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成为习特会的最大赢家 取得了哪些成果?

特朗普与习近平达成协议,并承诺举行新的会晤

备受瞩目的习特会10月30日在韩国举行。关于这次会晤,《解放报》着重强调,中美双方在经过长期对抗后实现了一次外交性的缓和。报道指出:两国元首在韩国达成暂时性贸易休战协议,缓解中美紧张关系并约定继续会晤。但双方竞争与不信任依然深层存在。

根据两国达成的临时性协议,美国将对中国的部分关税从20%下调至10%;作为交换,中国同意签署为期一年的稀土贸易协议(每年可重新谈判),并恢复进口美国农产品,尤其是大豆。双方还约定于2026年4月在中国再次会晤。

该报认为:这次会晤更具象征意义,但实际成果有限。表面上,两国试图“为贸易关系降温”,以避免进一步冲突。但特朗普在会晤之前突然宣布恢复美国核武实验,再次显现了特朗普外交风格的不可预测性及强硬姿态。另外,尽管双方在会晤中谈及乌克兰问题并暗示两国可能“合作施压俄罗斯”,但双方的战略互信依旧薄弱。

《回声报》的报道则偏重关注本次会晤的氛围、象征意义与现实局限。报道指出:这是特朗普与习近平2019年以来的首次面对面会谈,全程气氛冷淡、没有笑容,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和解。两国首脑虽然确认了中美贸易战的“停火”共识,双方同意暂缓新的关税与限制措施以避免局势升级,但没有签署正式协议,彼此关系仍显冷淡、脆弱且充满战略戒心。

报道指出:无论从谈判形式还是谈判结果看,在与特朗普的会晤中,中国在外交与战略层面均占据上风。北京成功地掌控了节奏与议题,实现了“以退为进”的外交策略。

中国是最大赢家

《回声报》还以“中国为何在与特朗普的对抗中取得胜利”为题,刊出报道强调:中国成为本次中美首脑会晤的最大赢家。

报道指出:这是年度面对面的外交会晤。中国似乎赢得了这场较量。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北京的实力都在这次会晤后得到提升。

本次会晤意义重大:它决定着自春季以来一直困扰着中美两大经济体的贸易战的走向。最终,两国签署了一份脆弱的停战协议,但并未实现真正的和平,而中国却从中获益。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中国实际上已经避免了最糟糕的情况。主动权掌握在中国手中,一旦需要,北京可随时重新加码。

美国和中国如何处理彼此在大豆问题上的争议

《回声报》的另外一篇报道,对中美正在试图通过恢复大豆贸易来缓解紧张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这场“和解”背后的政治算计。

报道指出:中国恢复购买美国大豆的问题被列入习特会的议程。与稀土一样,中国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农业作为施压的手段。而特朗普急需安抚国内农业选民,因此急于恢复出口大豆。尽管两国有意恢复合作,但关系本质上仍充满博弈。

特朗普与中国:社交媒体上进行了十五年的贸易战

此外,《费加罗报》载文,对美国总统在过去15年间的1300多条社交媒体帖子进行了分析,揭示特朗普一贯利用“中国威胁论”来塑造自己的政治形象、影响舆论,并推动一场跨越多个阶段的美中“贸易战”。

报道指出:特朗普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将其变成外交斗争的舞台。2011年开始至今,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将中国描绘为“敌人”、“威胁”和“掠夺者”,指责中国操纵货币、窃取技术、造成美国制造业衰退。他不仅攻击中国,也频繁借此以平台批评民主党对华政策软弱,特别是奥巴马和拜登,强调自己才是对华“强硬”的领导者。


中美关税战终于迎来大转折,取得了哪些成果?

中美关税战终于迎来大转折了。此前,中美双方是相互出牌,相互摸底,主打一个相互伤害。可经过几轮较量以后呢?美国发现,它手里的牌越来越少了,而中国手里的牌却越打越多。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是守擂的一方,中国是攻擂的一方。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都是早就存在的。中国每突破一项卡脖子技术,手里的筹码就多一个。美国却无法在短期内,造出新的筹码。

此消彼长之间,时间越长,中国筹码越多,美国筹码越少。因此,特朗普是不敢拖下去了,也拖不起。中美都过于强大,只能走向一种“不可避免的和平”。为什么叫“不可避免的和平”呢?因为今天的中国,实力已经超越曾经的苏联了。实力过于强悍,双方都无法承受对抗的代价。那中美釜山会谈,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呢?

我们先看美国,特朗普主要做出了六大让步:一,取消10%的芬太尼关税。不要小看这个10%,我们对比日韩就明白了。美国对日韩强征25%的关税,为了让美国降低10%,日本承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还引入美国大豆,进口福特皮卡,对美开放大米市场等。

韩国呢?则是承诺投资3500亿美元,还要帮助美国重振造船业,同样要买美国大豆,天然气等。三星还要赴美建芯片厂,LG要赴美建电池厂。这都是花费巨资,才换来美国对日韩让步10%的关税。而中国,没有附加任何额外的投资承诺。

二是,暂停24%的对等关税。因为这个从来没有真正实施过,继续推迟一年,大概率就不了了之了。在57%的关税基础上,美国再加征24%的关税,没啥意义。取消10%的芬太尼关税后,美国对华关税就只剩47% 了。这个数字不算低,可中国经济的韧性比较强,也可以借道越南、墨西哥、加拿大等关税洼地,绕过美国关税制裁。

三是,暂停强征船舶进港费。四是,暂停301调查。五是,停止针对中国黑名单公司的子公司。六是,叫停“50%穿透性规则”。中国公司在海外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不会被纳入美国的制裁范畴了。

那中国这边呢?也给出了六大回应:一是,恢复对美合作,打击芬太尼。二是,恢复购买美国大豆。三是,取消强征进港费。四是,暂停稀土管控。五是,取消24%的对等关税。六是,同意在俄乌冲突中,发挥更大作用。但具体怎么操作呢?中方没有给出任何细节。这基本就是,卖给特朗普一个面子。劝和俄乌可以,但损害中俄合作,不可以。

其实,在稀土管控上,中国也留了一手。暂停稀土管控,但具体细节有待考虑。啥意思呢?就是哪些稀土解禁?哪些稀土不解禁?什么时候解禁?还得看美方接下来的行动。要是美方出尔反尔,那中方也必然奉陪到底。

总体来说,这次中美高层会晤,取得了重大突破。中美关税战得到了缓和,双方不再对抗到底,而是选择在能合作的地方,尽量合作,不能合作的地方,相互突围。

比如稀土,美国也是做了两手准备。一手让中国缓解稀土管控,以减轻美国迫在眉睫的稀土危机。另一手呢?联合澳大利亚、日本,重建关键矿产供应链,以削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

中国也一样,一边买美国大豆,另一边持续攻关光刻机,芯片等关键卡脖子技术。等这些技术都被突破以后,中美谈判,中方的筹码就更大了。

实际上,美方还有一个重大软肋:美债。美债规模已经突破38万亿美元了,它要继续扩大规模,就得找中国接盘。可中国到底接不接?接多少?美国还能拿出哪些条件来交换?就看明年,特朗普访华了。

中美贸易战已经打了7年之久,也终于迎来了转折时刻。美国没有赢,中国也没有输。可过了这个转折点后呢?中美之间就是彻底的逆转阶段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