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国完成RCEP谈判 全世界都在劝印度“别怕”(组图)


15国完成RCEP谈判 “最大贸易协定”将带来什么

刚刚过去的一天,对于亚洲区域一体化而言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4日,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宣布RCEP除印度以外的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并将致力于确保明年签署协定。这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声明指出,印度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所有RCEP成员国将共同努力以彼此满意的方式解决这些未决问题。印度的最终决定将取决于这些问题的圆满解决。

“7年长跑终于将迎来‘撞线’时刻,”有评论如此形容谈判成果的来之不易。分析人士认为,RCEP达成有三大意义:一是引擎作用,在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受到逆全球化等力量侵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提振市场信心,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二是示范效应,将西太平洋沿岸打造为探索全球经济发展渠道的亮点,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双边和多边自贸安排做出积极表率。三是社会效用,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各国企业、各国人民带来实惠和便利。

约30轮“马拉松会谈”

“当美国总统特朗普筑起关税壁垒时,亚洲却押注于自由贸易。现在,你闻所未闻的最大贸易协定的关键时刻到来了。”《外交政策》杂志写道。

RCEP是目前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它由东盟十国于2012年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这16个RCEP成员国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相比去年底生效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自贸安排,RCEP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头“。它涵盖约全球人口的一半,32.2%的全球GDP,29.1%的全球贸易以及32.5%的全球投资,达成后将成为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区域自贸协定,也将进一步促进本地区产业和价值链的融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那么多国家要坐在一起,达成一个“让你满意,我也不吃亏”的协定,显然并非易事。这也是RCEP自开谈以来各方不断博弈,进行了约30轮“马拉松会谈”的原因。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指出,RCEP谈判成员国纵跨南北半球两大洲,既有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有柬埔寨、老挝等欠发达国家,还有印度这类依靠国内消费驱动、市场相对封闭的内需型经济体,可以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市场差异度显著。举个例子,发达国家日本的GDP,比最落后的缅甸高出300多倍。而RCEP谈判的核心之一就是市场准入门槛。设高还是设低,事关各国经济命脉,这是谈判曲折反复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RCEP各成员国高度关注自身敏感领域,如印度制造业能力弱,而且平均关税在RCEP各国中最高,担心RCEP令相关产业受到伤害;韩国和日本则聚焦农业和粮食生产者的切身利益;还有一些国家服务业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提出渐次开放条件和具体范围等等。这些核心问题的纠结都延缓了RCEP谈判进程。

危机驱动,谈判加速

而如今,RCEP谈判为何终于踢出“临门一脚”?在许利平看来,这首先是“危机驱动”的结果。

面对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逆风,各国正凝聚起共识:要保护自由贸易秩序、将全球经济拉回发展轨道。

许利平说,近期世行等主要国际组织多次下调今明两年全球增长预期,世界经济下行甚至出现衰退风险,将给包括东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新的严峻挑战。综观亚洲各国经济增长情况,就连昔日稳定在2%—3%的新加坡也令人堪忧,上半年经济仅增长0.6%,这是从未有过的。日本、印度等国经济同样阴霾笼罩。亚洲国家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提振市场信心。这些因素使谈判多年的RCEP步入冲刺阶段。

《外交政策》杂志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RCEP成员国,最初对这一协定的温和条款并不热心。但随着特朗普发起贸易争端为全球带来寒意,并引发人们对数十年之久的全球贸易秩序“生死存亡”的疑惧,它们变得愿意妥协,只为帮助支撑受到威胁的秩序。

其次,一系列中小型FTA(如东盟-澳新FTA,中国-新加坡FTA,中国-澳大利亚FTA,日本-菲律宾FTA等)的谈判及其成果,为RCEP谈判奠定基础,降低了RCEP成员国之间斡旋难度。它们所带来的早期收获更让成员国尝到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甜头,使各方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有更热切的期待。

最后,谈判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还与中国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密不可分。RCEP多年谈判过程中,中国积极“促谈、促合、促成”。今年8月,RCEP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在RCEP谈判关键阶段举办的一次重要会议,促成谈判取得了重要进展。

着眼降税,有升级空间

RCEP和以往达成的自贸安排有何不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所长刘卿指出,不同首先在于,RCEP的参与方以亚洲发展中国家为主,凸显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强劲势头。东盟与中国,东盟与中日韩的合作关联性趋强,区域合作发展到达一定程度,是时候需要进一步拓展空间。

其次,正因为RCEP的标准是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设定的,它相比TPP/CPTPP而言标准没那么高,而是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舒适度,充分体现参与方发展诉求的最大公约数,也为今后朝着更高水平升级留有空间。《外交政策》杂志称,RCEP着眼于降低成员国之间的关税,采取一些措施开放服务贸易,协调解决争端等。但它不包括任何严格的劳动或环境标准。

第三个特点在于,RCEP覆盖国家广泛,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主要以减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关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主。减税范围有多广?在没看到最终文本前不得而知。但根据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报道,2017年东盟方面同意RCEP的签署国应该在5至10年内至少去除90.3%的产品贸易壁垒。未来不排除95%甚至更多税目产品被纳入零关税范围。

刘卿表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印度此次暂时“缺席”RCEP,可能基于两点。第一,经济因素。印度经济增速降低,国内保护主义势力抬头,担心一旦加入造成大量外国低价商品流入印度市场,冲击本国产业。第二,国内政治因素。印度国内反对党利用RCEP议题施压,要求莫迪政府为“经济放缓、失业率飙升、农业危机”等问题负责,令莫迪背负“政治失分”的压力。“但RCEP的大门依然向印度敞开,印度可以在开放条件更成熟的情况下加入。”

新德里印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纳塔拉吉指出,RCEP对印度和中国都是绝佳的机会,可以将双方在所有共同关心的领域的合作提升至新水平,并向世界展示一个统一的战线。印度工业需要变得更有竞争力,并做好有效准备,以应对来自所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涌入。而政府必须做出协调一致的努力。

IHS Markit分析师比斯瓦斯表示,虽然RCEP在商品贸易方面的长期经济收益预计相对温和,但印度仍将受益于服务贸易和投资流动。另有分析指出,近年来印度对外开放态度正在转暖,它在积极推进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同这一区域的国家共同推动降低关税。

自贸体系注入“强心剂”

RCEP将给中国、给亚洲和世界带来什么?

“对中国老百姓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乳制品、来自东南亚的水果关税会降低,会更便宜。而中国的手机、纺织品也能够更多地出口到对方市场。”许利平说。

“国人的出国旅游观光也会更方便快捷,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大重点就是人员的自由流动。”许利平表示,“对中国企业而言,最大的利好莫过于‘走出去’有了制度性保障,它们同日本、东盟地区国家做生意时,会在贸易协定的制度框架内运行,保障其海外利益。”

从区域看,贸易的背后是投资。RCEP将带动服务贸易和投资在本地区的流动,促使区域内成员国经济网络深度连接,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通过贸易便利化,还可以实现原产地规则和相互认可等机制的简化。这对整个区域生产网络的发展以及营商环境都是一次大幅度的提升。

许利平说,从区域的角度看,中国可以更好地利用RCEP整合亚太地区价值链、供应链,服务于中国国内供给侧改革,朝着高质量发展和更高层次的开放新格局不断迈进。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合作也将被注入新动力。对于其他区域合作伙伴而言,则拥有更多元的市场选择,可挖掘更多合作潜力。

总而言之,RCEP的达成,反映区域经济融合在升值升级,东亚合作内涵在不断充实,东亚国家正朝着构建东亚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从世界范围看,RCEP达成的意义同样不容小觑。刘卿、许利平两位专家认为,RCEP为维护自贸体系注入一针“强心剂”——在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受到逆全球化等力量侵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提振市场信心,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此外,RCEP也对亚洲乃至全球其他正在谈判的双边和多边自贸安排产生积极示范效应。

谈及RCEP面临的挑战,两位专家指出,一是RCEP协定在签署前有待成员国各国权力部门通过,不排除出现波折的可能性。二是亚太自贸安排很多,呈现“意大利面碗效应”。相互之间能否形成补充、促进关系而非对冲、竞争关系,考验各方智慧。三是美国作为全球头号经济体,在印太战略框架下对印度等国有拉拢之意。目前,欧洲、美国都想与印度谈自贸协定,由西方国家主导构建的自贸安排是否会对RCEP构成冲击,值得观察。

专家认为,近年来,各种大型、小型自贸安排相继出炉。仅在今年,就启动了非洲自贸区建设,达成了南共体欧盟自贸协定。这表明越是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贸易风险加剧之时,各方开放合作的政治意愿表露得越是强烈,都认准了开放合作乃时代大势。而这,就是RCEP跃步向前的深层逻辑。


这两天,全世界都在劝印度:“别怕!”

“印度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印度教徒报》网站11月5日在报道中无奈地表示。

▲《印度教徒报》网站报道截图

当天,印度总理莫迪宣布,由于在关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以及与非关税壁垒方面存在分歧,印度决定暂不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当一个跨区域的、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摆在眼前,印度却正在为如何在开放中保护本国市场担心不已。

对此,从昨天(4日)开始,越来越多的声音都在向印度喊话:别怕!

印网友:“我们总是惧怕竞争”

“印度为何对RCEP说不”?

当印度不签署RCEP的消息传回新德里,《印度快报》网站11月5日在报道中为政府做出了解释。

▲《印度快报》网站报道截图

报道指出,阻碍印度加入RCEP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印度面对进口激增“没有足够的”保护。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工业界担心来自中国的产品会“涌入”市场;乳制品行业预计将面临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激烈竞争;钢铁和纺织业也需要保护……

毫无疑问,“恐惧”,成为此次印方未能签字的主要原因。

但当印度不少人“松了口气”时,亦有印媒理智发声,提醒国内应从长远计,看到RCEP对印度的重要性。

《印度教徒报》网站今天就强调,印度要想激发其潜在的制造业实力并克服其巨大的发展挑战,就迫切需要同时加入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模式和区域一体化战略。

“RCEP在这两方面都提供了门户。”报道称。

耐心规劝的同时,批评之声也随之而来。

印度“印刷”网站创始人谢卡尔·古普塔在社交媒体上直言,印度不愿签署RCEP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谢卡尔·古普塔推特截图

不少印度网友同样难掩失望地批评道:我们总是惧怕竞争。

成员国领导人“轮番劝印度”

就在印度国内为RCEP谈判心情复杂的同时,当地时间11月4日,RCEP领导人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宣布RCEP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并将致力于确保2020年签署协议。

“印度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所有RCEP成员国将通过合作,以各方满意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声明称。

▲当地时间11月4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泰国曼谷出席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

不仅在联合声明中对印度表达了足够的诚意与欢迎,不少RCEP成员国领导人也纷纷下场,亲自向印度陈述利弊。

英国《卫报》4日报道称,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称澳大利亚是拟议中的新自由贸易协定的“纯粹支持者”。莫里森也不忘苦劝印度加入RCEP。

报道援引莫里森的话称,如果印度希望重返RCEP,印度依然有一扇“宽敞的、打开的大门”。

“我们一直认为,与印度达成的协议将是更大更好的协议。”莫里森称。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则透露,印尼总统佐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分别在11月3日和4日与莫迪会谈,尝试说服印度。

尽管未能成功,但在日媒看来,当前美国保护主义抬头,如果能够达成包括印度在内的协定,RCEP也将成为贸易自由化的新动力。

“安倍首相强调将在2020年为实现协议签署,发挥作用。”日媒称。

▲当地时间11月4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左)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泰国曼谷出席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

与日澳领导人不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则早早表达了不满。

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11月3日报道称,马哈蒂尔对RCEP谈判陷入僵局感到“非常失望”。

报道将RCEP称为“人们期待已久的世界最大贸易协定”,并指出,一旦达成协议,16个成员国的GDP总计将占全球GDP的39%。

正因如此,在马哈蒂尔看来,“第一年就应该结束谈判”,但“如果一个国家要求某些东西而我们不能接受,那么就不会达成协议”。

“印度应该像中国当年那样”

苦口婆心地劝说、包含诚意地邀请、不点名地批评……四面八方传向印度的声音,也从侧面反映了外界对印度加入RCEP的期待。

而在种种声音中,不少人想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决定,鼓励印度像中国学习,勇敢尝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副所长王世达告诉小锐,中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WTO,是一个重大决断。

王世达指出,中国付出了一定代价,但中国的外贸和制造业迅速发展,“有舍才有得”。

“印度现在和中国当年有相似之处,都处于大规模工业化或者工业化升级过程之中。”王世达说。

印度《商业旗帜报》网站11月5日援引专家的话警告:印度的讨价还价不应当关上RCEP的大门。

▲印度《商业旗帜报》网站报道截图

“我坚信最终我们必须加入这个协议,因为我们有很多收获。”报道援引专家的话说。

王世达认为,如果除印度外的15个国家在自由贸易安排上能够达成高度共识,那么也可能先推动签署一个没有印度的协议。

他表示,印度现在的决定看起来保护了自己的利益,但对其长远发展可能不是个好事情。

就在今天(11月5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也表示,中方愿与其他各方一道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继续协商解决与印度谈判中面临的问题。

“我们欢迎印度尽早加入到协定中来。”他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