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红!中国“量子之父”被西方情报公司咬上了(组图)

美国一家名为“迈进科技”(Strider)的安全情报公司日前发布了一篇关于中国量子物理技术的报告。美国《华盛顿邮报》27日援引该报告内容宣称,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及其率领的团队与西方大学开展研究交流的同时,也与中国的军工企业保持合作关系,这引发美方警惕。《环球时报》记者27日就此事联系采访潘建伟,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迈进科技”发布的报告名为“量子之龙:中国如何利用西方政府的经费和学术机构,在(军民)两用量子科技上实现超越”。该报告宣称,中国特意安排量子物理学者去西方顶尖院校学习,然后通过“不成文的协议”要求他们回国,以支持中国的科研,并称西方的大学和研究所已被“渗透”,暗示中国在量子物理技术上的领先,是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得的。该报告还重点突出潘建伟,称后者2017年开始担任国营军工企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科技委副主任,并于去年代表中国科大签约,与另一家中国国营军工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开展量子研究,表示潘建伟一边和西方的学术机构合作,一边和中国有军工背景的国企合作,是在把西方的技术和学术项目用来发展中国的军事工业。



《华盛顿邮报》报道原文截图

曾于2015年至2018年担任FBI反间谍部门助理主任的“迈进科技”公司董事会成员普利斯塔布认为,上述发现应该为与中国学术机构进行合作的西方大学敲响警钟,因为不论中国如何描述一项研究合作,都会将获取的知识运用到各个方面,这包括经济利用,也涉及军事和情报方面。

《环球时报》记者发现,有关报告中的所谓指控使用的都是西方政府、情报部门以及充当它们喉舌的西方媒体对中国科技崛起惯用的“妖魔化”表述,展现的所谓“证据”也非常可笑,几乎都是从中国媒体公开报道断章取义或歪曲事实而来。

《华盛顿邮报》27日报道称,潘建伟在今年夏天发给该报的邮件中就已对类似指控做过澄清。他在邮件中表示,自己和团队并没有协助中国军方发展量子技术。而中科大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合作只涉及人才培养和科学咨询,这对于大学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潘建伟还就他接受中船重工邀请担任该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一事表示,这个职务职责是给中船重工的人员进行量子物理科普。潘建伟还反问说,如果这就算服务于军事项目,那么他今年3月还曾接受美国能源部邀请在美国一个会议上分享过中国量子物理的发展资讯呢,“这算不算服务于美国军队?”



潘建伟资料图 图自《华盛顿邮报》

据了解,潘建伟团队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高校保持交流与合作,这些院校每年都有物理学家前往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与潘建伟的研究团队进行学术交流。德国海德堡大学对《华盛顿邮报》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在海德堡大学进行的科学研究或是与中科大进行的合作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中国军事能力的发展。

不过,潘建伟所遭受的这番指控,还不是这篇报告最恶毒之处。因为该报告还将中科大24名物理学者的名字,他们曾经留学过的外国学府,以及与他们有合作的西方学者,都统统罗列了出来。这不得不让人担心,此举是不是为了方便美国及其盟友的情报部门,还有一些它们的“喉舌”媒体,对这些科学家进行骚扰与迫害?

有中国学术界的知情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通过这类套路对中国学者以及与中国学者有合作的外国学术机构进行打压和骚扰,早已是常态。这迫使一些科学家和科研机构不愿过多接受媒体采访等,因为一句很普通的话,都可能被美国的情报部门以及配合这些情报部门的媒体或是“白手套”机构歪曲,成为污蔑指控甚至迫害你的“借口”。

中国“量子之父”在与西方大学交流同时也与中国军工合作

最新报道说,中国被誉为“量子之父”的潘建伟与中国的军工企业有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潘与他领导的团队继续与西方大学开展研究交流。

《华盛顿邮报》12月26日说,中国量子研究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引领中国的量子研究,是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信息处理研制的中坚力量。他曾表示,并不协助中国军方进行量子研究。但华盛顿“迈进科技(Strider Technologies)”安全公司的调查发现,潘建伟2017年开始担任国营军工企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科技委副主任,并于去年代表中国科大签约,与另一家中国国营军工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开展量子研究。

“迈进科技”共同创办人莱韦斯克(Eric Levesque)认为,这反映了“中国长期利用西方创新系统实现国家目标的明确策略所构成的威胁”。潘建伟对《华盛顿邮报》表示,与中船重工合作并不代表他和研究团队支持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他说,“我们注重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至于这些技术是否会应用于军事领域,这不是我的事情,也不受我控制”。

中国新浪网2017年9月刊登的一则报道说,中国科大2017年9月7日确实接待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代表团的访问,成员包括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胡问鸣等。代表团参观了科大的量子卫星和自旋量子精密测量等研究进展,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向代表团介绍了量子研究进展。

胡问鸣表示,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量子研究非常重要,双方并签署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关于开展量子信息技术合作研究的协议》。



军事应用

《华盛顿邮报》说,科学家正在利用量子科技研发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讯网络,量子计算机可能最终破解现有的加密系统,其它量子科技可能用来研制新型雷达和导航系统。

该报之前援引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报告说,量子传感器还能帮助中国军方更精准地跟踪并瞄准敌国军队,中国科大最近几年已经与几家中国国营的军工企业建立量子研究的合作关系,内容包括强化海军舰艇的作战能力等。

报告作者卡尼亚(Elsa Kania)表示,“中国在量子通讯和计算领域取得的国家进展将被用来支持军用目的”。


海外合作



潘建伟团队并与加拿大的加尔格里大学、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德国的海德堡大学等保持定期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大学的物理学家每年都有人前往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停留几个月,与潘建伟的研究团队定期交流。

“迈进科技”董事会成员普利斯塔布(Bill Priestap)是美国前联邦调查局反间谍部门的助理主任。他认为,这项研究应该为与中国学术机构进行合作的西方大学敲响警钟。他说,“无论中国如何形容一项研究合作,都会随心所欲地利用所获取的知识。这当然是经济利用,可也涉及军事和情报方面(的利用)”。

《华盛顿邮报》说,潘建伟团队的研究动向可能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关切。潘表示,他过去只要等待一个月,就能拿到一年多次往返的来美签证,现在只能拿到三个月的一次往返签证,为此耽误了几次学术访问,就连他应邀出席的美国能源部的会议也只能通过网络直播发表讲话了。

推荐阅读