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个月,某知名企业的CEO因为在演唱会被拍到与女下属举止亲密,引爆舆论风暴。当时人们议论最多的是: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企业领军人,一旦在公共场合失态,代价将远远超出个人生活。
然而,这位“出轨门”风波还未平息,另一位CEO又在公共活动中出尽了洋相。这一次,地点换成了庄严肃穆的美网赛场。
在纽约的法拉盛公园,波兰网球选手Kamil Majchrzak在经历五盘大战,击败世界排名第九的卡恰诺夫,收获职业生涯最大胜利。他激动地走向场边,把比赛中佩戴的帽子取下,想赠予一名兴奋的小球迷。
这是网球赛场上常见的温情时刻:明星球员的贴心举动,往往会成为孩子一生难忘的回忆。
然而意外发生了——就在小男孩伸手接帽子时,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猛地伸手,硬生生把帽子抢过来,塞进自己的背包里。小男孩当场愣住,然后失望地追问:“不,不,你在干什么?”而此时,刚赢下比赛的Majchrzak已经走远,并未察觉。
这一幕被观众拍下,很快传遍社交媒体
视频发布后,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指责:“真是可耻”“成年人跟孩子抢东西,太丢脸了”“这就是偷窃”。更有愤怒的评论写道:“这不是抢帽子,这是剥夺孩子的快乐,是卑劣和自私的体现。”
随着视频传播,有人认出这名男子名为 Piotr Szczerek,是波兰铺路公司 Drogbruk 的联合创始人及 CEO,消息传开后,该企业的网络评价区瞬间被负评刷屏,“最差的公司”“不值得花钱”成了高频留言。
就在舆论持续发酵时,网络上出现了一份署名“律师”的长篇声明,为CEO辩护,声称:
帽子并没有价值,孩子最终也收到了;
临时夺走再归还,可以算是“教育”,让孩子学会珍惜;
这是一次“象征性的育人经历”。
更让人咋舌的是,声明最后还写道:“我们制定规则,因为我们有手段、知识和地位。”
这种近乎傲慢的口吻瞬间激怒了更多人。讽刺的是,不久后那位被指名的律师亲自出面否认,称自己从未发表过相关言论,网上的发帖是冒用身份,并已采取法律行动。
在混乱声中,真正的当事人——选手Majchrzak,反而展现了另一种格局。他在Instagram上发帖:“我没意识到帽子没有送到小男孩手里。我有很多帽子,希望能找到这个孩子,把礼物亲手送到。”
很快,靠着网友的帮助,小男孩被找到了。Majchrzak兴奋地写下:“互联网的力量让我惊讶!一切都好了。”
相比之下,选手的真诚和善意,映衬出CEO抢帽子的丑态,更让人感受到何谓真正的格局。
从演唱会到网球公开赛,这些事件再次提醒人们:CEO的行为早已不仅仅代表个人,它关系到企业的品牌与公众形象。一次不合时宜的举动,足以让企业陷入信任危机。
演唱会的“出轨门”让人唏嘘私人生活与职业道德的边界,而美网的“夺帽门”则赤裸裸地展示了权力与地位感带来的傲慢。公众对企业家的要求或许苛刻,但在社交媒体的时代,这些要求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