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头骨复原死者面相,他们是法医,也是艺术家(组图)

话说,

谈到现代高科技破案手段,DNA鉴定是一定要提到的,

发现一具尸体之后,警方拿到死者的DNA在数据库中一搜,死者的身份的谜局很可能立马就可以破解,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不太熟悉的牙槽对比等等,原理也类似。

但是,

当数据库中DNA配对和牙齿记录都不在案,也没有人来报案和认领死者的时候,那些尸体就变成了无名尸首,

而与此相关的罪案,也变成了没有始末的悬案...

此时,唯一的线索就只有死者的尸体,甚至白骨,

但是今天要说的这群人,他们却有神来之手,可以依靠这些仅存的证据,还原出死者生前的样子,还原效果可以达到形有出入而神似!







先来感受一组动图...,







特别是表情神态和给人的整体感觉,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其实本来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看来中国人说的“骨相”是很有道理的嘛!

那到底,幕后是哪些人在做着这个隐秘又神奇的职业呢?

最近,就有一名为FBI工作了18年,刚退休不久的女性Lisa Bailey在外网上主动向大家揭露了这个不为人知的职业的日常,







他们是一群被叫做法医艺术家(forensic artist)的人,而从死者尸体头骨的诸多特征和形状出发,尝试还原死者生前的面部长相的过程,被叫做“面部近似(Facial approximation)”,

借助这些法医艺术家精细和创造性的复原成果,警局才能将死者生前近似照发布在网络和新闻上,借助群众的力量让这些死者被家庭认领,




而总是有来自好奇群众的不切实际想象,

“哇塞,有了头骨,就可以还原生前的长相,这技术太高超了吧~”,

实际上,这些看似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神手们也不是万能的,毕竟这些头骨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毫无区别,没有任何破案的参考价值,仅凭头骨本身,艺术家们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难度实在太大,

比如头发的颜色,眼睛的颜色经常是无法知道的,甚至,如果死者彻底化作一堆白骨,且没有任何随身物品的参照,那么体重、性别也无从下手。

下图中的这个女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即使照片看起来已经非常精准,无可挑剔,但是这离这女孩生前的样子也会有不小区别,







她的眼睛颜色是未知的,她有着棕色的头发,但是可能是浅棕色,也可能是深棕色,并且发型也是未知的,她的嘴唇可能更薄,也可能更厚,这些都是从头骨上无法得出的信息……

为了尽量确定以上信息,法医艺术家们会联合法医人类学家(forensic anthropologist)们进一步探究,

那他们到底是如何进行面部复原的呢?






首先,为了保存受害者原始的头骨留作证据,艺术家们会使用3D扫描和打印的技术,再做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出来!

毕竟,证据只有独一份,如果案子后来找到犯罪始末,开庭的时候陈列证据,所有人都盯着一个糊着泥巴的头骨的场景实在是太奇怪了…

而且,万一在复原过程中有啥不慎,不小心破坏了证据,是没法撤销的,

在3D扫描中,激光会一段一段地捕捉头骨各立体部分的图像,最后只要在电脑上把各部分再拼接起来,一整幅头骨的立体图像就诞生了,






然后,在3D打印技术的帮助下,艺术家们会使用橡胶材料再造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头骨,

还可以借助十字激光进行头骨放置位置校准,艺术家们表示简直是神助攻,







不然分分钟逼死看不准水平线的人,




想当年,最早的法医艺术家只能在真实头骨上操作,一不小心失手的话估计艺术家们也心疼,头骨的主人也疼,

而原始的头骨会留在艺术家手边,在复原的时候随时进行再度参照,




其次呢,从白骨到看起来栩栩如生的人像,材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粘土,因为粘土的延展性和填充性都非常好(看来小时候的我们已然在接受雕塑家的培训),


(一个久远的作品和一个较近期的作品对比)



当然,这种头骨复原的粘土是加了特殊材料制成的,不易风干剥落,更加顺滑,方便艺术家们进行精确的雕刻,

然后就来到了还原五官的关键环节了,






其中,鼻子是五官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每个人个人特征区别最大的一部分,如果鼻子能够还原成功,还原的基本轮廓也就确定了,

但同时,鼻子的复原也是最难的,

毕竟,骷髅的鼻子只有两个黑黑的山洞,不管是五官深邃的欧洲人,还是面部扁平的亚洲人,在一堆白骨面前,鼻子都是没差的,



但是学过人体解剖学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每具白骨都有各种独一无二的特征,头骨上看似毫无区别的“山洞鼻”也有细微的差别,那就是鼻子最下端像山峰一样尖尖的突起,专业名词叫前鼻椎,它支撑着鼻子的组织,所以前鼻椎的朝向也决定了死者生前鼻子的朝向——




如果突起指向上方,对应的也是上扬的鼻子,所以死者拥有上扬鼻,还是下钩鼻,抑或是底部水平的平鼻,完全由这个突起的方向所决定,

其实作为活人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个神奇部位的存在,用手去摸摸鼻子底部,人中上方可以摇动的部分,就可以摸到自己的前鼻椎啦,

甚至鼻孔有没有外翻也可以借助一些头骨的一些细小特征判断出来,



鼻子搞定之后,就来到同等重要的眼睛部分了,

艺术家们会先自己动手做手工,用1公分的木球做眼睛,再用粘土调整它们(眼睛不是完美的球形),然后通过铸造它们制作复制品,得到眼睛模型,

再来眼睛放置的位置,人们很容易认为眼睛在眼眶正中心,但事实并非如此,平均而言,眼睛距离中心大约1-2mm,



那怎么判断眼睑的位置呢?

眼眶的外侧边缘上有一个非常细微的小突起,叫颧骨结节,就是眼睑定位的指标线,也是可以用手摸到的,




这些精确的数据和判断都保证了最终成品的还原度,可谓是在粘土身上发挥了最大限度的科学与艺术兼具了,

不过因为完全无法判断死者眼睛的颜色,所以艺术家们一般使用中性色,试图降低随后观众看到第一眼的印象偏差,

除了仔细观察头骨上的小细节,使用一些辅助手段也是必要的,

活人的下颚骨和头骨是通过关节组织连接到一起的,而且不是直接接触,所以为了把下颚骨和头骨恰到好处地连接在一起,艺术家们不得不想出办法模仿活人存在的滑液组织,给两者中间留下缓冲空间,最终,他们想出一个简单但实用的小trick——用一点热熔胶将棉垫固定在下颚骨和头骨相交的地方,



除此之外,有了头骨还不能完成作品,因为单靠头骨本身根本无法决定粘土不知道该糊多少,毕竟,脸上长对地方的肉肉和组织才是一个头骨和一张脸最大的区别,




靠想象飞翔的话,糊成一只长着鼻子嘴巴两眼睛的怪物也是有可能的,

为此,艺术家们会用到数万名当代成年人的面部CT扫描的数据均值来进行估计,确定头骨各部分以外到面部的精确距离,



但如果尸体现场还有更多的线索,比如死者当时穿的衣物,或者尸体还在腐烂当中,这个数据还可以再被精确化,

随后艺术家们也会用到同样的小工具帮助mark一下位置,把棉纸裹成的柱状物体粘在头骨上,最终他们才可以确定什么时候应该停止“糊泥工序”,



最后到了艺术家们的巧手和想象力阶段了,他们此时化身一位雕塑家,精雕细琢这个粘土头每一个面部肌肉的纹路,发力的方向,表情幅度的大小,嘴部的动作,

一个个半成品,都在他们经验丰富的一笔一划间实现完美,

看完只想说,真是一个集科学、艺术细胞和破案精神为一体的神奇职业……



ref:

https://www.boredpanda.com/forensic-artist-process-science-lisa-bailey/?utm_source=trending&utm_medium=link&utm_campaign=sidebar

https://www.instagram.com/askaforensicartist/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