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美今天的谈判,美方很可能会做出妥协(组图)

10月24日,就是万众瞩目的中美马来西亚谈判。

虽然从今年4月份开始,中美谈了好几轮都没啥成果,但是10月24日可能会不一样,这一次美方很可能会做出重大妥协。

讲一讲其中的逻辑。

自从中方发布史上最严厉的稀土管制新规之后,中美博弈对抗有升级的趋势。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被大众忽略了,这些细节可能是揭开中美博弈升级原因的钥匙。

最近媒体报道,在中方发布稀土新规之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给中方打电话,却被中方拒接了。

这就有点奇怪了。

最近商务部发言人就公开表示,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既然有这个谈大门敞开的表态,为什么又拒绝接格里尔的电话呢?这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呢?

这还真不是自相矛盾。

与老美斗了好几年,过去我们对老美的基本态度是,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这个表态是谈在前,打在后,最近这个表态文字没变,但是次序却变了——打在前,谈在后。

这可不是简单次序变化,而是对美斗争策略重心的变化!

谈在前,意思就是以谈为主,实在谈不拢了再打,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克制的力求维护斗而不破的策略。

打在前,意思就是以打为主,一定要把老美打痛了,我们再坐下来谈,这是一个坚定的不怕与老美脱钩的斗争策略。

为什么有这个策略的变化?

因为老美太傲慢,并且言而无信!

自4月中美贸易战之后,中美双方在伦敦在西班牙在瑞典连续谈了好几轮。

虽然后续没什么进展,但是双方基本达成一种默契,就是不能单方面升级非贸易壁垒。

结果呢?

中美马德里谈判结束才过了二十几天,老美商务部就整出一个大动静——

把中国大量公司列到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并且通过所谓的“股权穿透规则”无限制扩大制裁范围,导致高达几千家中国企业上了老美的制裁清单。

与此同时,老美还执意推进针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的301措施,并且以芬太尼为借口,对我们化学公司进行制裁。

在美国人眼里(以格里尔为代表),美国可以肆无忌惮打压其他国家,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这还怎么谈?

谈多久,谈什么都没有意义了。

也只有打了再说,至少也要把美国人打痛了再说。

这就是中方调整对美斗争策略重心,将打放在前面的原因。

为什么不接格里尔电话?

因为你格里尔与贝森特都是9月份中美马德里谈判的参与者,结果中方在TikTok做出让步,让你们欢天喜地回去给特朗普报喜,然后你们反手就给中国搞出几千家公司的制裁名单出来!

那么在中方反制之后,这两个马德里美方谈判代表是什么反应呢?

格里尔面对媒体采访时这么说的:中国不能一边反击美国,一边觉得自己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合理的……

你看看,格里尔还是美国优先那套思维。

美方言而无信对中方的遏制与打压视而不见,反而指责中方的反制做得不对。

贝森特反应则更加阴险。

近日,贝森特多次指名道姓,攻击我们首席谈判代表,声称其“无礼”,“战狼”,“失控”等等。






大国谈判博弈,一方对另一方谈判代表人身攻击这是非常罕见的,在外交上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贝森特将中美谈判代表闭门磋商的一些细节公布给媒体,并且给我们谈判代表扣上各种帽子。

比如,给媒体透露,我们谈判代表在谈判期间,当着美方的面打电话给国内要求查处英伟达,并且示意翻译将这个电话现场翻译给美方代表。

这就让贝森特很破防,给中方代表扣了一顶“无礼”、“失控”的帽子。

再有就是故意歪曲理解中方代表的发言。

本来我们代表发言警告美方不要“引火自焚”,但是美方给媒体透露却变成,中方代表警告美方将“面临来自地狱的烈火”,由此再次给中方代表扣一顶“战狼”的帽子。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贝森特现在发动对中方代表的人身攻击?

原因有三。

其1,把水搅浑,推卸责任。

目前中美斗争升级责任都在美方背信弃义的挑衅,这是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的事情。

现在美方发动对中方代表人身攻击,就是希望把水搅浑,把中美谈判破裂,斗争升级的责任归结于中方代表的“无礼”,“战狼”,“失控”等等个人原因。

其2,企图利用人身攻击逼迫我方代表恢复与美方的接触。

根据外媒报道,在中方出台严厉反制美方的稀土管制措施之后,特朗普召集团队了解中方反制原因。

然后才知道是商务部部长卢特尼克搞了穿透式制裁清单,直接波及中方几千家企业。

当时特朗普就将卢特尼克训斥了一顿,并且说我们的政策不能被卢特尼克绑架。

在训斥卢特尼克之后,特朗普还删掉了之前发布的威胁要在11月1日对华加征100%的推文。

这个事不但是卢特尼克的独走,贝森特与格里尔也是有责任的。

在卢特尼克独走的时候,这两个马德里谈判的负责人既没有制止,也没有给特朗普汇报。

现在整得事情不可收拾,让特朗普很恼火。

偏偏格里尔捏着鼻子准备给卢特尼克擦屁股的时候,中方又拒接格里尔电话,这就是把贝森特与格里尔架在火上烤了。

所以贝森特才会在媒体上大放厥词,对中方代表进行人身攻击,企图用这种下三滥的方式逼迫中方恢复与美方的接触。

其3,企图用对中方代表的人身攻击制造舆情压力逼迫中方换人。

如果中方谈判代表换人,就有可能恢复与美方的接触;另一方面,新任的谈判代表在与美方接触的时候必然更加谨慎,也有更大概率寻求与美方达成新的协议。

以上就是美方的企图,但是说实话,堂堂大国使用这样的手段确实很LOW,很不体面。

但是我觉得美方这些如意算盘大概率这一次是难以得逞的。

为什么?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在一些重要位置上谁能上谁不能上很大程度不是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要看大势。

这个大势就是路线问题。

教员曾经说过,路线决定了,干部就是关键。

为啥是关键?

因为干部是决定这个路线是否能贯彻下去的灵魂。

以南宋为例,站在赵构的立场,如果路线定的是谈,那么就一定要用秦桧为丞相;

反之,如果决定要打,那就一定要提拔岳飞为枢密院正使。

所以要了解南宋基本政治路线是什么,这个不要看赵构说了什么,而是要看关键重要岗位是谁在上面。

回到当下中美博弈的主题。

2018年贸易战才开始打的时候,当时我们基本路线就是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是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谈在前,这是比较克制并且力求维持与美方斗而不破的斗争策略。

后来证明这条路完全走不通,主要是特朗普毫无信义。

你越是要维持斗而不破,特朗普越是觉得可以极限施压捞取最大的好处。

现在我们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是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打在前,所以我们首席谈判代表就是他。

在过去世贸组织谈判中,他就以硬朗而著称,所以他在与美方谈判时表现强硬就不足为奇。

这不是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贯彻打奉陪到底的既定路线。

很明显,美方代表对于中方的策略转变很不适应,主要还是同行的衬托——

美方在与其他国家代表谈判时,面对的都是滑跪,转头遇到中方代表就踢到了铁板。

所以,贝森特对中方代表的人身攻击与其说是对个人的攻击,还不如说是对中方强硬路线的不满。

人事即政治,政治即人事。

所以不管美方怎么对中方代表的攻击,哪怕是喊破了喉咙也没啥用的。

强硬路线是国家决定的,所以才会派他当谈判代表,而不是因为他当了谈判代表,搞得中方谈判立场非常强硬。

事实证明中方斗争策略的调整是非常正确的。

10月18日,形势峰回路转,贝森特与我们何副总通话,双方约定10月24日在马来西亚进行磋商与谈判。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之前格里尔给我们谈判代表打电话我们不接,现在何副总不但接了贝森特电话,还答应未来在马来西亚会晤谈判呢?

简单的说就是,为什么在短短几天时间,中方态度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

中方的立场与策略是一致的,不可能在几天时间出现变化。

所以唯一符合逻辑的解释就是,美方向中方释放了妥协与让步的信息。

那么美方释放的妥协与让步的信息是什么呢?

10月20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就有外媒记者向我们发言人提问:

据美方公布的消息,在未来的马来西亚谈判中,美方将以大豆、芬太尼、稀土作为谈判的主题,请问外交部有何评价?

这个信息太关键了!

表面上看,这三个主题都是美方的诉求,包括美方希望中方继续购买美国大豆,美方希望中方加强对芬太尼出口的管制,美方希望中方放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

但是这不符合逻辑——

中方从拒接美方电话到不但接了电话甚至答应与美方会晤磋商,难道就为了无条件满足美方各种诉求?

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所以,美方提出的这三大谈判主题中一定有美方准备妥协的内容。

那么这个准备妥协的内容是什么呢?

我们用排除法就可以得出结论——大豆不可能是,稀土也不可能是,唯一可能是就只有芬太尼了!

特朗普上台之后,以中方管制芬太尼不严为理由,对华商品先后加征了20%关税。

谈芬太尼问题就不可能不谈这20%新增关税的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大胆的假设——

美方向中方释放的妥协与让步的信息就是——只要中方象征性的加强对芬太尼出口的管制,那么美方就可以取消对华产品加征的20%关税!

当然,美方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妥协——

取消芬太尼加征的20%关税,换取的是中方继续采购美方的大豆。

大豆这个太重要了,中方再不采购美国大豆,美国农业甚至是美国化工业、能源产业都有大麻烦(详见我之前的文章《中国大豆反击战,彻底动摇美国国本》)。

另外,中方恢复对美国大豆的采购还有额外的好处,这就是可以打压国际大豆价格。

前段时间,因为中方停止采购美国大豆,承包了巴西超过90%大豆出口,巴西大豆居然坐地起价开始涨价了,其价格甚至超过美国的大豆!

从这个角度讲,中美双方确实是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大豆与稀土是中方卡住美方脖子的两个抓手,美方仅仅是用取消20%芬太尼关税就要换取中方继续采购美国大豆以及取消稀土管制是不够的。

美方还得释放另外的诚意——至少也要把中美马德里谈判之后美方各种不合理的制裁措施全部取消。

如果能做到这些,我觉得是中方一次了不起的阶段胜利。

为何?

自从特朗普对全世界发起贸易战而来,美方给自己最亲密的盟友(比如英国)待遇都是单方面加征15%的关税,对日本欧盟待遇则是单方面加征15%关税,并且日本与欧盟还要承诺对美大量的投资。

如果中美能达成上述协议,那么就是中美互相加征10%关税而已。

中方竟然是美方加征关税最低的一方!并且中方还反制了美方10%关税!

如果能达成这个协议,不知道英国、欧盟、日本会是啥心情?

如果能达成这样的协议,从四季度开始,中国对美出口将大幅度增长,东南亚与墨西哥这些传统做中美转口贸易,洗澡商品的国家估计连口汤都剩不下了。

以上预测是否正确,未来几天即可揭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