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报:中国如何强化其在非洲的金融影响力

据法国《回声报》周四11月6日报道指出,几个非洲国家已将最初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转换为人民币计价。这成为中国进一步推动其货币国际化,以及相关国家减轻债务偿付压力的手段。



用人民币计价的债务取代以美元计价的债务。《回声报》报道写道,这是非洲两个国家——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最近做出的选择,而其他国家也在考虑效仿。尽管这尚未形成非洲某些经济体“去美元化”的广泛趋势,但中国似乎正在利用新兴国家的债务危机,逐步巩固其货币的国际化地位。

上月初,肯尼亚最终完成了将三笔此前以美元计价的中国贷款转换为人民币计价,总额估计达 35 亿美元。这笔资金用于建设连接蒙巴萨港和内陆裂谷省纳瓦沙附近车站的现代化铁路线。

至于埃塞俄比亚,已开始与中国政府谈判,以期将其对中国的 53.8 亿美元债务中的至少一部分转换为人民币计价的贷款。赞比亚财政部长西图姆贝科·穆索科特瓦内(Situmbeko Musokotwane)在 10 月中旬于华盛顿表示,该国也欠中国数十亿美元债务,正在密切关注肯尼亚达成的协议。不止非洲国家,斯里兰卡也对这样的机会表示感兴趣。

降低成本

报道认为,整体而言,这些面临预算困难和公共债务问题的国家将能够节省债务偿付的成本。中国提供的人民币贷款优惠利率约为 3%,而美元贷款的利率则略高于 7%。据肯尼亚财政部长约翰·姆巴迪(John Mbadi)称,肯尼亚每年可节省约 2.15 亿美元。

这些债务转换在减轻相关非洲国家公共财政压力的同时,也加强了中国货币在非洲主权债务中的地位。北京将其视为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机遇。

报道引述全球主权咨询公司(Global Sovereign Advisory)首席经济学家朱利安·马西利(Julien Marcilly)表示:“非洲并非唯一受到影响的地区。这是一个更普遍的趋势,投资者和各国政府都在质疑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例如,严重依赖美元的巴拿马和哥伦比亚最近就以瑞士法郎借款。”

特朗普政府的新政策导致美元自今年年初以来贬值约 10%,助长了这一趋势。此外,美国利率在四年内大幅攀升,目前徘徊在 4.15% 左右,而 2021 年初仅为 1%。显而易见,在人们对美元信心减弱、对美国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日益增加之际,以美元借款的成本更高了。

活跃度降低的中国

报道注意到,如今中国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方面不像以前那样活跃。根据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上个月发表的丽贝卡·雷(Rebecca Ray)的一项研究,发展中国家每年向中国净支付 39 亿美元。显然,这些国家现在偿还给中国的债务,已多于他们收到的新贷款。

尽管如此,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双边债权国,在为“全球南方”基础设施融资方面历来发挥着关键作用。2008 年至 2024 年间,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中国承诺的资金超过 4,720 亿美元。

报道续引马西利解释说:“中国发放的许多美元信贷在当前债务危机背景下集中到期。中国即使没有根本需求,在某些情况下也愿意重新谈判这些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提供的贷款,条件是将它们转换为人民币计价。”

报道最后强调,在亚洲、海湾国家以及现在的非洲,各国领导人正寻求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以加强区域金融联系,降低其对美国利率周期的敞口,稳定汇率管理并实现储备多元化。在政治层面,这些国家希望减少自身受制于华盛顿制裁和政策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正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