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面临“泰山之压” 中美协议输家是川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Paul Krugman)说,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美国什么好处都没捞到,消费者和农民却付出很大的代价。

图为中国副总理刘鹤(左)今年5月率团到华府,与美国贸易代表赖海哲(右)等谈判

这位着名的经济学家15日推文表示,不管川普总统怎么解释,贸易战目前看,他就是输了;他写道:"川普让我们衰弱,友邦不再相信我们,敌人则毫不畏惧我们。"

他说,这个初步协议,让美国消费者为加征的关税付出代价,让美国农民蒙受损失,让美国企业不知何去何从,而中国人则得知,"川普嘴巴很大,棒子很小,任我们耍"。

克鲁曼说,川普当然会宣称他打赢了贸易战,"事实是,贸易战从无赢家,却有输家。不管他怎么强辩,他就是输了"。

根据官方公布的协议内容,美国取消了原计画对16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计画,对另外已实施加征15%关税的1200亿美元中国商品,也把税率减半为7.5%。

相对的,中国在未来两年,至少每年采购16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美国出口中国总值也将倍增。论者指出,这两大总额都不切实际,何况中国没有公开承诺要达到这两大目标。

克鲁曼说,"川普确实想霸凌他们(中国人),他们苦撑了过去,结果双方回到原点,中方会多买我们的农产品,同时卖愈来愈精密的制造业产品给我们"。

整个贸易战期间,美国出口中国总额的下降,大于中国出口美国下降数额,他说,这表示美国消费者为关税付出代价,而中国找到了取代美国货的供货源。

他说,农业方面的败况,一言以蔽之:川普政府付出比欧巴马拯救汽车业多一倍的金额拯救农业,还是有很多农民破产,农民输得最惨。

克鲁曼说,贸易战暂时停火,美国将长期付出两大代价:第一,企业无法掌握多变的美国贸易政策;第二,中国人学到了北韩金正恩和川普打交道的经验,那就是,"川普嘴巴很大声,棒棍很小根,还任你耍"。

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也一样,他说,川普喊要对墨西哥祭出关税,却做不到,只一心想把自己的名字,和换汤不换药的"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黏在一起。


相关报道:中美协议仅能喘口气 北京正面临“泰山之压”

中国官员对中美首阶段协议持谨慎态度。专家称,中国正面临履行协议的重大压力,对美采购量远超中国的需求。

据路透社16日报道,尽管中国贸易代表团对该协议表示乐观,但一些政府官员仍持谨慎态度。 北京一位知情人士称,该协议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但并不意味着中美贸易争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该消息人士称,签署和执行仍然是协议取得成功的首要任务。 几位中国官员表示,协议的措辞仍然是一个微妙的问题,需要谨慎处理,以确保文本中的措辞不会再次加剧中美紧张局势和加深分歧。

中国政府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表示,中国面临着履行第一阶段协议的重大压力, 时殷弘暗示,对大豆等一些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将远远超过中国的需求。

北京时间12月16日,时殷弘在北京举行的一场论坛上说,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还将迫使中国在这一阶段或下一阶段,大量购买美国的能源和制造业产品。 时殷弘说:“看看川普与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他们兴高采烈。但我们的政府只报道了事实,没有欢呼。”

彭博社16日报道称,对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说,与美国总统川普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并非是开香槟酒庆祝的理由。 报道称,中国经济形势不佳,经济增速降至近30年新低,虽然协议对习近平来说很重要,但这充其量只是暂时的喘息。 该协议没有解决导致华盛顿对中国不满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协议也不会减少双方在未来5G技术、台湾和南海等地缘政治热点上日益激烈的竞争。

虽然第一阶段协议只是降低了关税,而不是像北京要求的那样取消关税,但未来暂停上调关税有助于给投资者带来一些确定性,他们已经看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今年的11个月中有10个月出现了下降。 但中国清楚地意识到重大障碍依然存在,官方媒体对该协议的报道反映了这种情绪。这些媒体淡化了该协议,但指出协议可能会稳定经济。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指出中国通过贸易战“感受到了美国的力量”,他呼吁两国相互尊重对方,避免“残酷的战略冲突”。 最可能的直接导火索是5G的未来,以及中国科技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命运。中国官员正准备无限期地继续这场科技战争。 报道称,一旦双方开始讨论第二阶段的贸易协议,这些紧张关系就可能在政治层面重新出现。 曾任中国驻纽约和旧金山领事馆商务参赞的何伟文认为,虽然中国可能会坚持要求川普取消所有的惩罚性关税,但美国可能会要求对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改革,这对中国的鹰派人士来说可能不是好事。 何伟文说:“对中国来说,这是主权问题”,“第二阶段的谈判将更加困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