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四轮贸易谈判的核心人物,美国财长贝森特周三在谴责北京最新管控稀土举措是“与世界对抗”的同时,公开点名指责中方代表团中有一名“较低级官员”“精神失常”。这就是位置次于中共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何立峰的 正部级国际贸易代表兼商务部副部长李成刚。贝森特为何要在外交场合指名道姓指责中国的一名谈判高官?
贝森特指责李成刚“无礼”,“不请自来”华盛顿,发表煽动性言论,威胁如果对停靠美国港口的船舶征收港口运输费,中方将引发全球混乱。贝森特指其在推出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方面“任意妄为”,但贝森特称他不相信中国希望成为混乱的制造者。
贝森特的表述直白得令人惊讶。这位直通特朗普的美国高官谴责“较低级官员”,轻轻放过了何立峰,乃至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一些分析认为贝森特这样做是以进为退,留有余地,把锅甩给李成刚,为他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的后续谈判留下空间,也为特朗普与习近平可能的会晤铺路。
美中经过四轮贸易谈判,达成贸易休战,然而一夜之间“灰飞烟灭”,“肇事者”当然是中国商务部的一纸“禁令”,该部10月9日出招,以中国国家安全为由,严厉管控稀土及与稀土相关的技术项目出口,美国旋即认定北京在尝试“长臂管辖”,把手伸向全世界,企图卡住美国的咽喉,特朗普随即威胁11月1日起将把对中国关税提升至100%。
美中4轮谈判,对美方而言大约最关键的协议就是中国同意放松稀土出口,中方10月9日的稀土公告很突然,完全是一种要与美国彻底翻脸的感觉。北京的做法成谜?
中国商务部周四承认,这是对美国商务部9月29日“出台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穿透性规则,事实上将数千家中国企业延伸列入‘实体清单’的反击”。中国商务部还补充说,中美马德里谈判之后,“美方密集出台20项对华打压措施”,其中包括“不顾中方磋商诚意,执意于10月14日落地对华造船“301”调查港口费措施”等等。
纽约时报周四在“中国对特朗普亮出最强底牌,妙招还是昏招”一文中披露的细节发人深思。该报援引与中国官员交谈过的分析人士表示,中方认为美国商务部9月29日的决定,是特朗普政府中鹰派成员所为。北京的感觉是,专注于加沙谈判和美国政府停摆的特朗普“需要意识到这些举措的后果”,于是,北京通过向美方发起强烈反击来提醒特朗普,“必须亲自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而不是放任‘鹰派人士’破坏两国关系。”
怪罪“鹰派人士”,认为特朗普本人“不意识”,于是其手下的人士乘其忙于中东事务之际从中搅局,贝森特对李成刚的指责表面看似乎如出一辙,指责“较低级官员”“任意妄为”。然而紧接着一句“不相信中国希望成为混乱的制造者”,棉里藏刀,话锋指向中国的统治者。
在外交场合公开点名指责中国官员李成刚,但随后又放缓语气,认为中国对对话解决问题持开放态度,而且据他了解的信息,特朗普总统仍打算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久后会面,软硬结合,其中利害,北京自己权衡吧。
北京的稀土牌是否打过了头?中共四中全会临近,习近平此举应是向国内民众展示实力:中国绝不会向美国让步。纽约时报援引分析指出,“中国误判了形势”。面对房地产危机与通缩,出口已是中国经济为数不多的增长动力之一,这样做只能加剧贸易紧张局势。“这是一种吸引特朗普关注的糟糕方式。”
中国过于自信,以为这样做能够让华盛顿撤回其最新的制裁措施,同时避免全球范围的反弹。然而北京的决定已经引发强烈的反弹,七国集团正在磋商对策,意识到危险的欧盟也准备与七国集团统一行动。
周四主持七国集团圆桌会议的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就表示,中国可拿稀土卡脖子于一时,岂能永久?相信七国集团可减少对来自中国的稀土依赖。
北京继续沿着10月9日稀土公告的思维前进,中国商务部周四驳斥贝森特“无端指责”李成刚,要求“美方能够认识到自身错误行为”,颇有孤注一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