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总理米舒斯京紧急访华 想谈哪些大生意?(组图)

就在中美釜山会晤结束后,俄总理米舒斯京就紧急访华了。为什么这么着急来中国呢?核心就在于,压力太大了!没有中俄贸易合作,俄罗斯经济早就扛不住了。

别看普京在俄乌战争的立场上,依然强硬,但俄罗斯的经济压力,却不能忽视。尤其是欧美对俄两大石油公司宣布制裁后,俄油出口是越来越难了。怎么个难法呢?

一是,印度大幅减少俄油进口了。莫迪没有顶住特朗普的关税讹诈,但也不想彻底抛弃俄油,就选择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已经签署的俄油合同,继续执行。

但是,印度民营炼油厂就不再新增俄油订单了,只保留了一部分的印度国营炼油厂的俄油份额。虽然俄油没有彻底失去印度市场,但想寻求更大的增量,几乎不可能了。

二是,乌军对俄本土的石油设施,发起了凶猛的袭击。像俄油输送匈牙利的“友谊管道”,就遭到乌军两次空袭。这是俄油输送欧洲的最后一条直通管道。这条管道被炸毁,俄油就再也没有进入欧洲的直通管道了。它只能借道土耳其,进入欧洲。

可借道土耳其,就要被土耳其再薅一把羊毛,价格只能更低。除了输油管道外,俄罗斯20%的炼油产能,都被乌军摧毁了。为了优先满足国内燃料需求,俄罗斯被迫禁止汽油、柴油出口了。

三是,国际油价承压。在俄乌战争爆发的第一年,网上流传着一个普遍的说法:“俄军越打越有钱。”在2022年,确实如此。因为当时,俄军一开战,就把国际油价从60美元一桶,打到130美元一桶了。因国际油价暴涨,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刷新历史记录,不仅夺取了乌东四州,还大赚了一笔。

可进入2023年以后,形势急转直下。美国石油、天然气迅速取代俄油、俄气,成为欧洲能源最大供应商。这时,俄油在欧洲的市场,就逐渐丢掉了。不过,通过俄油向东转,还是顶住了压力。可等到特朗普上台以后,俄油就彻底顶不住了。为什么?

一个是,中国对俄油的进口量逼近极限了,增量也不可能大幅增长了。2024年,中国就进口俄油超过1亿吨。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想买,也买不进了。二个是,国际油价还在持续下跌,已经跌到60美元一桶了。因俄油被欧美制裁,它根本卖不出去,为了扩大销量,就只能降价出售。

也就是说,2022年,俄油能卖到120美元一桶,可现在呢?连60美元一桶都卖不到了。即便俄油出口量大幅增加,可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收入,却是萎缩的。

可特朗普呢,和拜登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真的想赚钱。拜登是,一边军援乌克兰,一边占领欧洲能源市场。这一来一回,等于从欧洲赚来的钱,又返回无偿送给乌克兰了。特朗普一看,这不瞎搞吗?特朗普的策略是,全都要!

首先对乌克兰,他要全部的矿产开发权。对欧洲呢?他要把俄油、俄气彻底踢出欧洲,用美国油气全面替代。对中国呢?他也想从俄油的在华份额里,抢下一块肉来。在中美谈判中,一个重大合作就是,让美国油气重返中国市场。

作为交换,美国对华下调一部分关税,同时重启对华芯片出口谈判。虽然不卖最先进的英伟达Blackwell,但搞一个比H20更先进的版本,还是可以卖的。毕竟,英伟达不想退出中国市场。

从筹码来讲,特朗普确实有让中国进口美国能源的筹码。而且,对中国来说,俄油俄气、美油美气,都不重要,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俄罗斯也担心,美国抢走俄油俄气的在华份额。

这时,提前过来,赶紧敲定“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的合作协议,也算是为俄罗斯锁定巨额收益了。作为交换呢?中俄贸易将全面实现去美元化,人民币彻底占据主导地位。俄罗斯也渐渐沦为中国的大型加油站了。

当下,俄罗斯经济最大的依靠,就是中国了。


米舒斯京访华,时机很微妙,东方大动脉要打通了?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来了!这位被外界视为普京之下、俄政坛“二号人物”的实权总理,踏上了中国土地,开启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可为什么是“这个时候”?米舒斯京来中国,主要想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先看时间点,就在米舒斯京抵华不到24小时前,美印刚刚签署了一份为期十年的防务协议,印度防长辛格高调宣布“美印合作新篇章”。与此同时,中美在釜山举行会晤,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而另一边,特朗普政府不仅取消了与普京的第二次会晤,还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公司实施制裁,公开喊话“是时候了”。三记重锤,砸得莫斯科喘不过气,于是,俄方果断出手:派米舒斯京访华。

为什么是“米舒斯京”?很多人以为,俄罗斯政坛只有普京和拉夫罗夫。但队长告诉你,米舒斯京,才是那个真正把战略落地的人。他是数学家出身,没有政治野心,却被普京两次任命为总理,原因只有一个:能干事、干成事。

而这次访华,表面是“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实则剑指一个关键项目: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这名字听着冷门,但它连接的是中国黑河,是中俄首座跨境公路大桥,黑龙江大桥的俄方桥头堡。

2022年大桥通车,本应成为中俄贸易的新动脉。可现实是:桥通了,路没通。俄方一侧的永久性基础设施,拖了三年还没建完!直到今年7月,米舒斯京亲自去视察,一看现场,火冒三丈,当场下达“死命令”:年底前,必须搞定!现在,工程接近收尾,他亲自来华,一是通报进展,二是谈下一步扩容合作。

为啥这么急?别以为这只是修个口岸、通个货的事。这背后,是俄罗斯在重新定义自己的国家命运。远东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但长期被莫斯科“忽视”。现在不一样了,西方不要我,那我就自己开发远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可怎么开发?靠自己?人不够,钱不多,技术也不足。答案只有一个:借力中国。中国有基建能力,有制造业优势,有消费市场,更有“一带一路”的合作框架。俄罗斯有资源、有土地、有战略需求。俩字:互补。

那中国为啥要接这个“烫手山芋”?答案很简单:我们不选边站,但我们选“现实”。俄罗斯被西方围堵,是中国不愿看到的,因为这会加剧全球分裂。更何况,中俄合作,本就是正常经贸往来。

卡尼库尔干口岸搞好了,受益的不只是俄罗斯,还有中国东北。黑河、绥芬河、满洲里这些边境城市,将迎来更多物流、更多投资、更多就业。东北振兴,不能只靠政策输血,得靠口岸“造血”。

普京的“定心丸”,不是某个人,也不是某句话,而是一条条打通的口岸、一车车运往中国的能源、一笔笔实实在在的贸易。而中国,愿意和俄罗斯一起,在风浪中,把船开得更稳一点,更远一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