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百亿美元贷款 中东油王日子不好过了(组图)

01 土豪家也没有余粮油价下跌,中东油王的日子不好过了。

近日,沙特阿拉伯被曝正在向华尔街多家大银行寻求约100亿美元巨额贷款,这也是沙特近年来最大一笔公开贷款,向来以“不缺钱”著称的中东土豪,怎么突然就要靠贷款度日,莫非是油王家里也没有余粮了?

虽说离贫困线还远着,但沙特近年的财政状况确实出了点问题。今年一季度,沙特录得了超33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延续了2024年全年约300亿美元赤字的颓势,官方预测未来数年国家将会继续维持财政赤字状况。

作为一个活在油田上的国家,造成沙特这轮财困的根源显然跟国际油价变动脱不开干系,受到全球经济下行需求减弱和美洲原油增产等冲击,过去一年布伦特原油价格从超过80美元/桶一路下滑至当前约65美元/桶,远低于沙特维持财政平衡所需的90美元/桶安全线。

为了稳住油价,由沙特领头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合作联盟OPEC+近年频繁通过减产自救,尝试通过控制原油供给维持价格,然而市场对此似乎并不买账,据国际能源署此前已经表示,即使OPEC+完全不增产,到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也将面临过剩。于是,在长达数年的日均220万桶减产措施不见明显成效后,各大OPEC+加盟国一致达成共识,与其放着不卖倒不如少赚当赢,从今年年中陆续恢复增产以保住市场份额。

减产对峙结束,中东各大产油国再次恢复在油田上躺赚的好日子,然而对于当下正处于国家转型关键阶段、急需用钱的沙特来说,这可算不上什么好消息。

作为国际投资市场上最活跃的新晋玩家之一,沙特的名字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全球各大新兴产业中,从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到新能源汽车、体育电竞行业,只要是能砸钱参与的成长型项目,沙特几乎都投了个遍。

从守着油田安稳度日到面向新兴产业积极进取,沙特近年来开启对外买买买、对内造造造的无限制烧钱模式,目的是摆脱国家对石油依赖,实现经济多元化,而所有这些耗资庞大的激进改革变化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现年40岁的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

2015年1月,年逾80岁的老萨勒曼接任逝世的阿卜杜拉正式成为沙特新任国王,在上任两年后,老萨勒曼一改沙特王室过往“兄终弟及”的世袭模式,正式任命当时已经坐拥国家军事、行政、财政实权的八王子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为新任王储。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左)和沙特国王萨勒曼(右)

作为老父亲意志的执行者以及一名坚定的改革派,萨勒曼在2016年提出了“沙特愿景2030”计划,旨在通过资本市场改革、巨型项目建设和债务融资,加速推动非石油经济增长,助力沙特成为伊斯兰世界心脏、世界投资强国和亚欧非枢纽。而所有这些举措,都离不开最关键的资金问题。

为此,小萨勒曼通过组织改革,将国家财政储备的钱袋子公共投资基金PIF打造成一个推动沙特经济现代化的国家控股资本集团,通过加大国家财政盈余、外汇储备和石油出口盈余资金流入,在不到10年内,PIF的基金规模便从2015年的1500亿美元增长至当前近万亿美元,而通过本人出任董事会主席一职,小萨勒曼拥有了这些资金的重大决策权,并由此开启了沙特近年“追英赶美”的激进改革。

然而,从安逸的油王土豪到激进的全球化投资人,沙特交过的学费也不少。

2016年,孙正义以“平均1分钟募资10亿美元”的节奏,在一场45分钟的演讲中让PIF豪掷了450亿美元,沙特由此成为了软银愿景基金背后的最大金主,然而在2022年愿景基金一场320亿美元的亏损风暴,直接导致了当年PIF高达156亿美元的综合亏损。

仅仅一年之后,百年国际大银行瑞信遭遇财务暴雷,被迫以腰斩价卖身瑞银集团,作为瑞信的第一大股东,沙特在这场收购战中损失超过10亿美元。

这些只是沙特近年全球范围内大举投资失利的冰山一角。

与国家主权基金追求稳健和多元化资产配置相反,PIF所扮演的国家转型机器角色注定其对高风险资产和新兴产业的集中暴露较高,缺乏成熟的风险对冲机制,一旦油价下行或宏观经济波动,PIF的资金链随时承压。

很显然,当下油价下行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而一向以“撒币”为荣的沙特资本,也终于尝到了缺钱的滋味。

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沙特早在去年宣布计划大幅削减海外投资约三分之一,从原来的30%降至18%-20%,这一举措标志着PIF结束了过去十年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投资,转而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国内经济建设中。与此同时,沙特还同步开启了大规模发债模式,2024年包括沙特阿美在内的国家和政府实体发行了约500亿美元债务,成为新兴市场最大借款人,预计今年仍将保持大规模的债务发行。

在国际油价持续下行的当下,10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只是沙特目前财政状况的缩影,随着愿景2030继续推进,沙特的财务状况仍将继续承压,而与外部激进投资相比,沙特更大的资金问题还在于本国多项庞大的基建项目,其中争议最大的无疑是一度震惊全球的NEOM未来城计划。

02 沙漠造城的理想与现实

作为沙特改革和“愿景2030”的重要部分,沙特NEOM未来城项目自公布开始,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2017年10月,小萨勒曼宣布要在沙特西北部塔布克省打造一个科幻级城市,项目规划占地2.65万平方公里,原定计划于2040年初步建成,到2045年可以容纳900万居民,整个项目的目标是建成一个完全依赖可再生能源的人工智能城市,初期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项目将会为沙特GDP提供千亿美元贡献。

具体来看,作为项目重心的线城(The Line)是一个长达170公里,宽200米的立体都市,城市两侧由两座高490米、互相平行的镜面建筑物组成,横跨海岸、沙漠和大山,而在“镜线”下方将会有高速列车运行其间。

城市内部不仅设有学校、运动场、商场和娱乐场所,就连农作物种植也是城市建设的一环,通过特殊的设计,粮食作物能够城市内实现垂直耕作,并通过智能化设备自动收割、自动打包。

此外,作为人类未来清洁城市,居民们在城市内的各项生活能源需求都有清洁能源提供,在城市内不需要开车,办理日常事务或公共交通站点最多只需步行5分钟,乘坐超高速公共运输系统可以在20分钟内到达城中任何地方。

此外,借助城市内发达的AI、机器和无人机系统,居民的日常物流配送和外卖服务都能够实现无人化管理。

作为线城的周边配套,沙特NEOM未来城项目还有海岸线度假区马格纳、辛达拉岛奢华度假村、特罗耶纳雪城和OXAGON清洁工业区等多个板块,数十座奢华酒店、沙漠滑雪场、清洁能源港口等设施将会在沙特拔地而起。

按照小萨勒曼的设想,NEOM未来城将会是全人类社会最宜居的城市,而他将要在此地“建造自己的金字塔”,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份2021年项目的初期影响评估指出,如此庞大的工程量至少需要50年时间建成、项目的施工结构可能改变沙漠中干谷地下水的流动、镜面建筑将会影响当地数以百万计的鸟和其他动物的活动、受影响的部落征地问题难以落实……

不过所有这些问题在王室看来不过是钱的问题,为了加快项目上马,小萨勒曼将原定5000亿美元预算拔高到上万亿美元,于是在一片片欢呼声中,NEOM未来城开始了项目动工,没过多久就在一片黄土沙漠中划出了一条宏伟的横沟,城市雏形已经隐约可见。

然而,到了施工队真正入场,人们才发现这城市不仅设计定位科幻,就连施工难度也是科幻级。

例如当初甲方要求的AI城市托管系统,IBM搞了五年还没弄出测试版;德国蒂森克虏伯一开始承诺的磁悬浮货运管道,虽说实验室数据漂亮,可一装进沙漠就死机;至于那块标志性的镜面外墙成了“新型武器”,白天反射阳光把工地烤成60度烤箱,晚上又变成鸟类自杀现场,环保组织天天举牌骂街……

除了技术难题难以解决,沙特还要面临列强的捆绑销售。

美国国会趁机敲竹杠,要求沙特买够波音客机和雷神导弹才给放贷款;欧洲建筑商抱团抬价,把钢结构报价抬高三成;就连印度都来趁火打劫,要求沙特先买10万印度劳工配额才放行技工签证。

种种困难之下,原定2030年入驻150万人口的线城,如今能够完成2.4公里的工程量就已经算胜利,随着工程支出不断膨胀,小萨勒曼原以为1万亿美元能够解决的问题,如今至少需要8.8万亿美元才有可能落地。

项目就像一个烧钱黑洞,自开工以来就是往沙漠里倒金子般烧钱,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沙特的外汇储备,特别是在全球原油需求减弱和价格下滑的当下,无底洞般的支出进一步加重了沙特的财务压力。

无奈之下,沙特宣布整个NEOM未来城暂时只保留核心区建设,并进一步聚焦红海度假村等现金流项目,通过紧急缩减项目规模暂时避免了烂尾危机。

03 王储的野望

尽管当下钱袋子承压、科幻未来城项目前景困难重重,但沙特新任领导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计划的步伐仍在大步向前,作为沙特“愿景2030”的主导者,小萨勒曼过去十年在沙特国内外留下了不少经典事迹。

对内,他加强了王室集权,通过多场反腐行动将过百位王子和项目负责人拉下马,在这之前沙特全国所有重要职位全部被贵族把持,腐败问题极其严重。由于当时沙特国内司法体系只遵循伊斯兰法,难以有效限制王室权力,为此小萨勒曼还着手修订《反腐败法》、《竞争法》,希望通过提升透明度和监督机制。

此外,通过废除了11个最高委员会,合并部分政府部门,小萨勒曼设立了由王储主导的经济与发展事务委员会(CEDA)和政治与安全事务委员会(CPSA)。其中,CEDA的战略管理办公室(SMO)负责监督2030愿景的11个“愿景实现计划”,并通过“执行小组”绕过传统官僚体系,直接推动项目实施。

对外,他通过主导沙特债务融资和资本市场开放,逐步实现沙特资本国际化,使得沙特足迹遍布新能源、体育、游戏、电竞、科技和房地产领域,一改过往靠卖石油为生的土豪形象。

为了让全世界真正看见沙特,小萨勒曼还在2019年宣布首次对全世界游客打开大门,并推出了数字签证,在此之前,沙特是个极其封闭的国家,只有少数商人、劳工和朝圣者通过严格审核才可以获得签证。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沙特如今是全世界游客增长最快的国家,预计到2032年旅游业对GDP的贡献将超过17.1%,繁荣的旅游业带动了沙特国内房地产、餐饮和零售业务的快速增长,据IMF数据,从2021年开始,服务业占沙特GDP的比重就已经超过了50%。

为了进一步加强旅游业竞争力、满足更多旅客的需求,沙特此前承诺在2030年前投资5500亿美元发展旅游业,这是全球历史上最大的旅游投资。

除了资本层面的运作,近年沙特还开始了有限度的思想解放运动,2017年12月,萨勒曼宣布解除国内超过30年的电影禁令,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兴建300家电影院;到了2023年,沙特宣布允许妇女现场观看节庆表演、考驾照、开车上街、到球场看比赛……

小萨勒曼执意要将沙特带向一个更加世俗、更加国际化的位置,原因也不难猜测,在全球局势动荡、能源版图变更的节点,沙特是时候走出百年卖油致富的舒适区。

石油贸易一度占沙特收入的87%、GDP的42%以及出口收入的90%,取之不尽的原油供应使得沙特王室安于现状,每天想着如何把每年的财政分红花出去便已经耗尽了所有心力。

然而,这一情况在2015年老萨勒曼上台后得到改变,通过扶植自己的八王子上位掌握国家实权,沙特开始了久违的政治经济改革,基于“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很可能在2035年达到峰值”这个思考,沙特打造了一个依靠投资烧钱进行国家转型的“愿景2030”计划,而小萨勒曼就成为了推动这个计划的天选之子。

尽管从目前的成果来看,“愿景2030”计划依然带有浓厚的“画饼”色彩,在实际执行中也闹出了不少笑话,国际原油价格下滑更是让这个计划承受空前的财政压力,但相比起过去数十年躺在油田上赚钱的王室作风,萨勒曼父子的改革理念依然更值得肯定。

更重要的是,作为沙特改革的主导者,集国内军事、经济和政治大权于一身的王储萨勒曼现在不过40岁,仍然有充裕的时间在未来几十年开展自己对于这个古老国度的改造和展望。

对于沙特而言,新的转型计划无疑关于国家未来命运,而对于围观者来说,当下我们正在见证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家转型实验,无论成功与否,都将为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经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