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5年度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作为每年诺贝尔颁奖季压轴揭晓的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今年奖金总额为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25万元人民币。
自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始颁布,该奖共计颁发56次,96人摘得桂冠。其中,26位获得者为独立获奖,2位和3位获得者分享诺奖的次数分别为20次、10次。
截至目前,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埃丝特·迪弗洛,2019年获奖时为46岁。当时她与其丈夫阿比吉特·班纳吉以及哈佛教授迈克尔·克雷默共同获得诺奖,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最年长的得主是里莱昂尼德·赫维奇,2007年获奖时已90岁,彼时,其与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共同获奖,以表彰其“奠定机制设计理论基础的工作”。
另外,已经有3位女性经济学者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包括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丝特·迪弗洛,以及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克劳迪娅·戈尔丁。其中,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2009年,她因在公共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而获奖,特别是她对共同财产制度的研究。而克劳迪娅·戈尔丁于2023年获得诺奖,以表彰她在提高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1人拿一半奖金,另外2人分享另一半
当地时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表彰他们解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据悉,诺贝尔经济学奖今年奖金总额为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25万元人民币。其中,一半奖金授予莫基尔,另一半奖金则由阿吉翁和豪伊特共同获得。
乔尔·莫基尔,1946年出生于荷兰莱顿。1974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菲利普·阿吉翁,1956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987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彼得·豪伊特,1946年出生于加拿大。197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布朗大学教授。
诺贝尔经济委员会表示,3人获奖源于“他们展示了新技术如何推动持续增长”。颁奖词如下: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世界历史上首次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这使大量人口摆脱了贫困,并为我们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解释了创新如何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技术日新月异,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新产品和生产方式层出不穷,循环往复。这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从而提高了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健康和生活质量。
然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恰恰相反——停滞是人类历史上的常态。尽管时不时有重要的发现,有时这些发现会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收入,但增长最终总是趋于平稳。
乔尔·莫基尔运用历史资料,揭示了持续增长成为新常态的原因。他证明了如果创新要在自我生成的过程中相互成功,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某样东西有效,还需要有科学解释为什么有效。后者在工业革命之前常常缺乏,这使得难以在新的发现和发明基础上进行建设。他还强调了社会对新思想开放和允许变革的重要性。
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威特也研究了持续增长背后的机制。在1992年的一篇文章中,他们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来解释所谓的“创造性破坏”:当一种新的、更好的产品进入市场时,销售旧产品的公司就会遭遇失败。创新代表着新事物,因此具有创造性。然而,它也具有破坏性,因为技术过时的公司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获奖者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创造性破坏如何引发冲突,而这些冲突必须以建设性的方式加以处理。否则,创新将受到现有企业和利益集团的阻碍,从而面临被置于不利地位的风险。
“获奖者的工作表明,经济增长并非理所当然。我们必须维护创造性破坏背后的机制,这样我们才不会再次陷入停滞。”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约翰·哈斯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