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朗普最关心的重稀土管制问题,美国人又开始抱怨了。
美国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正考虑建立一套稀土产品出口跟踪系统,从而在履行中美釜山会晤期间达成的共识,部分恢复对美国稀土供应的基础上,确保中国能够继续限制美军供应商获得稀土与其他部分稀有矿产的能力。

由于中国尚未就此事作出官方回应,外界因此无法确定中国是否真的有此打算。
但考虑到中美之间只是暂时达成了为期一年的“临时停战”,双方在很多贸易问题上还存在分歧,这件事可能不是空穴来风。
首先,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一向缺乏稳定性,中国有必要提前建立相关跟踪系统,确保可以了解每一批国产稀土相关产品的流向,为未来可能的新一轮交锋做好准备。
其次,在中美釜山会晤期间,中国确实同意了暂停实施10月以来公布的所有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的措施,中国商务部已经正式发布了暂停实施的公告,但中美的协议不涉及10月之前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尤其是今年4月发布的对钐、钆、铽、镝等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

这七类中重稀土都在军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就拿钐来说,这是制造导弹、战斗机等一系列军事装备、弹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美国军工业此前披露称,每架F-35战斗机需要使用大约23公斤的钐磁铁。
而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的钐提炼,美国想要确保F-35战斗机等武器装备的生产,就必须寻求中国解除钐的出口管制。
美媒现在所说的,中国限制美军供应商获得稀土,就有可能是指中国没有解除4月的管制令,导致美国军工业依旧在部分稀土供应上被中国“卡脖子”。
美国人现在如此关注本国军工领域的稀土供应,一方面是美国军工复合体早已尾大不掉,各军工企业能否保证生产,触及了很多人的现实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是美国人现在越发担心,中国这种稀土出口管制,将会加速美国全球军事霸权体系的瓦解。
要知道,在最近几年的援乌、援以行动之中,美军消耗了不少的武器弹药库存,尤其是各类先进防空导弹,美军的库存可能已无法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若是再因为缺乏稀土,导致生产停止,无法及时补充库存,必然会影响美军的战备。

中国没有完全为美国松绑,不仅是因为中国需要收紧稀土出口,确保国内的稀土供应,保证自身的战略安全,也是因为美国那边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来修复中美之间的互信。
举例来说,在釜山会晤结束3天后,特朗普公开表示,他不会允许美国科技巨头英伟达公司向中国等国家提供先进的芯片,这些芯片只能供给美国企业使用。
换句话说,美国没有完全解除对中国的高科技芯片封锁,仍旧希望借助自己在半导体领域的优势,以“小院高墙”的形式限制中国的科技发展。
美国政界普遍对特朗普的决定持支持态度,甚至有8名共和党参议员给特朗普写了一封赞扬信,拍起了特朗普的马屁。
由此可见,中美在实现暂时停战,阻止贸易争端扩大化,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之余,依旧在稀土供应链与科技领域展开着一场时间赛跑。
中国需要加紧推动自身的芯片技术发展,缩短国产芯片与美国先进芯片之间的性能差距,美国则在加快构建一套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在釜山会晤之前,美国已经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签署了协议,想要利用两国在稀土回收、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加快建立新的稀土供应链。
只不过,日澳等国的积累有限,澳大利亚那边只是完成了氧化镝一种重稀土物项的商业化生产,很多重稀土的提炼技术仍旧掌握在中国手中,在一年的停火协议到期前,美国很难真正建立起新的供应链。
从这个角度上看,中美之间围绕稀土与芯片的供应链博弈,清晰地勾勒出中美战略竞争的新形态:中美之间早已不是简单的贸易差额之争,而是升级为对关键战略资源和未来技术高地的争夺。

中国手握稀土这一“王牌”,展现出的并非简单的封锁,而是精准、可控的反制能力。
在全球化格局重塑的今天,供应链的相互依赖已成为一种战略武器。美国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而中国突破芯片困局也尚需时日。
这场“锁喉”与“突围”的持久战,考验的不仅是双方的技术与资源,更是战略耐心与制度韧性的较量。
最终,谁能更快地构建起不受制于人的产业链韧性,谁就将在未来的大国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