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去世 杨振宁曾称其能获诺奖


张首晟

新浪科技讯 12月6日上午消息,当地时间12月1日,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张首晟教授去世,终年55岁。

张首晟的主要贡献包括对拓扑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高温超导等领域的研究。2007年,他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

张同时也是丹华资本创始人,丹华资本在邮件中表示,张首晟教授于2018年12月1日骤然辞世。丹华资本目前仍在持续正常运营。张教授家人和丹华资本员工都处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张首晟家人没有透露去世原因。丹华资本人士也表示不知情。

丹华资本邮件

张首晟是斯坦福大学物理系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学位,1987-1989年任美国Santa Barbara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1989-1993年任IBM阿尔玛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1993年受聘于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要研究领域凝聚态物理,其中重点是拓扑绝缘体,在高温超导、量子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强关联电子系统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大量国际一流的原始创新成果。

因其对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拓扑绝缘体的开创性研究,2010年获欧洲物理奖(Europhysics Prize),2012 年获美国物理学会Oliver Buckley奖,2012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Dirac Medaland Prize), 2013年获物理前沿奖(Physics Frontier Prize),与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一起登台领奖。2014年荣获富兰克林奖(Benjamin Franklin Medal)。

张首晟天使投资的斯坦福大学初创公司VMWare是云计算产业的领军公司,曾市值高达480亿美元。多年来,张首晟教授努力推进中美两国的科技交流。2013年他创办了丹华资本,重点投资源于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创新公司,投资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增强/虚拟现实、基因医疗等行业。

华裔教授张首晟领导团队提出“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新理论研究,被纳入《科学》杂志2007重大科学发现之一。

2017年7月,张首晟与其他几位华人科学家宣布发现“天使粒子”,这是继“上帝”粒子、中微子、引力子之后量子物理的又一里程碑发现。



以下为丹华资本邮件原文:

沉痛悼念张首晟教授辞世

尊敬的丹华资本有限合伙人,

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通知您,我们的挚友及创始合伙人张首晟教授于2018年的12月1日骤然辞世。

我们与他的家人在紧密联系中,希望能尽全力提供任何所需的帮助和支持。此时此刻,他的家人最需要的是时间和空间来哀悼这个沉痛的损失。

丹华资本团队和张教授的家庭将继续实践和发扬张教授对丹华资本的愿景,希望得到您一如既往的支持。

丹华资本目前仍在持续正常运营。在张教授的领导下,丹华资本已经组建起了一支扎实且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我们将继续实践和发扬张教授的遗志,其中包括他对促进创新、推广创业的精神。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花子健)12月6日消息,美国华裔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张首晟于12月1日去世。

根据张首晟家人和物理系的电子邮件通信得知,他此前一直在和抑郁症作做斗争。

2007年,张首晟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基于他对拓扑绝缘体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开创性研究,张首晟已包揽物理界所有重量级奖项,包括欧洲物理奖、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尤里基础物理学奖和富兰克林奖章。


2009年,张首晟被清华大学特聘为教授。张首晟是2013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杨振宁的弟子。2017年7月21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裔科学家王康隆、斯坦福大学华裔科学家张首晟、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寇煦丰等团队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在整个物理学界历经80年的探索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张首晟及其团队将其命名为“天使粒子”。

2013年,张首晟与他斯坦福的学生谷安佳博士联合创立丹华资本,意在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专注于投资美国最具颠覆性的创新科技及商业模式,连接美国的创新与中国市场。他同时还担任丹华资本董事长。

凤凰网科技就此消息向美图公司董事长蔡文胜求证,蔡文胜独家确认了张首晟已经去世的新闻。2018年2月22日,美图公司发公告宣布委任知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天使投资人张首晟教授为独立董事。



个人经历:



1978年,在没有读过高中的情况下,15岁的张首晟直接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

1979年(大二),作为交流学生被送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深造。

1983年,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1987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87年,进入加州大学的SantaBarbara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1989年底,结束博士后研究,与妻子余晓帆一起到了SanJose的IBM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993年,被评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1995年,年仅32岁的张首晟被聘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55岁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逝世,家属讣告:生前与抑郁症斗争

张首晟 资料图

2018年12月6日,华裔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张首晟的家人发布声明,确认张首晟于12月1日因抑郁症意外去世。张首晟家人在讣告中称,“在我们得到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时,我们对大家的支持与慰问深表感谢。”

以下为家属讣告译文:

我们非常悲痛地通知你们,在与抑郁症斗争后,我们深爱的首晟于12月1日(上周六)意外离世。

虽然许多人知道首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但我们了解并爱他是因为他是我们亲爱的丈夫和父亲。首晟珍视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会尽一切可能与我们在一起。在我们全家一起度假的时候,他喜欢带我们去地球上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我们分享参观的每个地区的古代历史故事,并鼓励我们的最新想法和兴趣。受他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来见证上帝荣耀的激励,首晟给全世界带来了一种富有感染力的好奇心。由威廉·布莱克撰写的下面诗篇是他的最爱,诠释出他一生探索和发现美的使命: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双手握无限,

刹那是永恒。



55岁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逝世,家属讣告:生前与抑郁症斗争

张首晟家人于2018年12月6日发布声明



张首晟,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祖籍江苏高邮,1963年生于上海。他于1983年取得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后赴纽约州立大学修读物理学博士,1987年至1989年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担任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1989-1993年任IBM阿尔玛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1993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张首晟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他因此获得物理界多项重量级奖项,包括欧洲物理奖(2010年)、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2012年)、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2012年)、尤里基础物理学奖(2013年)和富兰克林奖章。

2017年,在张首晟、何庆林、寇煦丰、王康隆等4位华人科学家的带领下,中美科研团队实现了物理学里的重大突破:找到了正反同体的“天使粒子”——手性马约拉那费米子模。该研究成果发布在《科学》杂志上后,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当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文章认为,张首晟在物理学取得的成就,足以为他赢得诺贝尔奖,获奖只是时间问题。当时,澎湃新闻电话采访张首晟,他回应称:“我在国内工作了很长时间,也和国内媒体、科学界有过很多的接触。我现在发现一个现象,一旦有重大的科学发现,始终会听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个科学发现到底有没有用,第二问题是这个科学发现能不能得诺奖。我觉得这两个问题问得都不恰当,也是不合适的。”

2013年9月,张首晟与自己的学生谷安佳一起,创立了丹华资本(Danhua Capital)。在众多的投资领域中,张首晟在2017年的一次电话采访中告诉澎湃新闻,自己非常看好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里的发展潜力。在其投资的公司中有做自动驾驶的Auto-X,也有做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防止金融数据诈骗的公司,以及利用大数据挖掘开发更好的教育产品的公司。

张首晟曾说自己的偶像是爱因斯坦,但他也想成为达·芬奇、富兰克林这样的人。“我觉得在达·芬奇和富兰克林身上,我看到了科学家的不同方向。他们既有伟大的科学研究,又在艺术、商业甚至政治上有自己的成就。”张首晟说。


以下内容为2017年澎湃新闻与张首晟的电话专访:



近日,在张首晟、何庆林、寇煦丰、王康隆等4位华人科学家的带领下,中美科研团队实现了物理学里的重大突破:找到了正反同体的“天使粒子”——手性马约拉那费米子模。国际物理学界追寻马约拉那费米子已有80年。

研究成果发布在《科学》杂志上后,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文章认为,张首晟在物理学取得的成就,足以为他赢得诺贝尔奖,获奖只是时间问题。针对这样的观点,张首晟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电话专访时进行了回应:“我在国内工作了很长时间,也和国内媒体、科学界有过很多的接触。我现在发现一个现象,一旦有重大的科学发现,始终会听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个科学发现到底有没有用,第二问题是这个科学发现能不能得诺奖。我觉得这两个问题问得都不恰当,也是不合适的。”

54岁的张首晟说,自己的偶像是爱因斯坦,而翻看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可以发现,爱因斯坦是在解释光电效应18年后才获得诺贝尔奖的。

“如果外界整天只想问科学家这两个问题,而他们也认为这是科学动力的话,我想绝大多数人会对这个结果失望的。”张首晟告诉澎湃新闻。

现在,张首晟除了担任斯坦福大学教授外,还成立了投资公司,其创立的丹华资本已经在美国、中国进行投资。



“天使粒子”以及“马约拉纳费米子”

要解释张首晟团队这次的发现,首先得追溯到1928年。当时,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预测:宇宙中的每个基本粒子都有一个与其对应的反粒子——电荷相反的“双胞胎”。当粒子与反粒子相遇时,它们会湮灭,同时释放出一股能量。这一预测随后被实验证明。

接着时间推进到1937年,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Ettore Majorana)在他的论文中提供了另一种预测:在一类被称为“费米子”的粒子(包括了质子、中子、电子、中微子和夸克)中,应该有一些粒子,自己就是自己的反粒子,并可以用一个波动方程来描述。不过可惜的是,马约拉纳在做出这一预测后,自己也神秘消失了。至此,人类也踏上了寻找这一神奇粒子的漫长过程。

虽然凝聚态物理实验一般无法直接观测到真正的“基本粒子”,但实验中产生的特定现象,符合“基本粒子”的特征表现,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准粒子”。张首晟团队这次在拓扑绝缘体和超导体组成的系统中发现的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就符合马约拉纳费米子的波动方程,能有力证实这种“天使粒子”的存在。

在张首晟的团队之前,也有许多科研团队在寻找“马约拉纳费米子模”,其中就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贾金锋团队。2016年6月,国际顶级物理学刊物《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线发表了贾金锋教授及其合作者的论文。论文中,贾金锋团队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率先观测到了在涡旋中的马约拉纳费米子的踪迹。

那么这次,张首晟团队的研究与之前的一些科学探索又有哪些不同?“我们这次的发现是和以前的零能模不一样,我们发现的粒子, 它既是一个波也会动,是真正满足马约拉纳波动方程的粒子。”张首晟告诉澎湃新闻。

阐述各自实验的不同前,或许大家需要对观测“马约拉纳费米子”有个判据,即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算是成功观测到“马约拉纳费米子”。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李雅达提出了一个评判标准:在实验中,需要测到奇数个马约拉纳零能模;并且微分电导应达到量化值。

依据这个实验判据,张首晟认为:“如果是用100分来表示李雅达判据的话,那么以前的实验做到了1-10分,但我们团队做到了99-100分。”


“11年3次预言正确,这是我最辉煌的11年”

都说任何科学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据张首晟介绍,这次能完成找到“马约拉纳费米子”,自己用时11年。

“11年其实不算长,但我们三次预言成功。这个在我的人生当中,以后回忆或许是最辉煌的11年。”张首晟说。

在采访中,张首晟把自己的研究比作做蛋糕。这个“蛋糕”在2006年就开始做了,也就是张首晟的“成名作”拓扑绝缘体。2007年,德国的实验小组在拓扑绝缘体中验证了张首晟所预言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到了2008年的时候,张首晟的理论小组就想“把蛋糕做得更好一点”,准备在里面放一些“草莓”。这些“草莓”是一些磁性材料。当时他们预言拓扑绝缘体加入磁性材料后,会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13年,清华大学薛其坤教授验证显示,果然如此。

2010年,张首晟团队又在蛋糕里面,加了一些“奶油”,而奶油就是超导体。“我们的理论当时就是预测说你做出了蛋糕,加了草莓,加了奶油后,就会发现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蛋糕从上面看是一个二维的,它有个边缘。那马约拉纳费米子出现时只会顺时针走, 不会逆时针走。它既是粒子,也是波,在这个意义下它就是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张首晟说。最终的实验结果也没让张首晟失望。

在11年的科学探索中,张首晟曾在2014年无限接近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汤森路透给出的物理学奖热门人物就有张首晟。可惜,张首晟与那年的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我觉得当时的预测是客观分析,但和我主观意识其实没有很大联系。对我自己个人来说,就不应该做这样的预测。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得不得诺奖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如果一个科学家整天想着得奖的事情,我觉得他不会有很大的成就,而且每天都会过的非常漫长。但如果你把科学探索想成一个探险,把大自然想成一个艺术品,你的预言,大自然居然都帮你实现了,那你每天都会过得非常享受。”张首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投资人与学术研究

或许是受斯坦福大学浓厚的创业氛围影响,2013年9月,张首晟与自己的学生谷安佳一起,创立了丹华资本(Danhua Capital)。据张首晟介绍,“丹”取之于斯坦福,“华”取之于中华,意在成为中国连接世界创新创业的发源地——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高速桥梁。以斯坦福和硅谷为核心,丹华资本专注于投资美国最具颠覆性和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和商业创新。根据PitchBook的资料显示,丹华资本的投资组合中的“独角兽”已有9个。

“目前,丹华资本在斯坦福附近有2期美元基金,北京也有1期1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张首晟说。尽管成立才4年,根据crunchbase资料,丹华资本已经对58家公司进行了77笔投资。

在众多的投资领域中,张首晟告诉澎湃新闻,自己非常看好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里的发展潜力。在其投资的公司中有做自动驾驶的Auto-X,也有做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防止金融数据诈骗的公司,以及利用大数据挖掘开发更好的教育产品的公司。

“在选择公司时,我会更看重所在领域的技术是否前沿,以及这个公司团队是不是有快速学习的能力。现在,许多投资都是我最后拍板决定。”张首晟说。

一边是做学术研究,一边是做投资。对于这样的双重身份,张首晟乐在其中。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虽然自己的偶像是爱因斯坦,但他也想成为达·芬奇、富兰克林这样的人。

“我觉得在达·芬奇和富兰克林身上,我看到了科学家的不同方向。他们既有伟大的科学研究,又在艺术、商业甚至政治上有自己的成就。”张首晟说。

杨振宁弟子张首晟因抑郁症去世,曾被视为下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55岁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逝世,家属讣告:生前与抑郁症斗争

张首晟 资料图

2018年12月6日,华裔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张首晟的家人发布声明,确认张首晟于12月1日因抑郁症意外去世。张首晟家人在讣告中称,“在我们得到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时,我们对大家的支持与慰问深表感谢。”

以下为家属讣告译文:

我们非常悲痛地通知你们,在与抑郁症斗争后,我们深爱的首晟于12月1日(上周六)意外离世。

虽然许多人知道首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但我们了解并爱他是因为他是我们亲爱的丈夫和父亲。首晟珍视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会尽一切可能与我们在一起。在我们全家一起度假的时候,他喜欢带我们去地球上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我们分享参观的每个地区的古代历史故事,并鼓励我们的最新想法和兴趣。受他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来见证上帝荣耀的激励,首晟给全世界带来了一种富有感染力的好奇心。由威廉·布莱克撰写的下面诗篇是他的最爱,诠释出他一生探索和发现美的使命: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双手握无限,

刹那是永恒。



55岁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逝世,家属讣告:生前与抑郁症斗争

张首晟家人于2018年12月6日发布声明



张首晟,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祖籍江苏高邮,1963年生于上海。他于1983年取得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后赴纽约州立大学修读物理学博士,1987年至1989年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担任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1989-1993年任IBM阿尔玛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1993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张首晟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他因此获得物理界多项重量级奖项,包括欧洲物理奖(2010年)、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2012年)、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2012年)、尤里基础物理学奖(2013年)和富兰克林奖章。

2017年,在张首晟、何庆林、寇煦丰、王康隆等4位华人科学家的带领下,中美科研团队实现了物理学里的重大突破:找到了正反同体的“天使粒子”——手性马约拉那费米子模。该研究成果发布在《科学》杂志上后,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当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文章认为,张首晟在物理学取得的成就,足以为他赢得诺贝尔奖,获奖只是时间问题。当时,澎湃新闻电话采访张首晟,他回应称:“我在国内工作了很长时间,也和国内媒体、科学界有过很多的接触。我现在发现一个现象,一旦有重大的科学发现,始终会听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个科学发现到底有没有用,第二问题是这个科学发现能不能得诺奖。我觉得这两个问题问得都不恰当,也是不合适的。”

2013年9月,张首晟与自己的学生谷安佳一起,创立了丹华资本(Danhua Capital)。在众多的投资领域中,张首晟在2017年的一次电话采访中告诉澎湃新闻,自己非常看好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里的发展潜力。在其投资的公司中有做自动驾驶的Auto-X,也有做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防止金融数据诈骗的公司,以及利用大数据挖掘开发更好的教育产品的公司。

张首晟曾说自己的偶像是爱因斯坦,但他也想成为达·芬奇、富兰克林这样的人。“我觉得在达·芬奇和富兰克林身上,我看到了科学家的不同方向。他们既有伟大的科学研究,又在艺术、商业甚至政治上有自己的成就。”张首晟说。


以下内容为2017年澎湃新闻与张首晟的电话专访:



近日,在张首晟、何庆林、寇煦丰、王康隆等4位华人科学家的带领下,中美科研团队实现了物理学里的重大突破:找到了正反同体的“天使粒子”——手性马约拉那费米子模。国际物理学界追寻马约拉那费米子已有80年。

研究成果发布在《科学》杂志上后,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文章认为,张首晟在物理学取得的成就,足以为他赢得诺贝尔奖,获奖只是时间问题。针对这样的观点,张首晟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电话专访时进行了回应:“我在国内工作了很长时间,也和国内媒体、科学界有过很多的接触。我现在发现一个现象,一旦有重大的科学发现,始终会听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个科学发现到底有没有用,第二问题是这个科学发现能不能得诺奖。我觉得这两个问题问得都不恰当,也是不合适的。”

54岁的张首晟说,自己的偶像是爱因斯坦,而翻看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可以发现,爱因斯坦是在解释光电效应18年后才获得诺贝尔奖的。

“如果外界整天只想问科学家这两个问题,而他们也认为这是科学动力的话,我想绝大多数人会对这个结果失望的。”张首晟告诉澎湃新闻。

现在,张首晟除了担任斯坦福大学教授外,还成立了投资公司,其创立的丹华资本已经在美国、中国进行投资。



“天使粒子”以及“马约拉纳费米子”

要解释张首晟团队这次的发现,首先得追溯到1928年。当时,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预测:宇宙中的每个基本粒子都有一个与其对应的反粒子——电荷相反的“双胞胎”。当粒子与反粒子相遇时,它们会湮灭,同时释放出一股能量。这一预测随后被实验证明。

接着时间推进到1937年,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Ettore Majorana)在他的论文中提供了另一种预测:在一类被称为“费米子”的粒子(包括了质子、中子、电子、中微子和夸克)中,应该有一些粒子,自己就是自己的反粒子,并可以用一个波动方程来描述。不过可惜的是,马约拉纳在做出这一预测后,自己也神秘消失了。至此,人类也踏上了寻找这一神奇粒子的漫长过程。

虽然凝聚态物理实验一般无法直接观测到真正的“基本粒子”,但实验中产生的特定现象,符合“基本粒子”的特征表现,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准粒子”。张首晟团队这次在拓扑绝缘体和超导体组成的系统中发现的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就符合马约拉纳费米子的波动方程,能有力证实这种“天使粒子”的存在。

在张首晟的团队之前,也有许多科研团队在寻找“马约拉纳费米子模”,其中就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贾金锋团队。2016年6月,国际顶级物理学刊物《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线发表了贾金锋教授及其合作者的论文。论文中,贾金锋团队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率先观测到了在涡旋中的马约拉纳费米子的踪迹。

那么这次,张首晟团队的研究与之前的一些科学探索又有哪些不同?“我们这次的发现是和以前的零能模不一样,我们发现的粒子, 它既是一个波也会动,是真正满足马约拉纳波动方程的粒子。”张首晟告诉澎湃新闻。

阐述各自实验的不同前,或许大家需要对观测“马约拉纳费米子”有个判据,即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算是成功观测到“马约拉纳费米子”。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李雅达提出了一个评判标准:在实验中,需要测到奇数个马约拉纳零能模;并且微分电导应达到量化值。

依据这个实验判据,张首晟认为:“如果是用100分来表示李雅达判据的话,那么以前的实验做到了1-10分,但我们团队做到了99-100分。”


“11年3次预言正确,这是我最辉煌的11年”

都说任何科学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据张首晟介绍,这次能完成找到“马约拉纳费米子”,自己用时11年。

“11年其实不算长,但我们三次预言成功。这个在我的人生当中,以后回忆或许是最辉煌的11年。”张首晟说。

在采访中,张首晟把自己的研究比作做蛋糕。这个“蛋糕”在2006年就开始做了,也就是张首晟的“成名作”拓扑绝缘体。2007年,德国的实验小组在拓扑绝缘体中验证了张首晟所预言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到了2008年的时候,张首晟的理论小组就想“把蛋糕做得更好一点”,准备在里面放一些“草莓”。这些“草莓”是一些磁性材料。当时他们预言拓扑绝缘体加入磁性材料后,会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13年,清华大学薛其坤教授验证显示,果然如此。

2010年,张首晟团队又在蛋糕里面,加了一些“奶油”,而奶油就是超导体。“我们的理论当时就是预测说你做出了蛋糕,加了草莓,加了奶油后,就会发现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蛋糕从上面看是一个二维的,它有个边缘。那马约拉纳费米子出现时只会顺时针走, 不会逆时针走。它既是粒子,也是波,在这个意义下它就是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张首晟说。最终的实验结果也没让张首晟失望。

在11年的科学探索中,张首晟曾在2014年无限接近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汤森路透给出的物理学奖热门人物就有张首晟。可惜,张首晟与那年的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我觉得当时的预测是客观分析,但和我主观意识其实没有很大联系。对我自己个人来说,就不应该做这样的预测。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得不得诺奖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如果一个科学家整天想着得奖的事情,我觉得他不会有很大的成就,而且每天都会过的非常漫长。但如果你把科学探索想成一个探险,把大自然想成一个艺术品,你的预言,大自然居然都帮你实现了,那你每天都会过得非常享受。”张首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投资人与学术研究

或许是受斯坦福大学浓厚的创业氛围影响,2013年9月,张首晟与自己的学生谷安佳一起,创立了丹华资本(Danhua Capital)。据张首晟介绍,“丹”取之于斯坦福,“华”取之于中华,意在成为中国连接世界创新创业的发源地——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高速桥梁。以斯坦福和硅谷为核心,丹华资本专注于投资美国最具颠覆性和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和商业创新。根据PitchBook的资料显示,丹华资本的投资组合中的“独角兽”已有9个。

“目前,丹华资本在斯坦福附近有2期美元基金,北京也有1期1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张首晟说。尽管成立才4年,根据crunchbase资料,丹华资本已经对58家公司进行了77笔投资。

在众多的投资领域中,张首晟告诉澎湃新闻,自己非常看好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里的发展潜力。在其投资的公司中有做自动驾驶的Auto-X,也有做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防止金融数据诈骗的公司,以及利用大数据挖掘开发更好的教育产品的公司。

“在选择公司时,我会更看重所在领域的技术是否前沿,以及这个公司团队是不是有快速学习的能力。现在,许多投资都是我最后拍板决定。”张首晟说。

一边是做学术研究,一边是做投资。对于这样的双重身份,张首晟乐在其中。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虽然自己的偶像是爱因斯坦,但他也想成为达·芬奇、富兰克林这样的人。

“我觉得在达·芬奇和富兰克林身上,我看到了科学家的不同方向。他们既有伟大的科学研究,又在艺术、商业甚至政治上有自己的成就。”张首晟说。



杨振宁弟子张首晟因抑郁症去世,曾被视为下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12月6日消息,当地时间12月1日,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张首晟教授去世,终年55岁。据斯坦福校友告知,“从9楼还是19楼跳下来的。前一天周五还在和丹华的律所fund组开会。”

随后张首晟家人发布声明,确认了华裔科学家张首晟于12月1日去世的消息。

去年7月,张首晟及其团队发现“天使粒子”,震惊整个物理界。汤森路透早在2014年就预测张首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有力人选,杨振宁也曾表示张首晟获得诺贝尔奖只是个时间问题。

除了科学家这一头衔,张首晟还有另一身份:活跃于风险投资领域的投资人。其在2013年与合伙人谷安佳创立的丹华资本(Danhua Capital)在短短4年多已投资数十笔,其中不乏wish这样的“独角兽”企业。PitchBook的资料显示,其投资组合中的“独角兽”已高达9个。


杨振宁弟子张首晟因抑郁症去世,曾被视为下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尽管张首晟的丹华资本成立仅4年,但在风险投资领域却异常活跃。根据crunchbase的介绍,丹华资本已经对58家公司进行了77笔投资。



杨振宁弟子张首晟因抑郁症去世,曾被视为下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以下为家属讣告译文:

我们非常悲痛地通知你们,在与抑郁症斗争后,我们深爱的首晟于12月1日(上周六)意外离世。

虽然许多人知道首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但我们了解并爱他,因为他是我们亲爱的丈夫和父亲。

首晟最珍视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会尽一切可能与我们在一起。在我们全家一起度假的时候,他喜欢带我们去地球上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我们分享参观的每个地区的古代历史故事,并鼓励我们的最新想法和兴趣。

受他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来见证上帝荣耀的激励,首晟给全世界带来了一种富有感染力的好奇心。由威廉·布莱克撰写的下面诗篇是他的最爱,诠释出他一生探索和发现美的使命: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双手握无限,

刹那是永恒。


个人简介:

1978年,在没有读过高中的情况下,15岁的张首晟直接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

1979年(大二),作为交流学生被送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深造。

1983年,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1987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87年,进入加州大学的SantaBarbara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1989年底,结束博士后研究,与妻子余晓帆一起到了SanJose的IBM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993年,被评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1995年,年仅32岁的张首晟被聘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2007年,张首晟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基于他对拓扑绝缘体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开创性研究,张首晟已包揽物理界所有重量级奖项,包括欧洲物理奖、美国物理学会巴克莱奖、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尤里基础物理学奖和富兰克林奖章。

2009年,张首晟被清华大学特聘为教授。张首晟是2013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杨振宁的弟子。2017年7月21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裔科学家王康隆、斯坦福大学华裔科学家张首晟、上海科技大学教授寇煦丰等团队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在整个物理学界历经80年的探索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张首晟及其团队将其命名为“天使粒子”。

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外,张首晟与他斯坦福的学生谷安佳博士联合创立丹华资本,意在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专注于投资美国最具颠覆性的创新科技及商业模式,连接美国的创新与中国市场。他同时还担任丹华资本董事长。

201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2月22日,美图公司发公告宣布委任知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天使投资人张首晟教授为独立董事。这意味着,张首晟教授将助力美图公司向“AI+区块链”方向转变。

【重温】张首晟:大数据时代感受人文和科技的跨界之美从小我就酷爱读历史,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地打动我的心灵,历史似乎就是一盘棋,命运时时在那些伟人的掌控之中。然而,我也经常会问一些可笑的问题,例如:当年如果荆轲刺秦王成功,中国的历史将会如何演化?如果布鲁图刺杀凯撒大帝不成功,欧洲的历史又会怎样?如果普鲁士军队来到拿破仑与威灵顿打得不可开交的滑铁卢战场迟了两小时,世界又将转向哪个方向?如果,如果……人类的历史好像就被那些偶然的因素牵着走。

学习物理把我带进了另一个世界,牛顿方程下的宇宙,就像一个瑞士手表,每分每秒都在精密地运转。小到树上的苹果,大到太阳系的行星,都被一个简单而优美的万有引力定律所描写。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但是物理世界的必然与历史世界的偶然却深深困惑了我。

当我深入学习到统计物理学,才开始慢慢看到了两者的相似之处。牛顿方程之所以能精密描述行星的运动,是因为这是个简单体系,仅有几个少量的自由度。当我们观察气体中的分子,液体中的小颗粒,它们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似乎也被偶然的因素所左右。而统计物理把这些杂乱无章的个体运动提高到整个系统的行为,那些偶然的因素在统计平均中消失了,提炼出了能量守恒与熵增的普适规律,偶然走向了必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知识的未来,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都会被修改,而统计力学的定律却是永恒的。

所以我要问,能否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历史呢?历史的浩瀚章节,戏剧式的人物故事,尽管偶然,就像液体中的小颗粒一样难以预测,但是,我们把时空尺度渐渐放大,这些偶然因素是否会在大数平均下相互抵消而消失,从而提炼出真理呢?

正当我在深思这些问题的时候,受到我好友吴军的邀请,读他的大作“文明之光”,并为书写序言。我在欣喜中一口气把书读完,深受启发。书中写的不是人们已知的帝王将相,英雄美人,而是一部光辉灿烂的文明史。这部书帮助我从噪声中寻找信号,深思主宰人类历史的真理。

每当我们读历史之时,往往会问,在这之前发生了什么?历史的起源是有人以来最常问的深刻问题,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传说,自己的“创世纪”.人类文明数千年,直到我们这时代,才真正了解了时间的原点。今天,我们知道,宇宙是在大爆炸中产生的,宇宙的年龄为137.98±0.37亿年,地球的年龄约为45.4亿年,恐龙是在6500万年前消失的,现代智人的年龄约为20万年,人类有文字的历史约为5500年,正如“文明之光”引言中所提,如将地球的年龄缩短成一年,人类出现仅在最后的半小时。所以,我们要读懂人类文明史,更需要从宇宙形成的原点出发,用大历史的眼光来看一切。在大历史的尺度下,更能把那些偶然因素在统计平均的意义下去掉,留下宇宙演化与文明进步的真理。

因为人类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奇妙物种,我们要找到普适于宇宙与人类的第一性原理,必须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那就是能量、信息与时空。它们的结合,产生了能量密度与信息密度的概念。(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物理学家引进了熵的概念,后来发现熵的统计意义就是信息,两者是等价的。)

宇宙大爆炸后,刚开始,宇宙中充满着基本均匀的微小尘埃,随着时间推移,尘埃的密度也开始发生涨落,有些密度比较高的地方,通过万有引力的作用,把别处尘埃逐渐吸引过来,尘埃间的距离会非常靠近,能量和质量的密度也会大大提高,超过临界值之后,有一种新的力会起更大的作用,即强相互作用力,它使得原子核在碰撞时产生核聚变反应,聚变反应成为新能量的来源,通过这个机制,形成了恒星和星系,从此恒星点燃了宇宙之光。

相似地,人类刚刚起源的时候,分散在地球表面,通过狩猎和采集维持生存,此时人类的能源更多来自于狩猎的动物,由于动物资源有限,所以人口密度不会达到临界状态,直到一万年前,人类发现了农业,开始了耕种,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带来能量,维持人类的生存,可以说人类利用了一个新的能源,即太阳能。这一新能源导致能量密度极大提高,造成人口密度也极大提高,形成了村庄。由于能量密度的提高,为人们更紧密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而产生了语言和文字,从此点燃了文明之光。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宇宙复杂性(Complexity)的产生,无论是恒星的产生,还是人类文明的产生,都需要能量密度达到一定高度。

我也在思考,我们经常提到文明,那么什么是文明?文明的定义是什么?生物世界通常只有一个传播信息的办法,就是通过基因。而人类创造了一个平行于基因的信息体系,就是通过语言和文字,代代相传,称之为文明。所以我将文明简单定义为:平行于生物基因,可以代代相传的一个信息系统。在“文明之光”中,很多章节都提到了新能源的发现,人类每次新能源的革命,都带来了巨大的文明革命,例如蒸汽机、电力和核能的发明,都为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的变革。

在经典的史书中,对帝王战争的记述占据了绝大的篇幅,在战争中,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得到了他们个人至高的荣耀,却给百姓来带了兵荒马乱、妻离子散的残酷悲剧。而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战争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在我看来,战争最大的遗产是颠覆性地打开了信息交流的新渠道。

亚历山大大帝戎马一生,英名盖世,征服了当时他所知的世界,但他英年早逝,还没建立起自己的皇朝,他的帝国就崩溃了,他给人类文明留下了什么呢?是一个图书馆!亚历山大大帝有两位老师,一位是他的父亲,教他用武力征服世界,另一位则是亚里士多德,教他吸取世界知识,“文明之光”中提到,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始终对科学十分热心,对知识十分尊重,并提供人力和财力支持,使得古希腊文明广泛传播。当他征服埃及之后,建立了海边的港口城市,命名为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在生的大目标是征服一切已知的世界,而他建立的图书馆的大目标是收藏人类一切的书籍与知识。当时每只船进入亚历山大港口时,都要被搜查,若找到一本图书馆里没有的书,就会被“充公”一年,等图书馆工作人员抄写完毕,重赏后才物归原主,这样年复一年,亚历山大图书馆收集了当时人类几乎所有的书籍,声名远扬,成了古代信息密度最高的地方,也吸引了古代最杰出的学者。信息密度超过了临界值,加上杰出学者的智慧,导致了一场古代社会的“知识大爆炸”。图书馆馆长埃拉托斯特尼(公元前276-前193)在一本书上读到埃及西厄这个地方,在夏至那天的正午,立竿而不见影,于是他出了一个奇妙的办法,通过亚历山大城的竿影便能测出整个地球的周长。当时人类对数学已有了许多碎片化的知识,但是没有一个完整系统,欧几里得在图书馆里阅读万卷书之后,写出了千古奇书《几何原本》,用公理化的体系,不但奠定了整个几何学的基础,也制定了整个科学研究的方法。“文明之光”中提到大科学家阿基米德与托勒密都曾在亚历山大图书馆里学习与工作,分别创立了物理学与天文学的基础。

亚历山大大帝通过战争打通了古代世界的交流,而亚历山大图书馆,则空前地汇聚了人类的知识与处理人类知识的大学者,达到了信息与信息处理的超高密度,创造了古代世界知识大爆炸的奇迹。由此看来,能使亚历山大大帝流芳千古的,并不是他在战场上的丰功伟绩,而是他留下的这个图书馆。

凯撒大帝被视为古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皇,现在人们每次提起他,大多讲的是他在战场上的丰功伟绩,和他与埃及艳后的浪漫史,以及他最后被自己钟爱的养子布鲁图刺杀。但我更想知道,他对人类文明起了什么作用?作为古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凯撒大帝为了征服别的民族和国家,开始修建罗马大道。西方古语有云,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想见罗马大道的规模。罗马大道修建时是为了军事目的,用于运输军队和军事供给。道路的延伸带来了罗马版图和权利的扩张,加强了罗马帝国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渐渐地,这个军事网络逐渐发展为金融、文明交流网络,起到了原先修建罗马大道时意想不到的作用。经济上,罗马大道使得罗马帝国征税非常方便,并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文化上,罗马大道促进了非罗马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使得罗马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模式、生活方式等得到了广泛普及。但出人意料的一个例子便是基督教的传播。基督教起源于犹太国,犹太国当时是一个很小的国家,根本无法与罗马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相提并论,耶稣基督和他的十二门徒就是来自这个小国。通过罗马大道,门徒们非常有效的传播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基督教从一个小小犹太国的信仰,发展为现在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是一个传奇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网络效应第一个例子。从古罗马皇帝尼罗(公元37-68)压迫基督教徒,到君士坦丁大帝(公元272—337)把基督教定为古罗马国教,当中只有短短不到三百年时间。基督教在整个罗马帝国的传播,也是一个网络效应的传奇。最终,古罗马帝国逐渐衰亡,但基督教却流传下来,对世界文明造成了深刻影响。

令人叹息的是,在亚历山大大帝在修图书馆的年代,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盛况成为了历史绝唱;在凯撒大帝在修罗马大道的年代,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抵抗外敌的同时,却也禁锢了文化的传播。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没落,欧洲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古希腊罗马光辉的文明在当时的欧洲几乎完全被遗忘。出于宗教狂热,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下令进行十字军东征,要从穆斯林教徒手中重新占领耶路撒冷。十字军东征总体上是失败的,使东西方各国生灵涂炭,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十字军东征也在无意中搭建了西方世界与穆斯林文化的桥梁,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当时穆斯林世界的文明发展远远超过了欧洲,阿拉伯的化学、天文、数字等知识便被带回了欧洲,尤其重要的是,阿拉伯保存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十字军东征把这些起源于欧洲,但又在欧洲丢失了的文明,重新带回了家乡,最终导致了西方文艺复兴的革命。十字军东征带回的书籍中就包括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著作,他的思想便是通过阿拉伯学者之手重为欧洲所知。文艺复兴所要恢复的,便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光辉,但这个光辉,却是通过阿拉伯世界保留并传播过来的,十字军东征无意中打开了这道文化大门。

战争有时会带来意外的效果,颠覆性地打通了文明交流的新渠道,而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航海、铁路、飞机与网络,相当于缩短了地球的周长,提高了文明的交流,有效增加的信息的密度。这些都是物理层次的渠道,然而还有更神奇的渠道,打开了人类知识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几何学的基础,本是数学领域的大作,然而,这里面有来自于数学却高于数学的思想方式,可以广泛地应用到整个人类的知识。丰富多彩的几何学,根基于五条不言自明的公理,每条几何定理都可以从这五条公理推导出来。希腊人的几何学被罗马人加以运用。今天我们来到罗马的万神庙,处处可以看出这个千年前的建筑是来自几何学的奇迹。当我们仰望万神庙的天窗时,似乎可以看到欧几里得在天堂的笑容。这是几何学在工程学的直接应用,比较容易理解。但罗马人不仅把欧几里得几何学用于建筑,更把几何公理的思想用于法律,引入了自然法的概念。法律既然要让万民遵守,必须建筑在几条简单且人人都认为不言而喻的自然法上。法律保护个人财物,视为神圣而不可侵犯。罗马法是在当年历史条件下最理性的法典。由于对个人财产的保护,使每个罗马公民都发愤图强,使得罗马繁荣昌盛。一千多年之后,欧几里得的思想主导着美国建国的独立宣言,把人人平等的思想,提为不言而喻的建国公理。林肯总统为了解放黑奴,提出了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就在议会争论最为激烈的时候,他手中时时紧握着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几何五大公理之一,说所有直角都是相等的,更使林肯总统深信人人平等才是建国最核心的基础。古代罗马的强大,今日美国的繁荣,是因为那些建国元勋,真正接受了来自于欧几里得的灵感,理解并提炼了科学的精神,活学活用,悟出了治国之道。由此可见,人类文明跨领域的交流可以创造新的奇迹。

回顾大历史,我们发现文明的主线,是能量与信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不过是为能量与信息的交流铺路,有效提高了信息的密度。用这样的眼光看大历史与人类文明,我们能对未来有何展望呢?在人类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我们这代人可以说是历史的幸运儿。前面提到,我们这代人,首次找到了时间的原点,历史的起点,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的。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迎来了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整个人类的知识,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就会立刻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然而,今天不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研究领域的推进,都越深越窄,看到的只是树而不是林,很少有人能像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达芬奇一样,一个人的脑袋里能装进当时整个人类的知识精华,包括艺术、医学、工程、科学等,从而爆发出惊人的创意。前面也提起,当先人把来自于科学的公理思想用于法律的精神与治国之道,带来了罗马的强大与美国的繁荣。在今天的世界,用铁路与航海来建立地理的联络已不是那么重要,而建立知识的桥梁,连接不同领域的孤岛,才是推进文明的动力。知识跨领域的连接能有效提高信息的密度,必然导致我们网络时代的文明大爆炸。本着这个意愿,邀请读者们看一位工程师写的文明史,与一位物理学家写的历史序言,也许是在这个方向上迈出的小小的一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