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刚美国霸凌讹诈,中方稀土管制等反击组合拳,打得一众美政府高官语无伦次,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是典型之一。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贝森特10月13日接受该媒体采访时,念念不忘中国对稀土的全面管制,还打起转移矛盾的小算盘,抹黑称中方这么做是想把“所有人拖下水”,试图损害世界经济。
言语间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
贝森特不是头回这么说了。

10月1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
就在早些时候的福克斯商业频道节目中,贝森特为对华关税降调的同时,又指责中方管制是在“对抗全世界”。
他不仅臆想美国此前的限制对中国“影响很大”,称华盛顿已准备好实施“强硬的反制措施”,还暗戳戳拿30多万在美中国留学生发出威胁,全然一副黔驴技穷之姿。
在贝森特抛出这些言论几天前,中国公布了对稀土和关键矿产供应的广泛限制措施,急得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100%关税的讹诈,但他两天后又放软语调,称“不用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中方稀土管制的全面升级,深深刺痛了美国人。《金融时报》披露,中方此次反击大大出乎美国官员意料,但也有人指出,其实中方今年夏天就曾向美方发出过警告。
一位美国高级官员称,中方8月就预示了目前采取的许多反制路线,会实施超出所有预期的报复,而美国将面临“地狱之火”。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双方未能达成协议,美国已经起草了将采取的“反制”措施。该人士称,本周七国集团(G7)部长们在华盛顿出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时,美国将优先讨论这一问题。
混淆视听的贝森特,显然无法欺骗世界。毕竟人们心里清楚,今年以来在关税等国际问题上,真正与全世界对立的到底是谁。
而美政客之所以大呼小叫,转移视线,也正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才是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
14日,商务部发言人重申,关于稀土等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措施,是中国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做法。中国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对符合规定的申请将一如既往地予以许可,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
反观美方,长期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对华采取歧视性做法。特别是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以来,美方持续新增出台一系列对华限制措施,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严重破坏双方经贸会谈氛围,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关于关税战、贸易战,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发言人掷地有声,“美方不能一边要谈,一边威胁恐吓出台新的限制措施,这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
中美将全世界卷入贸易战“交火”

特朗普总统对进口至美国的大部分钢铝产品征收50%的关税,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对钢铁产品加征关税。 Desiré van den Ber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全球主要经济数据分析机构之一周二发布了最新经济报告,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出的折中预测远未能反映出全球经济正经历的剧烈动荡。
就在IMF筹备报告期间,一系列新动态已在改变当前局势。美国对进口木材、家具及橱柜加征的关税已于周二正式生效,此举预计将推高住宅建造成本。同日,中美两国相互加征的首轮船舶港口费也同步落地。
周二的贸易局势变动不过是特朗普总统誓言打破全球经济秩序所引发连锁反应中的一个环节,后续还将有更多变动。
上周,中国政府决定大幅加强对稀土金属的出口管制。稀土金属是制造半导体、手机、风力涡轮机及几乎所有现代电子产品的关键材料。此外,针对电动汽车电池生产所需设备的新限制措施,也定于下月正式生效。
特朗普最初的怒火在上周末有所缓和,此前他的回应导致股市出现自4月首次宣布大规模加征关税以来的最剧烈下跌。尽管如此,他威胁要对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加征100%关税的提议仍是悬而未决。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正引发全球连锁反应:中国出口限制措施冲击欧洲汽车制造商,美国对中国制造船舶的收费则影响外国船运企业停靠美国港口。 Erin Schaff/The New York Times
“美中关系极不稳定,”伦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波特斯表示,“人们根本无法预测第二天会发生什么,而这正是本届政府的典型特征。”
这两个经济超级大国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正使其他国家——几乎是所有国家——陷入夹缝之中。例如,中国对金属和磁体的出口限制,将影响到使用这些材料并在欧洲内部跨境运输的欧洲汽车制造商;而针对中国制造船舶的收费,即便对停靠美国港口的非中国航运企业也同样适用。
周二,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报复力度,将韩国航运企业韩华集团的五家美国子公司列入制裁名单,指控这些子公司“支持和协助”美国在造船业的相关行动。
北京和华盛顿实质上还在迫使全球各国选边站。作为全球最大的中国汽车买家之一,墨西哥在特朗普政府的大力游说后,于上月提议对中国汽车加征50%的关税。
与此同时,印度与中国的关系愈发紧密。此前,白宫对新德里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不满,对印度商品加征最高50%的关税。8月,印度总理莫迪七年来首次访华,出席一场安全与经济会议——印度领导人借此公开表明,若特朗普政府继续针对印度实施惩罚性措施,印度仍有众多盟友。

北京和华盛顿正施压各国选边站队。在美国游说下,中国汽车的主要买家墨西哥上月提议对中国汽车征收50%的关税。 Benedicte Desru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全球贸易政策的变动既有快速的推进,也有缓慢的发酵,其影响广泛且难以预测。
今年夏季,当特朗普宣布计划对大多数进口钢铝加征50%关税时,英国钢铁制造商曾感到庆幸——英国政府已与美方达成协议,其钢铁产品仅需缴纳半数关税,即25%。
但上周,欧盟宣布对进口至其27个成员国的钢铁征收惩罚性关税后,英国业界的情绪急剧恶化。该政策给英国钢铁业带来沉重打击,因为英国钢铁近80%的出口流向欧盟。
然而,英国并非该政策的目标——这些举措的矛头指向北京和华盛顿,英国只是被波及的旁观者。
欧盟此次加征的50%关税主要针对中国,中国被指向全球市场倾销低价钢铁。该关税政策的另一目的是使得欧盟在与美国谈判时占据更有利地位。
“欧盟准备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保护本国经济免受全球产能过剩的影响,”欧盟执行机构上周表示,“我们将继续探索与美国的合作途径。”

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冲突正引发连锁反应——中国制造的船舶在停靠美国港口时面临额外收费。 Scott McIntyr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保护主义的势头也在蔓延,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均已采取措施保护本土钢铁企业。
不过,伦敦商学院教授卢克雷齐娅·赖希林表示,尽管贸易政策频繁变动,全球经济仍将保持高度一体化,即便经济重心正从西方转向亚洲。
目前,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长均在放缓,短期和长期前景均充满普遍的不确定性。
伦敦商学院的波特斯如此总结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态势:“中国的目标稳定、明确且坚定,而特朗普政府的观点和政策每天都在变化。”
“当前的不确定性程度极高,”他还说。“这无疑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