以当时我在文章中,是这样写的:
而当时我的读者在看完我的这些分析后,也都纷纷认为这个所谓大佬很可能就是冒充小米高管的,这很可能就是一起炒作事件。
所以我当时写的两篇文章,其实就是在帮小米辟谣了。
但是最后你猜怎么着?
在我写完这些其实就是在帮小米辟谣的文章后,小米反手就把我举报了。说我侵犯了他们的商誉:
说实话,当时我是一脸懵逼的。我估计他们认为,在当时,只要你提这个事,不管你是帮他们说话的还是不帮他们说话的,只要是你提了这件事,那你就是让他们沾上污点了吧……
虽然当时我很懵逼,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举报我也是他们的权利。
我帮你说话,你反手过来举报我……嗯,那是你的权利,我没话说。
但是,当下次你再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即便你是对的,那我此时此刻,也不敢再帮你说话了。
毕竟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所以,当今天小米又在热搜上挂一天的时候,我是不想、也不敢再帮这家企业说一句话了。
现如今,我发现一些单位、一些组织或者一些企业(声明:这里我不是说小米哈,小米不要过来投诉我)里的某些人,一直想活在自我构建的“信息茧房”里。他们试图把一切外部评价,无论是好评价还是坏评价,都视为对自身绝对权威的挑战。
我知道,这类人他们害怕的,其实不是负面评价,而是任何不受控的变量。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他们妄想建造一个绝对安全的无菌室,来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洁白无瑕的榜样。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对外部评价极端敏感,试图给自己创造一个无菌室,这种行为其实是对自身实力的深度怀疑。
真正的强者,肯定会把外部评价都当成一个“产品经理”。这类人,他们知道如何在外界的褒奖中找优势,更知道如何在外界的批评中补短板,他们知道如何理性地看待外界评论。
但那些把一切外部评价都当成“玷污了自己的纯白”,试图销毁任何外部评价的行为,这种行为看似在保护自己,实则在向大众宣告——我们已经恐惧到经不起任何目光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大环境就像一个江湖,而江湖讲究的则是人情世故、信息往来。但是一些人呢,则把自己活成了江湖公敌,见谁灭谁。他们估计永远也不敢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真正的强大,是海纳百川;而真正的虚弱,是四面树敌。
一个听不进任何好话和坏话的机构,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在构建一个不断缩小的认知闭环,在这个认知闭环里,他们的内心只有自己在自导自演。
当一艘船的雷达只允许听到自己的回声时,那么这艘船离撞上冰山,大概率就只有一步之遥……
对于这艘船,就让它一直往前开吧,挺好的;而对于一些新闻,就让它一直在热搜上挂着吧,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