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中全会周四进入最后一天,中共高官们齐聚北京审定第十五个“五年规划”,观察家们正密切注视着习近平和他的官员们将如何设法应对一些重大的经济难题。
2025年10月20日,中国山东省青岛港的航拍画面显示港口内的船舶和集装箱。 via REUTERS – CHINA DAILY
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深刻的转型,习近平和他的官员们却面临着人口老化、国内消费低迷以及出口受地缘政治威胁的形势。一些专家对法新社表示,北京面临的重大经济难题主要有三点:
消费低迷
80年代初期开启的经济改革在对外出口和大规模投资基建的刺激下引发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如今,许多专家认为,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和地缘政治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应转向更侧重国内消费的增长模式。
然而由于房地产危机,社会保障体制薄弱,以及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导致民众消费低迷。
中国当局周一宣布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同比放缓,澳新银行分析师邢兆鹏指出:“周期性与结构性因素共同导致了私人消费疲软。”在此背景下,预计中共全会将“着力解决收入不平等和社保覆盖不足的问题”。
贸易紧张
美国总统特朗普年初启动的美中贸易战以及美欧贸易摩擦,使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面临威胁。
中国目前还在抵抗,主要通过将其部分商品输出到东南亚等地以弥补对美出口带来的损失,但中美分歧加剧,北京利用其在稀土领域的支配地位作为谈判筹码,对这些战略性材料实施域外限制。
这些措施引发的动荡一直波及到欧盟,27个成员国负责官员应与中国官员近期就稀土问题展开“紧急谈判”。
但美国惠誉集团旗下BMI公司周二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尽管打破中国在这一关键领域主导地位的努力将不断加大,但“北京的影响力在短期或中期内不会减弱”。
产能过剩
中国的工业产能过剩引发世界性担忧,从太阳能板到电动汽车再到纺织品,廉价的中国产品大规模涌入全球市场。
野村证券分析师在中共四中全会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自2021年房地产泡沫破裂以来,中国已转向“以制造业和投资为导向,以弥补国内消费疲软”的模式。“但由此导致关键工业领域产能过剩,迫使中国增加出口。”
与此同时,在曾经繁荣的房地产行业陷入危机后,抑制了中国国内对钢铁、混凝土和玻璃等材料的需求。
野村证券认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挑战将是“整顿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