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让中国人吃鱼翅背后 是这么大一门生意(组图)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这句广告语欺骗了中国人近20年

中国人吃鱼翅导致鲨鱼过度捕捞濒临灭绝,这个新闻大家都听过吧。

中国人喜欢吃鱼翅,几乎每顿大席之中必有“鱼翅”,“鱼翅”作为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深入人心。

但这一切都隐藏着一个针对中国人的巨大“陷阱”。


(李安《饮食男女》)


(徐克《满汉全席》)

21世纪初,随着中国文化走出,中国人的饮食很快也成为西方媒体的谈资。

中国也被打上“鱼翅大国”这一深深烙印。

网络、报纸、媒体无一不明地表示着中国人吃鱼翅的决心和水平,但在外国人看来,这一切都没这么简单。


(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中国美食游记)

首先,是“割鳍弃体”的捕捞手段过于残忍——

要在鲨鱼活着的时候,生生割下他的鱼鳍,保证鱼翅的新鲜。

随后还要将奄奄一息的鲨鱼放回大海,失去利用价值的鲨鱼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

其次,鱼翅的营养成为也备受质疑——

鱼翅不光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而且具有神经毒素BMAA,过度食用可能导致神经元毒性损伤,进而引起侧索硬化、帕金森样痴呆等脑退化疾病。


(图源:MDPI)

“中国人吃鱼翅”的舆论风波在2004年到达顶峰,一家名为野生救援(WILDAID)国际NGO组织,集合了NBA球星,一线歌星代言,通过与100多家媒体合作,覆盖上了亿中国观众。

一句深入人心的口号“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将中国人吃鱼翅,食用野生穿山甲,钟爱野味等一系列行为斥责成破坏自然生态,甚至是物种屠杀。

一时间,举国痛骂。

然而近20年过去,“抵制中国人吃鱼翅”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我们可以先看看数据。

2021年1月初,CNN发表了一篇专门针对鲨鱼的调查,文章中提到——

过去50年时间,鲨鱼数量下降了71%,不仅如此,四分之三的鲨鱼物种正濒临灭绝。


(图源:CNN)

当野生救援协会的口号铺天盖地,当所有中国人群情激愤抵制,为什么鲨鱼正濒临灭绝?

时间来到,2014年马年春节前夕。

野生救援WildAid特邀记者来到了中国浙江的蒲岐镇,在野生救援WildAid笔下,蒲岐镇成了一个极为恐怖的血色魔窟。

调查人员相信这里是全球最大的鲨鱼工厂,仅一家工厂每年就要屠宰600多条鲨鱼。


(图源:野生救援公众号)

而这场有关鲨鱼的屠杀,也被写成了“暴利产业链条”——

“渔民出海捕获鲨鱼都可以赚取到非常高的回报。例如一条鲸鲨据称已可以卖到人民币200,000元(31,000美元)。

买卖完成后,鲨鱼就会在码头内被立刻砍成段,或者整条被运送到第三方加工厂,而蒲岐加工厂就是第三方加工厂之一。”

随着蒲岐镇被曝光,越来越多的西方媒体开始盯着这里,更多捕杀细节被公布,最知名的就是“割鳍弃体”。

网络上蜂涌而至的咒骂和抵制声很快淹没了这座小镇,无数“鲨鱼工厂”被迫关闭,蒲岐镇从此再无大型鲨鱼加工厂。

其实早在2012年的时候,中国政府就出台规定“不得在公务接待出现鱼翅制作的菜肴”。

而民间的抵制在NGO的宣传下也跟上来了,野生救援中国办公室表示,广告一出82%的受访者都表示拒绝食用鱼翅。

商务部统计,鱼翅销量在两年内锐减,截止2013年鱼翅羹的销量同比下降70%,原材料从4776吨下降至不到40吨,不到原来的1%。

事情到这里应该皆大欢喜吧。

但联合国农粮组织的数据却给所有人浇了一盆冷水。

鲨鱼的过度捕捞现象几乎没有任何改善,甚至一度高达年捕捞90万吨的级别,这还只是联合国农粮组织的基础数据。

2021年《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

“全世界很多珊瑚礁附近都没有鲨鱼的踪迹,意味着鲨鱼数量稀少得已经无法在生态系统中发挥正常作用。”

其实,中国自始至终都不存在规模性捕捞鲨鱼,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甚至,连“割鳍弃体”的现象也几乎没有,为什么这么说?

野生救援在蒲岐镇的采访断章取义,只报道了血腥的场景,却没有报道,从鱼皮到鱼肉,再到鱼内脏,加工厂几乎全部将鲨鱼利用了起来。

单单营造出“中国人喜欢消费鱼翅“这个点进行攻击。

这是一个价值呈现的问题,而非过度捕捞现象。

“割鳍弃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自从那次报道采访后,蒲岐镇的人谈鲨色变,很少有人再敢接受媒体采访关于鲨鱼产业的报道。

接下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把中国吃鱼翅这个脏水泼过来之后,对西方国家有什么好处?

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被活生生扔进大海的鲨鱼不光是少了“鱼鳍”,肚子也被掏空了。

美国国家地理曾出过一个纪录片,其中一个镜头引起了关注,一条没有被割鳍的鲨鱼也被扔进了海里。

原来,鲨鱼身上最值钱的不是什么“鱼翅”,也不是“鱼肉”。

是鲨鱼的肝脏。

这才是西方国家真正的目的。

美国《国家地理》在2021年11月13日报道,由于鲨鱼肝中含有鲨鱼烯,可以改善疫苗接种者的免疫系统。

角鲨烯这个成分是由瑞典科学家卡约博士1906年发现的,并因此在当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后来被逐渐应用在药品和保健品之中。

1997年医药公司chiron(美国)在流感疫苗中首次使用鲨鱼烯,后来GSK(英国)、Novaritis(瑞士)也开始使用。

鲨鱼烯这个成分在哪里呢?

就在鲨鱼的肝脏之中。

抗癌、抗衰老、增强抵抗力等一系列功效被西方人所熟知,鲨鱼成为了他们不必可少的保健品原料。

(被挖出肝脏的鲨鱼)

可海洋中鲨鱼的产量有限,欧美国家争前恐后紧盯这块肥肉,自然不想让中国在公海中也捕捞鲨鱼。

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条计策,利用NGO组织这个白手套,在中国宣传“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抵制中国人对鱼翅的消费,从而减少鲨鱼的捕捞。

中国人不敢捕捞鲨鱼了,那鲨鱼不就是欧美国家的囊中之物吗?

当然这还不算完,为了彻底打消中国人对公海鱼类的惦记,全球的环保组织借由中国人口问题大作文章。

图片来源:Alex Hofford / Greenpeace

2014年的一则旧闻,中国一家远洋捕捞公司为了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承认超额捕捞大目金枪鱼而无需担忧受到惩罚或影响赢利。环保组织提出质疑,公司上市受阻。

报道中称,中国渔船已多年违反国际渔业捕捞公约,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超额捕捞被列为“脆弱”等级的大目金枪鱼。

真的是中国渔企违反规定吗?

我们可以看看所谓“海洋渔业的国际公约”到底是什么?

“海洋渔业的国际公约”相当于巴黎气候大会中针对中国碳排放收钱是一样的东西。

西方清楚自己国家对于海洋物种山呼海啸般的需求——

美国对三种濒危双髻鲨进行过度捕捞导致濒临灭绝;

法国西班牙采用围网的形式导致北大西洋鼠鲨濒危;

意大利在经济危机后,将地中海的鲨鱼捕捞精光......

这就是所谓的“公约”,西方话语主导下的霸权世界。

关于中国渔权的问题,此前@赛雷话金就已经扒了一遍这些NGO组织和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

抵制中国人吃鱼翅的人,和那些让中国人不要吃海鲜的是同一拨人。

无一例外,这些境外组织在中国鼓吹的环保主义,都是要瓜分公共资源,以供他们国内疯狂生长的消费欲。

来看看世界人口分布,全世界人口78亿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14亿,占大约18%,也就是说,5个人里面,不到一个是中国人。

如果鱼类资源能被吃进,为什么不要求剩下的82%少吃?

归根到底,中国人到底是不是人?

作为一个纯粹的环保主义者,这些口号和条幅最应该出现在时代广场和华尔街,而不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