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子失去投资价值 未来4个行业最有钱途(组图)

如果手中有闲钱,而且时光可以倒流的话,你问我最想做什么投资?我会肯定地说:买房。

但人无前后眼,现在说什么都是事后诸葛亮!有人可能会说,你现在可以买啊,万一后面再涨的话,你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呢?

说实在的,对于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我们现在的房价相比过去已处在一个高位,另一方面,楼市以及房地产行业所处在的阶段也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至少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经验来为未来做出判断和决策,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些年房价上涨过程,也伴随着国家连续不断的政策调控,根据数据统计,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2017年250次,2018年405次,2019年前9个月已经达到415次。有人说,国家调控这么多次,为什么房价也没见明显下降呢?那要看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从住建部对2019年房地产工作定调“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看,“三稳”工作都突出了一个“稳”字。中央媒体人民日报也明确提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拒绝大起大落”。应该说,国家对稳定现阶段楼市的决心是毋容置疑的,我们也相信市场能够做到。

事实上,楼市稳定确实是有利于我们大多数人,我们不用再害怕“年初不买房,一年又白忙”,也不用担心买房后发生楼市急转直下情况而懊悔不已。当然,楼市稳定对炒房客最不利,因为没有房价“利差”,加上资金成本,房价不涨或者少涨都意味着亏损。

马云、李嘉诚早都暗示房子失去投资价值

马云在2017年时的一句“未来8年房价如葱”流传至今,如果是我说未来房价怎样,相信没几个人听,但马云则不一样,他带领阿里巴巴改变了我们的购物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是最富有的人,根据浙江在线报道,马云家族以2750亿元的财富再次蝉联中国首富。

过人的智慧和格局,让我们有理由认为,马云不仅在电商领域如此突出,由于商业的贯通性,马云跨行业预测和判断房地产也较具影响,现在马云退休了,我们还是足见他的影响力。

马云作为商人,如果他认为房地产能带来财富,按照他的实力,相信进军房地产开发领域完全不是问题,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从他这些年言行来看,不管是劝年轻人不买房,还是建议租房,都表明了一种态度,对房地产不感冒。不过,也有专家表示,这仅是马云对年轻人的一种美好希望,不希望大家早早因买房子束缚了梦想,从经济角度也暗示了未来房子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最应该投资的是自己的梦想。

另一位做了多年华人首富的李嘉诚,也持类似观点。根据报道,李嘉诚在业绩发布会上在回答记者追问“要不要买房”时,李嘉诚表示“不能把买房看得太重要”、“不可能很年轻就买房”。可以看出,李嘉诚也不认为年轻人就要过早背负债务买房。

对于2019年要不要买房的问题,李嘉诚早在年初的时候就给出明确看法。

根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李嘉诚出席长江集团周年晚宴上表示,买楼要量力而为,并重申买楼自住,能负担分期付款的人没有问题,但千万不要炒楼。

李嘉诚从商业的角度说得很明白,不建议投资买房,由此也暗示房子已失去了投资价值。当然,李嘉诚还体现在行动上,根据报道澎湃新闻报道,李嘉诚以40亿甩卖大连地产项目。当然,这仅是他在内地最近的一笔,此前已多次转手内地地产项目。

如果能赚更多钱,李嘉诚还会这样做吗?结果显而易见。

房子失去了投资价值,那么,但我们也知道,如果遇到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血汗钱”保值增值呢?

未来4个行业最有“钱”途

养老

根据联合国预测数据显示,1990年到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增速为3.3%,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6.1%上升到11.5%,到2020年时,65岁以上老人将达到1.67亿,世界上每4位老人中就有一位是中国人,而且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失能、空巢老人快速增加,与养老相关的设施、设备、医疗和娱乐等等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如果有条件在这些产业发展,收益无疑是持续丰厚的。

大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赚了钱也得有地方花,健康肯定是大家优先愿意投资的,比如过去受限于医疗条件、意识和经济实力,我们很少有人会去参加体检,提前筛查疾病,但现在很多人会拿出一部分收入参加体检,可见大家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与健康有关的服务、医保、商保和健康云数据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等行业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会。

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强大,科技必须要强大,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终究是科技力量的比拼。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主要打压手段就是“限制技术输入、抑制中国科技进步”,从美国围堵中国华为等高科技企业来看,我们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科技实力,国家也会在这方面继续加大投入,行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业人员获得高收入,投资者获得高回报也是必然。

教育与培训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默斯曾说:教育才是最好的投资。纵观成功者,大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伴随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方兴未艾,活到老学到老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所以,我们不少人愿意把收入的一部分用来继续深造学习,提升知识和技能。

此外,国人又比较舍得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从幼儿开始,为不输在起跑线上,各种培训安排得满满当当,各种培训机构因此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正说明教育市场的潜力巨大,值得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深耕和发掘。

在回到房价的问题上,笔者在网上看到几则类似新闻,大概是这样的:

1.我国空置房已经够16亿人居住了。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按照每3个人住一套房子计算的话,空置房大概有5.33亿套,大家知道,我国现在的人口大概是近14亿,按照1套房子100平米,如果把这5.33亿套空置房平均分配给大家,每个人可以获得住房面积为=5.33亿套/14亿人*100平米=38平米。

2.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加4.2%。

我们知道,2018年前8月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是37009亿,也就是说,今年已过去的8个月,土地出让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有业内人士预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19年将在2018年土地出让收入创出新高的基础上再创新高。

这两则信息看似无关联,实则透露出一句话:

一边是天量空置房,一边则是房子不停建,而且并没有要降速的意思。

对此,一知名财经人士在其个人自媒体提供一组数据显示,说中国住房够30亿人居住(14亿人自住房,16亿人空置房),注意,这还不包括农村自建房和小产权房等房源,中国人口还不到14亿,其空置率远超国际公认的10%警戒线。

该财经人士发问:无论你是炒房买来的多套房,还是以保值增值为目的投资房,最终都会转移到有实际居住需求人手中,那么,你留在手上的房子将来要卖给谁?

当然,这仅是民间机构的数据,官方的数据能佐证这一说法吗?

同样,也有两则信息:

一是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到2018年末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39平米。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与欧美就不比了,同为亚洲国家的韩国和日本,他们的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3.2平米和38.81平米。即使抛掉公摊面积,我们也基本接近他们的人均住房面积。

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也认为,现在中国住宅人均1.1套,人均建筑面积大概在35平方米~40平方米之间。其意思是,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房子已经够住了,没有必要再建了。

实际上,官方公布的人均居住面积并未包括建设了一二十年的小产权房,按照民间统计的数据显示,在住房商品房化改革之前和之初,均是小产权房大量建设期,小产权房的数量应是高于商品房的,如果一并算上,现有住房够30亿人住也不夸张,这还不包括还在源源不断建设的新房。

二是根据统计部门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10月末,我国的房产总市值达到65万亿美元。

房产大佬、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对此表示,这超过了美国、欧盟加上日本三个地方的数,65万亿美元的数字也是一个怪吓人的数字。而与之相比,我国国有资产总值为66.5万亿人民币。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易宪容表示,中国房产市值如此之高,是国内银行信贷快速提高的结果,这样让房地产市场持续上涨了20年而经久不衰。

房子够住了,为什么房价还在继续上涨?

根据统计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在监控的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住宅上涨城市数仍有55个,二手房上涨城市数也有43个。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易宪容认为,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仍在上涨,房价上涨肯定会刺激地方政府供应更多的土地,房地产开发商建造更多的房子。其中的房地产泡沫有多大,你知、我知,实际上是谁也不知的东西。国家采取稳房价、稳房价上涨预期的调控政策,因为,从国外经验来看,房地产泡沫破裂都会与房价突然快速下跌有关。

易宪容表示,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住房严重过剩及住房供应快速增长如何实现平衡可能是最大难题

其实,这个话题又回到了此前,在3年前开启的全国性楼市去库存战略,主要就是三四线城市积累多年的商品房库存,经过几年时间,一直到去年10月份左右才去化告一段落。如果按照现在这个趋势,再来一次去库存又谈何容易?所以,现在需要在房子降价与降低新建住房建造速度间寻找平衡。

房子够30亿人居住,那么,未来10年房价“回归”多少?潘石屹透露底线

纵然我们不少人还没有房子,有的人居住面积也没有达到39平米的平均数,但住房总量已经不怎么缺了,而且有的地方住房已经出现严重过剩,鹤岗、玉门、乳山等地的“白菜价”房子出现,说明部分地方的空置情况已经显现。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大城市虹吸小城市人口,这种“白菜价”房子城市还会越来越多。那么,面对此种市场状态,未来10年房价能“回归”多少呢?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表示,20%就是中国房价“回归”的底线。他分析认为,对于开发商来说,20%是房价下跌的最低限度,如果房价下跌超过这个幅度,那么大多数房地产公司将不复存在。

一位从事多年地产行业研究的资深专家认为,20%的幅度这是相对于开发商而言,现在开发商的售房的毛利率起码在10%以上,如果真出现房价下跌,通过控制人工和管理成本,实现20%的幅度难度应该不大。那么,另一个主体银行到底能承受多大跌幅呢?

专家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是现在买房大多首付款占总房款的30%,加上已还贷的利息,银行基本上能承受40%的跌幅。当然,这仅是理想状态下,根据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房价下降20-30%,银行将会面临着显著的压力。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银行与开发商有着相对共同的底线,那就是房价“回归”幅度不会超过20%。

所以,专家表示,未来10年,如果你所在城市遇到房价下跌幅度接近20%,还是不要瞻前顾后,错失良机,这是开发商和银行两大主体所决定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