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为何移师上海?外媒:中国不愿屈服

参考消息网7月27日报道境外媒体称,中美高层谈判代表将于本月30至31日在上海进行经贸磋商,这将是两国重启贸易谈判以来的首次会晤。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26日报道,中美经贸磋商的地点从以往的北京换到上海,有分析认为,上海在中美外交史上曾扮演过特殊角色,现在又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是除北京以外的最佳选择。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告诉香港《南华早报》,中国会选上海这个金融中心,而非政治中心北京,就是想传递“贸易归贸易,政治归政治”的信号。

但报道援引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的话表示,在不同的地点磋商是十分正常的安排,上海具备开展磋商的良好条件。

另据俄罗斯《独立报》7月26日文章称,中国向美国表明,加征关税不能动摇其经济。

文章指出,新一轮中美贸易谈判不在北京举行,而是移师繁荣的商业之都——上海。地点的改变具有象征性意义。中国暗示合作伙伴们:贸易分歧不应被政治化;中国经济虽然增速略有放缓,但依然很强劲。

文章援引一些香港分析人士的话称,谈判地点的变化表明,北京正在重新考虑其策略,为长期贸易战作准备。通过选择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上海代替北京作为谈判地点,中国希望减少对政治内涵的关注,聚焦商业因素。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说:“中国希望将注意力集中在美国放宽对华为的限制或者中国购买美国农产品等技术问题上。”

文章认为,美方也试图为即将举行的磋商定下积极基调。姆努钦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采访时回忆说,标志着北京和华盛顿关系走向正常化的《上海公报》就是在上海签署的。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亚历山大·罗曼诺夫说:“美中关系的问题错综复杂。它们具有结构性特征。”

罗曼诺夫指出,上海是一座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的大都市,比庄重严谨的首都北京更能体现中国的繁荣。中国希望更改会谈地点的原因不难理解。另外,这可能还表明,谈判转入了缓慢阶段。

罗曼诺夫表示:“任何一方都不愿屈服。而上海的景观应该也会提醒美国人:中国是一个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国家。”

罗曼诺夫总结说,美国不得不学会与中国共处。

又据香港亚洲时报网站7月25日报道,中美紧张关系升级,贸易谈判开始进行。

报道称,为了打破中美之间长达一年的贸易战僵局,中美将重启面对面的谈判。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的两位外交政策专家乔纳森·波拉克和杰弗里·巴德上周在给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份执行摘要中写到:“对华盛顿和北京来说,耐心重建一个基于规则的秩序,而不是各自维护单方面优势,仍是唯一可靠的前进道路。”

他们还说:“美国应坚持两国关系要互惠互利,以促进公开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